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据《中国档案报》报道:2014年国家档案局以世界记忆工程中国国家委员会的名义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秘书处递交了《南京大屠杀档案》和《"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提名表,申报世界记忆名录。《"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是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联合申报的。此次申报的档案主要包括驻扎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侵华日军关东宪兵队档案上海公共租界警务处档案伪政权档案满洲中  相似文献   

2.
正档案文献遗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档案,由于其珍贵性和特殊性,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和其他档案相比较,档案文献遗产不仅仅强调其记录的属性,更加强调附属的价值。侨批作为一种特殊的档案文献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入遗"后,侨批保护、研究和利用的新方向就是要努力挖掘、转化其档案文献遗产价值。一、中国侨批与"世界记忆工程"为了更好地保存人类集体记忆和传承人类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2年启动"世界记忆工程",其目的是运用先进技术抢救、保护濒危的档案文献遗产并推动全球共享计划。该项目每两年评选一次,加入《世界记忆名录》后,联  相似文献   

3.
2002年3月8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公布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共48件(组)档案文献入围,其中"纳西族东巴古籍"以整体文献群的形式入选. 2003年,"云南省丽江纳西族<东巴经>手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相似文献   

4.
地方特色档案资源承载着地域文化的记忆基因,反映了特殊时期的文化记忆,具有多元的社会文化价值。本文从社会记忆构建的视角,以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抢救和保护"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并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事件为案例,探索了地方特色档案资源的整合模式与传播路径。研究发现: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资源的整合,体现了由组织记忆向公共记忆、碎片记忆向整体记忆、固化记忆向活态记忆的转型,而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探索的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资源的产业化、国际化和多媒体传播路径,大大推动了苏州丝绸记忆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我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界对于"世界记忆工程"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的角色定位和认识依然模糊不清,影响珍稀文献的保护。从介绍《世界记忆名录》概况着眼,揭示中国档案文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意义,进而对申报资源选择标准以及选择策略开展探索,以加强我国图书情报档案界对世界记忆工程的认知与理解,提升业界古籍保护意识,推进更多的中华民族文献走向世界,存储为世界记忆,并扩大中国文化话语权,推进古籍文献面向世界的传承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正>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世界记忆工程"项目。作为"世界遗产目录"项目的延续,"世界记忆工程"以加强对档案、图书、手稿、口述历史记录等文献遗产的保护为主旨,以提高人们对文献遗产重要价值的认识,共同守护人类精神家园。1995年,由国家档案局牵头组织成立"世界记忆工程"中国委员会,并于2000年启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2002年、2003年和2010年,共评选出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  相似文献   

7.
"社会记忆"即社会共有的记忆,是人类社会历史和传统的继承和连续。作为历史承载物的档案,与社会记忆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集中表现为"社会记忆工程"档案文献资源。它包含档案文献遗产与社会记忆、城市档案与城市记忆、家庭档案与平民记忆、乡村档案与乡村记忆等方面。本文从主体、客体、协作三方面剖析了"社会记忆工程"档案文献资源的不足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8.
潘秋童 《兰台世界》2019,(z2):26-27
<正>有明一代,随着中央政权的深入,大批汉族移民不断进入贵州安顺地区,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在今贵州省安顺地区一带常能听到老人言说"我们祖先是从南京来的,我们是老汉人"。流传至今的历史记忆进行了怎样的选择与加工,唯有通过对档案的考辩,才能实现对文本的真实还原和解读。1992年联合国启动了"世界记忆工程",社会记忆开始越来越受到关注,档案界开始重视档案在社会记忆构建中的作用,进一步将"人和社会"纳入档案研究的核心。"如何构  相似文献   

9.
今年3月8日,一个特殊的会议在北京召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委员会成员与全国文献、档案、历史、古籍等学科著名专家组成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对100多个申报项目逐一进行审定、筛选,湖南申报的"永州女书档案文献"得到专家们的首肯,荣登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这标志着日渐凋谢的女书,列入全国重点档案抢救行动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记忆的需要催生了记录行为,记录的控制选择了档案方式,档案方式保存了历史标本,文化的历史时空系于档案传承.如果从文化论,记忆是—种文化心理,记录是—种"写文化",档案则是一种文化载体和文化建构的"管理文化".鉴于档案记忆功能上的完善和文化使命上的自觉,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堪称一项改善社会记忆功能的"社会健恼工程".  相似文献   

