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伟华 《出版参考》2016,(10):65-66
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舆情消长与边疆社会稳定》一书,是刘建华博士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该书着重研究舆情“消长”对经济社会稳定的作用,建构了两大模型、一个体系,综合考量舆情消长与边疆民族地区稳定关系,力图构建横跨新闻传播学、政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边疆舆情学理论框架.该书紧扣风险社会、利益受损、网络舆情与现实舆情、社会稳定等关键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为当下舆情引导与社会管理提供了诸多富有见地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公民法律权利意识觉醒和网络的开放性表达,促使与司法案件相关的网络舆论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之一。近年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国内热点司法案件的网络舆情进行追踪分析,并发布了一系列司法舆情的分析报告。然而,人民网的舆情报告是分散的历时性报告,本文以2007年—2013年间人民网司法舆情报告为研究对象,将分散的报告进行整体研究,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挖掘热点司法案件背后的舆情特点和社会诉求。从司法舆情演变的总体走势过程中探寻司法舆情传播机制规律,以获取司法系统应对舆情的有效启示。  相似文献   

3.
社会化媒体时代,媒介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我国信息传播环境和舆论生态格局,变革着舆情生成与传播机制.文章系统分析了社会化媒体舆情传播机制,指出共情心理已经成为社会化媒体舆情热点的触发模式之一.社会化媒体基于特定的网络空间关系,存在不同的舆论自净化现象,存在基于网络表达情绪化和非理性的群体极化情形,以及社交媒体环境下的新型议程设置功能.文章认为,社会化媒体具有独特的舆情生成和传播机制,给网络舆情的研判和社会舆情的治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舆情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情信息日益重要,研究与开发舆情信息,有利于政府开展舆情信息工作,有利于图书馆开展政府舆情信息服务。国内舆情研究主要包括概念界定与辨析、舆情信息工作、舆情机制、网络舆情等,国外主要是舆论主客体、民意调查以及舆论、媒体和决策之间的关系。对国内外舆情对比评价,为舆情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宋微 《青年记者》2017,(30):55-56
随着微博、微信的兴起,舆论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日益显现.近年来,由热点事件“叠加升级”后所催生出的网络次生舆情屡见不鲜,这类新发生的舆情同样具有强大的“倒逼”压力,屡屡令当事主体措手不及,也给公众舆论的引导带来了不少挑战. 网络次生舆情的概念界定 次生,是指在原生的基础上生成,有间接造成、派生的意思.关于次生舆情,目前学界尚未有统一的定义.广义的次生舆情即由原生舆情所诱导出来的舆情,因舆情有正负面,所以从舆情相互关联的角度来说,广义的次生舆情也有正负面之分;而狭义的次生舆情则特指当原生舆情是负面网络事件或者可能导致负面次生舆情时产生的关联舆论现象.南京师范大学靖鸣教授等认为,网络次生舆情是指舆情事件在互联网中因为某一因素触发的再生或演化的新舆情.  相似文献   

6.
伴随一起真相迟到的枪击案,“新闻搭车”一词进入媒体和公众视野.“新闻搭车”是一种新闻的借机表达,也是一种舆情的借机搭车,其后果在增加了表达渠道的同时,也增加了舆论引导的难度:频出的舆论热点让引导应接不暇,跑偏的舆论话题干扰议题聚焦深入,舆论的众声喧哗让共识更难达成.这对舆论引导提出了新的要求:打捞沉没声音,避免舆情压抑;推动舆论共振,防止舆情停滞;构建公共领域,规避舆情误读.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水军"操作舆论的背景下,目前的舆情监测机构很难甄别出哪些舆论热点话题是由"网络水军"制造出来的.诸如"贾君鹏"、罗玉凤等事件、人物均为有意炒作策划,是商业味道极浓的他生舆论,可无一例外地成为年度热点事件、人物,并荣登权威部门的舆情监测年度报告.然而这些都是与事实存在模糊关系甚至是与事实不相符的.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已经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深入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日,由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 (口碑)研究所/艾利艾咨询机构撰写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子课题"网络舆情指数体系 (IRI)"<2009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出炉,这是国内首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报告对去年国内网络舆情热点事件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网络热点事件日益增多,呈波浪式起伏状态,社会影响不断增强.报告除了对当下网络舆情特点以及出现的可喜变化进行分析外,还梳理了2009年网络舆情的主要问题,包括恶炒、低俗、失控、情绪化等.  相似文献   

