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个从帮人打字、收发信件的学徒,成为美国新闻史上赫赫有名的新闻企业家。他,就是著名的纽豪斯报系的创始人塞缪尔·L·纽豪斯。纽豪斯在他六十八年的报业生涯中,呕心沥血,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新闻王国,成为亿万富翁。他的“王国”拥有三十家报纸,十家杂志,八家广播、电视台。这三十家报纸的总发行量占各大报系的第二位,超过了著名的赫斯特报系和斯克里普斯—霍华德报系。纽豪斯在创立这个“王国”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个新闻企业家的非凡才能,被认为是“美国新闻史上最成功的报纸出版人”,名副其实的“报业巨头”。  相似文献   

2.
成舍我的“两个效益”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舍我是我国新闻史上杰出的报人、报业经营家、中国报业托拉斯的先行者。他一生致力于新闻事业,成立了“世界报系”,创办了《民生报》、《立报》,创建了新闻学校。他的新闻从业生涯集业务工作者和报业经营者于一身,这一双重身份使其新闻思想集中体现为报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博弈。  相似文献   

3.
蒂娜·布朗。安娜·温特。这两位出生在大不列颠的妇女看起来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她们年轻,极富吸引力,各自都有一个有名望的丈夫和可爱的孩子。然而最重要的是,她们都是搞新闻的天才,并且在美国同一个报业帝国中大显身手,成为杂志界冉冉升起的明星。布朗今年35岁,她身材匀称,热情开朗,受雇于美国著名报业巨子纽豪斯,是杂志《名利场》的编辑。《名利场》在20年代是最有名的杂志之一,后来曾长期停刊。1983年纽豪斯使其复刊时,希冀它能再度领导新潮流。可惜刊物并不像他想的那般争气,复刊后的十一个月里已两易编辑,也就是在这时候,纽豪斯找到了牛津毕业生蒂娜·布朗。  相似文献   

4.
去年秋季,我曾在美国《俄勒冈人》报(Oregonian,以下简称《俄》报)实习。该报发行量约30万份,是俄勒冈州也是美国西北部的最大报纸,创刊于1850年,比俄勒冈正式成为美国一个州(1859年)还早九年,属纽豪斯报系,曾获普利策新闻奖。“钓鱼老手”和“酒桶”《俄》报编辑部分为城市、经济、体育、生活、周末等组,每组有若干编采人员。一般来说,编辑记者有明确分工,对分管业务应付裕如,不少人还是某个方面的行家里手。  相似文献   

5.
去年秋季,我曾在美国《俄勒冈人》报(Oregonian,以下简称《俄》报)实习。该报发行量约30万份,是俄勒冈州也是美国西北部的最大报纸,创刊于1850年,比俄勒冈正式成为美国一个州(1859年)还早九年,属纽豪斯报系,曾获普利策新闻奖。“钓鱼老手”和“酒桶”《俄》报编辑部分为城市、经济、体育、生活、周末等组,每组有若干编采人员。一般来说,编辑记者有明确分工,对分管业务应付裕如,不少人还是某个方面的行家里手。一天,体育记者门罗邀我同去提拉莫克湾钓大马哈鱼。令我惊异的是,他谈起附近水域的大马哈鱼种类、生活习性、不周季节的分布情况以及该州有关钓  相似文献   

6.
普利策新闻奖历采被认为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它是根据美国著名报人约瑟夫·普利策(1847——1911)的遗嘱而设立的。从1917年开始评选颁发。在美国新闻史上,普利策在创造“新式新闻事业”方面作出了他自己的贡献。1878年,当他30岁时,创办了美国最大报纸之一的《邮讯报》;五年之后,由于过度劳累使他的视力衰退,身体残弱,但他还坚持接办了《世界报》。他在报坛上的  相似文献   

7.
在欧美的新闻报业史上,从“铅字头脑”到“图片头脑”的发展,以及两者的结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路程。自19世纪80年代纽约《每日图画报》首次刊登新闻照片以来,至今已百年有余;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报刊登载照片日渐增多;到20世纪30年代,图片在报纸上作为插图的地位已确定无疑。可是认识到新闻图片与文字排印格式和文章内容相配合,能够创造出独特的效果,从而成为报纸版面设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还是近30年来的一项进步。 20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报业开始发生“革命”,其代表人物是当时主宰报纸版面设计理论的美国杰出报人约翰·E·艾伦。他从20世纪  相似文献   