11.
方今之世,与国际接轨已成"普世",举国上下,莫不热衷。清夜扪思,咱们档案系统有多少项目可供"接轨"?掐指算来,似乎还不少。比如档案的法制建设,再比如档案的开放利用,再再比如档案的绿色保护,噫吁兮,果然多乎哉。但其中关系最为密切、衔接最为契合的,老姜以为,莫过于申报世界档案文献遗产这一项。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倡议发起了"世界记忆工程",这是一项旨在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规定的保护和保管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截止2005年,全世界已有43个国家的47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的三项,分别是"东巴古籍档案"、中国音乐研究院的"传统音乐录音档案"和中国第一历  相似文献   

12.
《兰台世界》2015,(Z3):66-67
<正>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简称UNSCO)倡议并牵头实施"世界记忆工程"项目以来,"记忆"成为档案界的一个重要概念。2004年,在维也纳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档案大会,以"档案、记忆与知识"为主题,讨论了档案作为人类记忆库的重要社会功能,提出"档案看成文件库的传统看法正在被记忆库的认识所取代"。此后,档案界有关档案与记忆的研究逐步兴起。"城市记忆"这一概念最先在建筑学、社  相似文献   

13.
“世界记忆工程”的实施对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文章从国家档案局对“世界记忆工程”的积极应对入手,从四个方面全面总结地方档案事业对世界记忆工程的强力推进,希望对我国地方档案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为进一步申报《世界记忆名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自"世界记忆工程"实施以后,重视城市文化和保持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连续性已日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档案在城市记忆的建构及城市文脉的绵续方面的作用和意义进行审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其文明的延续性使得几千年的历史成为完整的没有中断的记忆,而这种记忆依据主要得益于从古到今一脉相承的良好的文书档案工作,中国的历史档案文献自殷商以来,龟甲龙骨、青铜碑版、简牍缣帛、纸墨文书,其年...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库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中华民族面临"集体失忆"的危险,传承中国记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议国家档案局牵头建设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以档案为主、用各种形式记录和反映华人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的,供全民免费便捷利用的国家级、综合性的数字资源库——"中国记忆"。提出了"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库工程的内涵和使命、价值理念、建设原则、基本内容和资源架构等。  相似文献   

17.
2020年6月20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对于加强档案宣传教育,尤其是开发利用馆藏档案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进行了专门表述,这为我国世界记忆校园推广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在调研世界记忆校园推广的实践和研究现状后,提出“五微五阵地”建设构想:以世界记忆蕴含的先进思想为指引,将“微课堂”建成思想引领阵地;以世界记忆蕴含的先进理论为指引,将“微教材”建成理论传播阵地;以世界记忆蕴含的工匠精神为指引,将“微实践”建成创新体验阵地;以世界记忆蕴含的爱国精神为指引,将“微故事”建成精神唤醒阵地;以世界记忆蕴含的悠久历史为指引,将“微展览”建成记忆重构阵地。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感性实践活动是现实世界的基础.档案作为"历史的记忆",是感性实践活动的历史存在,这种历史存在既是以往人们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存在,也是以往政治上层建筑实践活动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正>"城市记忆工程"是基于现今社会全球化、现代化、多元化发展,城市作为社会的组成单元,在紧紧跟随社会前进的步伐快速发展的同时,追溯城市历史,以照片、影像等方式还原城市面貌,突出本城市特点,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的一项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工程。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可以真实可靠的反应事物原貌,在档案中可以寻找到历史记忆,城市记忆建构的"重任"自然落到的各个城市的档案馆肩上。"档案在文化记忆、个人记忆和基因记忆的遗忘、构  相似文献   

20.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定》明确要求,实施"浙江历史文化记忆工程".《浙江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浙江省档案局关于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的意见》对实施"浙江历史文化记忆工程"作了全面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实施项目、主要任务、扶持形式,确定了重点实施浙江名人、浙江方言、记忆浙江、著名村镇、家谱、家庭和浙江档案文献遗产和文献编纂等8项全省重点项目,并要求全省各地统筹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构建"浙江历史文化记忆工程"的框架体系.这标志着我省档案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