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高等艺术院校书籍设计课程教学模式陈旧、作品形式单一、创新性不强等问题,提出手工制作书籍的教学模式,从而使高等艺术院校书籍设计课程教学达到具有前瞻性和引导性的目的.通过对限量版手制书的分析,从材料使用的突破、手工印刷制作和手工装订方式三个方面探讨将其作为书籍设计课程教学模式革新的主要方法.通过分析得出手工制作书籍的教学模式是高等艺术院校书籍设计课程教学模式革新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大量史料的分析,对曝书的概念、晾晒的对象、曝书的时间等误解进行了探讨,认为“曝书”并非在太阳底下晒书,“曝书”的对象并非仅限于书籍,并非只有农历七月初七才可曝书.  相似文献   

3.
特选纸张印上重复、连续的“凤凰牡丹”图像,并以之包裹艺术书店中1万册大大小小面积不一的书籍成为书衣,让读者探索“看不见”书籍封面的书店。这是诚品书店20周年活动特别邀请的艺术家林明弘的创意,林明弘以诚品信义店的艺术书店以及诚品画廊作为创作与展现空间,  相似文献   

4.
刘宇阳 《出版参考》2015,(18):56-57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出版业出现了新气象,涌现出了大批新的设计家和作品,书籍的设计理念也得到更新,焕发出东方独有的魅力,这就使加强国际间的出版交流成为历史的必然.有鉴于此,2003年秋天起,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在原新闻出版总署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及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与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合作举办“中国最美的书”评选活动,并帮助中国书籍设计家走向国际设计舞台,参评“世界最美的书”活动.12年来,先后有250余种“中国最美的书”亮相德国莱比锡书展,其中14种图书荣获了“世界最美的书”称号,“最美的书”通过这一舞台,正一步步助中国出版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人们对书籍的需求,已不仅仅注重其功用性,而且更加重视其审美价值。本文试图对2015年“中国最美的书”的设计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出现代图书装帧设计的主要趋势——注重书籍设计的整体性、易读性、民族性以及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数字化的阅读形式,而纸质书籍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到今天为止,读者对于纸质书籍的需求,早已不拘泥于书籍本身单一文字内容的传播意义.书籍装帧艺术也不局限于表面上的给书籍“穿衣戴帽”.当代的网络快餐与读书的境界和感觉是不一样的,对书装的设计确实也是挑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书装艺术巧妙结合,并灵活运用飞速发达的电脑图文处理技术,使书籍由内而外迸发出与众不同的感染张力,折射书籍的本源文化内涵,提高书籍人性化的可读性和易读性的同时,传承发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达·芬奇认为 :“画面上的白比钻石更可贵”。中国画讲究 :“疏可跑马、密不透风”、“计白当黑”、“知白守黑”的创作规律 ,都是讲究空白美。空白美是一切艺术所共同遵循的创作规律 ,也是装帧设计这门艺术应遵循的规律。许多优秀的书籍封面设计就是恰到好处地运用了空白美。比如 :鲁迅先生设计《坟》、《呐喊》等书的封面 ,风格简洁 ,留白得当 ,书卷气很浓 ;张守义先生为《神曲》一书设计的封面 ,上方只有一黑色长方块反阴书名字 ,其余留出大片空白 ,简练、大方、高雅 ,与书的内容非常贴切 ;同样 ,陶雪华老师为《神曲》一书设计的封面 ,采…  相似文献   

8.
随着15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印刷商开始注重书籍印刷的版权意识。这种版权意识具体反映在图书“书名页”的设计上。本文主要介绍了最早的“书名页”设计形式,以此可以了解有关西文图书“书名页”设计的一些观点及其在书籍发展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今我国社会高速发展,全球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频繁的政治、经济交流活动导致民族艺术特征的缺失和大同,由此引发我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艺术的迫切感.本文着重于对我国现代书籍设计中本土文化元素的分析和研究,从文字、排版、工艺、材质等方面列举近些年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同时,倡导书籍设计师挖掘和发扬民族化、本土化的视觉元素,以期在国际上获得更高的“辨识度”,创作出既有民族精神又不失时代特征的书籍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0.
现代书籍设计,不仅要赋予文字、图像、色彩等设计元素以富有情感和内涵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必须通过独特的设计意识,使书籍内容与书籍艺术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其目的是提高人们的阅读兴趣,引领人们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中国有着近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出现文化历史断层的国度。170万年前就开始有人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从最早时期的简单语言到结绳记事再到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出现,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以现在看似简单的方式,完成了智慧的原始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