8.
史量才(1880--1934)是我国新闻史上著名的报业企业家,人们称之为“新闻巨子”、“报业泰斗”。1912年,他接办1872年在上海创刊,但到民国初年已每况愈下、连年亏损、发行量仅有7000余份的《申报》以后,对办报思想、报纸内容、出版发行、广告经营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把一张崭新的《申报》呈现在读者面前,开创了《申报》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美国访问的时候,遇到不少新闻界同行中的小报记者,他们常常忧心忡忡地诉说小报的困难处境.辛辛那提一家报纸的记者说,如果他们的报纸经营不好,就有被某个垄断集团或报系并吞的危险.他们习惯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这类大报的报业集团称作"王国"或"帝国".我们在美国的几年里,愈来愈发现经营新闻事业的企业垄断化程度加速的现象非常突出.美国是个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新闻行业的竞争和垄断,不仅是争夺利润的结果,也是大垄断财团之间争夺的一个缩影.一些驻在美国的外国新闻记者同行感慨地对我们说,美国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报业就已经比较地集中经营了.报业巨子赫斯特在一九二四年就对美国报业控制在他的对手  相似文献   

10.
美国记者德鲁·皮尔逊于今年8月7日到南斯拉夫访问铁托以后,美国250家报纸上发表了铁托和他的谈话,大肆宣扬共产主义叛徒铁托的言论。这个美国垄断资本集团的忠实走卒皮尔逊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皮尔逊是美国报纸的著名的政治评论员之一,今年65岁。他从1932年起就成为赫斯特报纸的政治专栏作家,赫斯特报系的“帝王特写辛迪加”把他的专栏《华盛顿花絮》供给各报。  相似文献   

11.
张建毅 《新闻知识》2001,(11):39-40
在浩淼的西方新闻作品中,引人注目的美国人情味新闻延续一百多年而不衰,其中的秘密何在?这种形式对我国新闻工作者有没有借鉴的意义?如何借鉴?我们有必要做一番探讨。一、人情味新闻的由来人情味新闻(HumanInterestStory)是美国报纸的一种特殊新闻体载。它起源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美国便士报时期〔1〕。便士报以它价格低廉、报道面广的优势,冲破了报刊史上的黑暗时代———政党报纸时期,开创了报纸面向广大平民读者的新格局,使报纸成为真正的新闻纸。在美国报业巨臂约·普利策主办的《世界报》上,就曾刊出一条题为“穷人的圣诞…  相似文献   

12.
胡文虎(1882-1954),福建永定中川人,南洋著名华侨企业家、报业家,被称为南洋华侨传奇人物.他从继承父亲在仰光的一家中药店开始,后以经营虎标万金油等成药致富,被誉为“万金油大王”.他没有受过高深教育,却选贤任能,创办起十多家中、英文报纸,成为蜚声中外的“报业巨子”.在事业成功的同时,他秉承“取诸于社会,用诸于社会”、“以己之财,供天下之用”的信念,广济博施,因而也是著名的慈善家.  相似文献   

13.
六十年代末以来,美国的报纸读者对报纸的信任程度越来越差。为使报纸工作得到读者的监督,《纽约时报》的一位名叫 A·H·拉斯金的人于1967年6月11日在《纽约时报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报业出了什么毛病》的文章。他希望报纸从自己组织的内部发展渠道来监督报道的质量和准确性。他建议报纸设立读者代表,并认为读者代表应由有新闻工作经验的、有权威的和能够听取读者意见的人来担任。同年同月,《路易斯维尔信使日报》兼《路易斯维尔时报》的主编 N·E·艾萨克斯接受了上述建议,立即任命曾长期在信使报担任城市版主编的约翰·赫  相似文献   

