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不少教师经常把选择题当成作业来布置.翻开学生的作业,有的抄了厚厚一本子,有的只写几个A、B、C做答案,教师的批改到也省事,都是大大的对号.表面上看,学生很认真,教师也很负责,其实这里面折射出的问题是令人深思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我国的教育中.往往存在着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痛苦这样一个问题。甚至,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出现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学生说谎,是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很可能遇到的问题。当然.说谎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但对于孩子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处理学生说谎的问题时.就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该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很承要的.在课堂上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能为了授课而授课.要把提高课堂的质量作为首要问题。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去完成的.教师要教给学生提前预习新课内容的好习惯.当学生进行预习后就知道哪里是难点和重点.等教师讲课的时候听课就有了侧重点.这样听起来就比较省劲了.  相似文献   

5.
吴佑华 《数学教学研究》2008,27(9):F0002-F0002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众所周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好的课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让学生生成智慧.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则必然无效,更谈不上生成智慧.然而,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快.“教师很辛苦”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量繁重而无效的备课占用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人错误地认为,既然课堂是生成的,那么新课改后应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  相似文献   

6.
探究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月蕾 《文教资料》2011,(31):54-55
我国应试教育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功利性。高中语文考试想获得高分很不容易,考试成绩的差距不是很大.所以很多学生不是很重视高中语文的学习。所以,如何改变学生的思想.提高高中语文课程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让学生更加热爱这门学科,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亟须解决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构建新型的学习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提问是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经常进行的一种对话.而追问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是在提问的基础上进行的。所谓追问.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再次提问.它是前次提问的延伸和拓展.是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而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深人理解、沟通联系为止。  相似文献   

8.
化学认知结构及其教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教学过程包含两个方面,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认为比较容易的知识在反复讲了多次的情况下,部分学生还是茫然不知所云,或者是在教师讲解时学生含首点颌表示认可,但当需要解决问题时依然不知如何入手,这里面尽管存在着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的问题.但不可否认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的研究.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因素(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是决定学习结果和学习效率的直接因素.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非是简单地…  相似文献   

9.
刘光辉 《学周刊C版》2011,(9):122-122
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长期以来。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即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太小.表现为: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活力.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学生学习极被动。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增强.厌学情绪明显。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我们都知道,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比解决好一个问题更重要!而现在我们的学生平时在写作业时很能干,但在讨论时简直就是一个哑巴,不善于语言表达.在近年的中考化学试题中,出现了这样的题型,题目首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然后让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而很多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竟然写不出来,或者提出的问题很可笑.由此看出,我们的学生习惯于“回答”,而不会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很有必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李霞 《学周刊C版》2011,(11):72-72
在郊区教师的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文章非常优美.教师在讲台上卖力地讲解.想方设法帮助学生体会.可最后让学生说自己体会的时候.学生却什么也说不出来,让教师感觉很无奈。我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的课外知识少。那么.如何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呢?我认为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提问”的含义一般是指“指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目前教师考虑较多的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提问”,而如何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却涉及较少,甚至根本不考虑.这种只重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忽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势必会造成学生的数学品质形成缺陷.因此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作文教学,明显存在着“费力大,成效小”的问题。教师的指导、评改很尽心,也很费力,但是收效甚微。何以出力不讨好?追根究底,是教师把自己的角色搞错了:在作文教学中有越俎代庖之嫌,干了学生该干的事情.干了学生能干的事情。针对此问题,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4.
刘金霞 《学周刊C版》2011,(11):176-176
在新课改的春风吹拂下.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课堂效率低下就是其中之一.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而学生却昏昏欲睡:课堂上.学生讨论很热烈.而教师却成了地地道道的旁观者。这样的课堂无疑都是低效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到底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大家也可想而知。面对如此低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我们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语文教师都会感到悲哀.因此.  相似文献   

15.
邓青青 《成才之路》2010,(1):I0004-I0004
时下,有不少中小学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难管了。”据了解.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很难管.其实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做到遵规守纪,认真学习的。只是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有几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学生”。但这些。问题学生”也并非都真正有“问题”,而是教师没有真正去了解他们,才导致“问题学生”的出现,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何不尝试一下和“问题学生”做朋友呢?  相似文献   

16.
刘红丽 《学周刊C版》2014,(5):116-117
新课程改革实施十几年了.作为农村的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我参加过几次教材培训.听过几节观摩课.对于新课程理念有所了解.但是.我所任班级的语文课.考试成绩总是不甚理想.学生的语文素养比较差.尤其口语表达更是差到极点.学生课堂上不敢发言.平时与别人交流.词不达意的现象很常见.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作为一名教师,尽管身处农村.学校地处偏僻,教研信息相对比较落后,教学条件也极其简单.但是.我不能就此消沉.我要为学生的将来负责。为此.从去年开始.我自费参加一些教研活动.只要有时间就去参与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从中发现了我在课堂教学上的一些问题:分析课文时教师只对课文讲解一遍.对问题的设计极少.即使有也是一问一答.问题的答案在文中很容易就找到.学生根本不需要进行思考:或者教师提出问题.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陈静 《考试周刊》2012,(24):150-151
1.问题的提出 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前几年省教育厅提出了“五严”要求。这几年在“五严”这道“紧箍咒”的约束下,“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状况有所好转。但控制教学活动时间与教学内容、学生自主时间增加与学习效果等这些矛盾还是很突出.化学教学还是存在无效和低效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新教材施行以来,阅读课教学已经形成了很成熟的模式.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往往感觉到讲过课文之后学生仍然读不懂课文。究其原因.就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做的太多。学生体验的太少.普通中学大部分学生不能做到课下很好地预习和复习。我校从去年开始学习借鉴杜郎口“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并在高中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9.
2001年暑假后一开学.新接了一个高一班.开学两星期后的一节语文课上.教师请一位叫蒋某某的学生回答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该生站出来后.不说一句话,任教师怎样启发、诱导.始终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教师很生气.非要他开口不可.于是让他读一段与该问题有关的课文.还是不发出声音。最后.竟然把书掷在讲台上.走出了教室。当天晚上夜自修结束后.该生手拿一本作业本找教师。在办公室门口站了很久。没有喊“报告”.也不进来。教师让他进来后。他一言不发,一副等候你发落的神态。教师问了很多.可还是无答话。问急了.伸手递过作业本.教师看到了如下的文字。  相似文献   

20.
张军锋 《考试周刊》2012,(22):154-155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革命,学习也可以说是一场革命,要有智慧与激情。革命的实质是创新.教师与学生则是这场革命“主力军”.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很重要.关键是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文章探讨了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情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