9.
微博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社会媒体,在网络舆情领域日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为了弥补传统网络舆情分析的不足,本文将共词网络分析和复杂网络的思想与方法拓展到微博舆情分析中,并设计了基于网络可视化的微博舆情分析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对其效果进行验证,发现共词网络可有效探测舆论热点,复杂网络在舆论领袖发现中也可取得较好效果.本文为基于微博的网络舆情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可视化途径,探索和拓展了其研究方法,并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一 舆情这个词汇目前正在成为中国政治中的一个关键词.尽管中国还没有盖洛普那样的民意调查机构,但是,民意越来越受到重视.看上去民意这个古老的词汇正在逐步焕发它的青春.说到舆情,就会联系到舆论.那么,舆论和舆情是什么关系呢?现在可以看到许多人研究舆情,不过,他们似乎有意或者无意忽视舆情和舆论的区别.当很多人说舆情时,他们更多是站在政府的角度来使用这个概念的.而舆论的概念更客观,更平等.如今中国的许多地方有舆情监控机构或者说是研究室.在目前的中文语境内,关注舆情通常包括了体恤民情和关注民意,特别是对群体事件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2017年2月,"广西政府官员宴请吃穿山甲"的微博话题引起网民热议,引发舆论热点.本文通过对"吃穿山甲"事件中的舆情分析,认为政府在舆情应对上应顺应社会治理结构变化、直面舆论关切、建立良性官民话语关系、重视情绪传播对舆论形成的影响力,从而为有效牵引舆情走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高金国 《青年记者》2021,(4):127-127
舆论引导最终引导的对象,就是“舆情”。这个舆情,有客观成分,比如某些热点的聚集、突发,也有主观成分,就是受众的情绪问题。忽然之间想到这个问题:舆情,会传染吗?舆情,就是“舆论情况”或者“舆论情势”。它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的意愿。既然和“意愿”有关,毫无疑问,它也会和“情绪”产生关联。从这个角度而言,把舆情的“情”部分理解为“情绪”,也无不可。  相似文献   

13.
陈楠 《传媒》2021,(12):53-55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民间话语等成为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内容,给社会舆情治理带来许多新挑战.政务新媒体是开展社会舆情治理的重要载体,发挥着网络议题设置、网络舆论引导、网络舆情疏导等功能.本文认为,应以《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为指导,提升政务新媒体内容质量,创新政务新媒体服务方式,加强政务新媒体社群建设,发挥政务新媒体的社会舆情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14.
2007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是中国网络舆论继续活跃的一年.以重庆征地拆迁"钉子户"事件和山西"黑砖窑"事件为代表,网民对突发事件和社会事务踊跃发表意见,形成了若干轮较大规模、较强力度的网络舆论,对事件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2007年也是中国政府对互联网舆情的引导工作趋于稳健和有序的一年.中央政府要求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不少地方政府开始重视互联网反映出的社情民意,在网络舆情的应对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本文将扫描2007年中国互联网舆情重大话题,从中透视本年度中国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演变趋势,分析政府处理互联网舆情的得失.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全球大流行,中国人们率先投入到抗疫战争中来。停工停产、新媒体革命等多方效应叠加引爆舆情。信息技术赋权下,人人都有麦克风,便利解读、制造信息,致使舆情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舆情从二元结构转向多元结构,舆情焦点情绪化、热点迭代化、效果失控化。加强舆情治理刻不容缓,合理协调各方力量,强化舆论价值导向,多方联动,构建舆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舆论和舆情二者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受到学界关注,二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在全媒体背景下,社会大众信息接触渠道增多,公众交流意见、分享情感的平台多元化等因素,都催促着舆论和舆情二者关系的改变和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进步,媒介环境和社会语境发生突破性的改变,让舆论和舆情不再局限于"舆情是舆论的初始状态,而舆论是舆情的升华表现"的简单联系.在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交织传播过程中,舆论和舆情在概念厘定、传播过程和发展走向等方面,逐步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界线模糊、内容粘连状态.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社会学项目的论文成果为例,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基金论文产出、分布特点和影响力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内容包括论文的项目分布、机构和作者分布、合作状况、地区分布、被摘转率、被引用率、被下载率、核心期刊论文比例以及研究热点分布等,以期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社科基金在推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以及社会学年度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研究分析全媒体时代舆论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入手,深入分析新形势下烟草行业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要增强舆情风险意识,高度重视和加强舆论工作,把握新形势下舆情管理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妥善应对涉烟舆情,标本兼治,全面加强舆情防控,完善机制,正确化解风险,营造有利于行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高校网络舆情悄然兴起。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研究,阐述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构成及其特点,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难控的原因,并从网络舆情的开放性和隐匿性、实时性和交互性、多元性及分散性等方面说明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同时,提出通过引导舆论方向、加强队伍建设、应用现代技术、增强道德意识、规范网络行为以及培养舆论领袖等六个方面对策来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工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创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20.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研究舆情成为我国党政机关、学术机构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舆论的生成环境发生变化,多种媒体样态共存,多个舆论场交叠,给舆情管理工作带来挑战.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构建科学高效的舆情管理体系有其迫切性和重要性,但当前政府的舆情管理在角色定位、管理方式、传播内容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需要借助大数据和先进的科技转变舆情管理理念、完善舆情管理体制、构建移动政务服务型平台等共同打造智能化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