14.
新闻圈子里的人爱说一句话:脚板底下出新闻。唐亚明的新作《走进英国大报》,是一本用脚板走进英国报业现场,对那里的老板、主管和从业者访谈而写成的书。随着书页的翻动,我们仿佛跟着作者对英国报业进行了一次饶有趣味的考察:听知名大报总裁、主编谈办报方针和经营理念;旁听新闻编前会、评论选题会,观察这些报纸的从业人员如何策划报道;到发行稽核局访谈,了解报业“精英”们如何制造“发行奇迹”和稽核人员如何打假……英国是现代报业的发源地之一,早在300余年前,在著名的舰队街就诞生了一张定期出版的报纸《每日报》。多年来,英国报人谱写…  相似文献   

15.
今年九月十五日,美国新出了一份全国性日报,它的名字叫《今日美国报》(U.S.AToday)。由于美国最近的经济萧条,许多依赖商业广告生存的报纸都感到境况不妙,几乎每个月都有些报纸停刊。在这种情况下,《今日美国报》的创刊,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个大新闻。创办这张日报的是美国当今最大的报业托拉斯——甘尼特报业公司。它拥有88家日报,32家周刊,一个通讯社,13个广播电台,7个电视台。去年营利一亿四千万元。它为创办《今天美国报》投资五千万元,从它所属的各个报社调集了242个工作人员。它不怕冒创业失败的危险,还确信这张报纸大有可为,准能赚钱。  相似文献   

16.
赵雅文 《新闻界》2006,(4):12-13
约瑟夫·普利策是美国新闻史上颇具争议、毁誉参半的人物。作为美国报纸的先驱者和新闻教育的奠基者,人们奉为偶像;作为黄色新闻的制造者和商业追求的谋利者,人们又抨击不断。他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将报人和企业家的角色集于一身。品读普利策一生艰辛曲折的办报历程和摇摆不定的新闻追求,人们既无比景仰又深表遗憾,总会引起不太和谐的“七七八八的感想”。①普利策的新闻生涯充满矛盾色彩,始终是在理想与现实的博弈与调和中行进着。一、新闻追求与表达手段的差异1883年5月11日,普利策创立的第一张报纸《世界报》问世,立即在美国引起强烈反…  相似文献   

17.
正当中国报业走进新世纪,谋求新发展之际,一位中国报纸总编怀着了解美国同行的强烈愿望,走进20多家美国著名大报,访问总编、总裁、发行人,参加编辑部工作会议,探索美国报业的运作理念……寒来暑往,辗转东西。经过无数个深夜的打磨,终于有了我们面前的这本《走进美国大报》。作为一份“来自美国报业现场的最新报告”,《走进美国大报》有几个鲜明特点。第一,作者全面地勾勒出美国报业的整体结构,并紧紧抓住了各大报的特色。《走进美国大报》共写了18家报纸和4家报业集团的故事。在这些报业机构中,有历史悠久的严肃大报,如《纽约时报》、《华尔…  相似文献   

18.
“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我国报业前辈史量才将报格置于与国格、人格同等重要的地位。另一位报业前辈邵飘萍,则以“世界新闻事业之趋势,基于‘以新闻为本位’之原则”,为报格做了具体阐释。他认为,“报纸之第一任务在报告读者以最新而又最有兴味,  相似文献   

19.
李苓 《编辑之友》1999,(3):18-20
目前世界上仍有不少地区是“一城一报”或“一城两报”,而香港早在1960年就有每日30种报纸发行面市了。到1970年,每天出版的中文报纸就有70家,1980年降至63家,1990年虽然再降到39家中文报2家英文报,出现了20年中的最低点,但业内人士出于对香港中文报业长期蓬勃发展的坚定信念,仅仅将此现象称为“小低潮”。到1993年,香港每天出版的中文报纸已回升到41家,英文报纸亦增到7家;1997年底,全港中英文报纸共46家,其中有29家以报道本港和世界新闻为主,5家集中报道财经新闻,其余的则专门报道娱乐新闻,刊登影视圈消息。  相似文献   

20.
余望 《中国编辑》2006,(3):49-51
成舍我(1898-1991),原名勋,又名平,湖南湘乡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爱国报人、新闻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成舍我一生献身于报业,刨办了世界晚报、、世界日报和世界画报,形成了所谓的“世界”报系,还创办了民生报、立报。等著名报纸,是民国时期四大报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