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媒介新技术对编辑角色的冲击和消解是当前发展传播学关注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对编辑把关主体角色的迷失是当下出版界亟待解决的重大出版问题,重构编辑角色对于规范编辑活动,顺利开展编辑出版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结合《杜拉拉升职记》策划团队的实践和探索,系统分析了“创作出版论”与新媒介环境下编辑角色重构的关系,认为《杜拉拉升职记》出版传播的运作流程中全程策划,尤其是前期的媒介创意策划和后期的媒介产品异型延伸作为一种理论视角对新媒介环境下出版理论创新具有构建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图书编辑的创新理念与角色转型,有利于使图书出版行业在全媒体出版环境下得到更好发展,为此本文对全媒体出版环境下图书编辑的创新理念与角色转型方面进行了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数字出版物、移动传媒等媒介作为全媒体出版模式,在如今的媒体出版行业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优势,对纸媒造成极大冲击。此外,零散阅读的出现,也使纸质出版物、传统的图书出版概念不再受欢迎。数字阅读已在读者群体中广为流行,令图书编辑工作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出版市场的新环境,图书编辑必须在概念上进行创新,在角色方面上及时转变。因此在多媒体出版环境下,编辑工作应抓住时代机遇,跳出传统角色,实现主体观念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我国推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文化战略,翻译出版工作是该战略得以实现的最基本途径之一。翻译出版的工作中,翻译和编辑是两个相互作用、关系密切的重要参与者,其中编辑的作用不容忽视。文章聚焦于翻译出版工作,首先对其中编辑的角色进行了讨论,认为编辑是具有质疑者和赞助者的双重性质的角色;其次对具有双重角色的编辑所持有的翻译编辑观从其实然态和应然态两个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武君丽 《采.写.编》2021,(10):127-128
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出版行业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逐渐从传统的纸质出版模式转变为数字出版模式,出版环境趋于数字化、网络化.教材出版行业与其他出版行业的发展脚步一般无二,大多教材出版社也在一步步探索和实践中运用数字出版模式.在出版行业对数字出版了解不断加深的过程中,整个业界对于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的观点出奇一致:两者之间仅仅是出版介质不同,其出版的内容并没有改变.这就表明在业界出版环境中,出版工作的重点依旧是编辑工作.但在新的出版形势下,编辑也必须改变自身固有观念,积极探索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在探索自身角色的过程中,通过新的编辑方法,促进出版业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5.
出版产业中的编辑活动和编辑人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出版具有文化和经济两重属性,这种两重性既反映在公益性出版事业中,也反映在经营性出版产业中.出版产业中编辑活动的社会功能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基础功能仍然是文化功能,它的商业功能是通过文化功能实现的.出版产业中的编辑人员仍然扮演着文化人的角色,承担的首先是传承文化、建设文化的社会职责,同时要履行经济职责,为争取经济实力和发展出版产业服务.由于文化与经济双重职责的要求,编辑观念和编辑活动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编辑人员要争取出版产业在文化与经济两方面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西玲 《出版广角》2021,(14):47-4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影响已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必然.新媒体背景下,学术期刊的发展既面临机遇,又充满挑战.一方面,学术期刊要搭乘信息技术的快车,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之道;另一方面,学术期刊传统的出版发行路径遭受新媒体的严重冲击,学术期刊编辑的角色和功能面临从传统型编辑到复合型编辑的重新定位与转换.编辑要具备传统的选题策划、编辑加工、沟通交流等基本能力,同时在编辑流程、出版形态、传播方式等层面也要提高全媒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乔瑞雪 《编辑之友》2012,(2):104-105
编辑工作是社会文化活动传播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编辑的角色修养和角色定位决定文化传播的方向和进程,推动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须加强编辑的角色修养与角色定位,构建编辑的主体意识、发挥编辑的创造性劳动意识、提高编辑的社会产品转化意识.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出版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我国逐渐步入全媒体出版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出版商越来越具有经济意识,注重各种媒体的有机结合,以实现在最小的成本投入之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及传播质量。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虽然没有对编辑的社会角色产生多大影响,但却对其工作角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本文就针对全媒体出版对科技期刊编辑角色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些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已经是大势所趋。基于此种背景传统图书编辑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就必须要为自身角色转换做好准备工作。为此本文笔者结合个人的实践工作经验与相关参考文献,就数字出版时代传统图书编辑的角色转换展开粗浅的探讨,以供广大图书编辑做有意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台湾出版产业属于自由竞争市场.尤其是在信息时代来临,E化浪潮改变了企业形态与工作流程,引发裁员潮、组织并购,而出版产业也产生了连锁变动.这些重大冲击促使出版社积极进行组织变革、编采流程改造,因而大大改变出版社编辑人员工作环境及工作内容,尤其是"编辑"角色的重构,使得编辑工作的流程和内容已异于以往,使编辑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也造成编辑人员在职场生存的考验.因此,编辑人员要如何应对环境所带来的变动及如何进行自我职涯管理(career management)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正>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况乎血乳恩情?扶助贫困老区、开展希望工程,这是妈妈生前最关注的事情。从我记事起,母亲就经常告诫我:"孩子,记住,咱们娘儿俩的命是老区百姓给的,千万不要忘本!"1998年腊月,妈妈走了,清理遗物时,我从母亲的钥匙链上解下一只小铜铃铛。小铃铛被磨得金光灿灿,它载负着山西吕梁乡亲给我们两代人的重恩。在悲悼妈妈的日子里,妈妈  相似文献   

16.
17.
民国时期是我国新闻出版业从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时期,也是报刊新闻业务由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转型的重要时期.由于战争不断,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新闻出版业发展艰难,新闻出版人从业生态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险性和复杂性.主要袁现为战争和敌对势力暗杀恐怖活动,使新闻出版人工作凶险;各方政治势力打压,使得出版艰难,表达受禁,言论自由难以保障;新闻出版条件简陋、从业环境艰苦;技术落后和政治阻碍,导致传播渠道难以畅通;社会动荡导致薪酬收入不稳定,从业人员生活艰辛;新闻出版人职业素质和素养还处在成长期,职业精神、业务能力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8.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被日本人赶出了家乡,他以那种懦弱的方式将满洲丢给了外国入侵者,随后忍受了短期下野和到意大利的流亡.他那逃到中国内地的军队仍然完整无损,名义上并入了中央军.东北军大约还剩30万人,与其他中国部队相比,他们装备精良.这样,尽管他们失去了原来的地盘,但仍是一支可怕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酷爱读书,积累了丰富的选书、读书理论.选书区别“买书”与“看书”,再分“正者”与“旁者”,选目或参考韩愈、柳宗元、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或者结合义理、词章、经济、考据“四学”,其根本则在于“守约之道”.“看、读、写、作”的读书四法,“看”为泛读,“读”为精读,“读”又有“高声朗诵”与“密咏恬吟”之别,还当结合“虚心涵泳”“切已体察”;“写、作”即札记与策论,将所读之书深思、贯通.专门的读《汉书》指南,则强调“小学训诂”与“古文辞章”作为基础.其阅读理论背后有汉宋兼采的学术旨归,也是晚清学术思潮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探讨电子词典的定义与分类,以及我国各类电子词典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硬件类电子词典渐趋衰落,软件类电子词典已向智能手机、平板等终端发展,但在词库合法性、权威性和可靠性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欧美、日本等市场的经验教训,文章提出在电子词典的发展上应该大力开发软件型电子词典、制定通用词库标准、探索新的付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