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问题是我国当前学术界的一个热门的话题,形成了一股经久不息的热潮。本文主要通过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的阐述和分析来探讨“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个命题的内涵以及我们该用何种态度来认识和对待这种现象,以实现“灵”与“肉”的审美和谐建构。  相似文献   

2.
考察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中的观点,提出两个问题加以讨论.其一,所谓"新的审美原则",其实不过是"快感说"的老调重弹,美并不等于感官快感,仅停留在感官快感层面只是处于人生的低级境界.日常生活审美化讨论中,审美主体在审美中的重要性被忽视了.其二,以"蛋糕上的酥皮"来比喻美与艺术的关系,是有问题的,包含了对于"美"以及美与艺术的关系的误解.这个错误的根源之一在于,对于西方学者的观点和命题缺乏反思和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3.
写作是一种精神的生长,学生通过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观察、体验、认识,从而确立自己的人生航向,抒写独特的个性倾向,张扬自己的个性,雕琢完美的人格。引导正确的审美感知,是审美化教学的基础和起点。深化理性的审美理解是"审美化"写作教学的取向。激发强烈的审美情感,是"审美化"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创造性的审美个性是"审美化"写作教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结构是由一个个教学环节组合而成的.审美化的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的艺术追求.教学结构只有在审美的艺术视野下完美组合,才能构建出充满审美魅力的课堂教学.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结构的最基本组成单位,它是否具有审美的特质将直接影响审美化的课堂教学.审美化的教学结构对构建审美化的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审美化阅读教学模式基于味象审美理论,希望建构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健全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个阅读教学平台。审美性是这个模式的核心,因此必须创设利于文本阅读教学的游戏冲动审美状态,从而可以消解身心二.元.实现审美化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讨论的现实和学术背景,对日常生活审美化讨论的意义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倾向作了批评,认为应该以审美的超越性对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感性化、欲望化特征进行反思,积极地展开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  相似文献   

7.
日常生活审美化和文学审美存在着较大的审美差异,这一差异可以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虚拟化与文学审美的虚构性、日常生活的装饰化与文学的形式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繁复性与文学审美的蕴藉性等问题的探讨中呈现出来.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与消费主义相关联的物化审美,而文学审美则是有助于人性丰富与完善的精神性审美,前者不能取代后者.在当下的文艺学研究中,应该批判日常生活审美化对人性的不利影响,弘扬文学审美的人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寓惠时期, 苏轼在贫穷潦倒的磨难之中, 开始了全面的人生反思, 不断进行着自我精神的超越, 从哲理的高度来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并把现实世界当作审美对象, 达到人格的理想境界, 实现人生的审美化, 从而展示出他作为庶族士大夫代表独特的人生理念与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9.
消费时代的审美是大众文化背景下人类审美面临的新问题,也是美学研究史上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学术命题,消费时代人类审美的重要表征即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或者审美化的日常生活也带来了审美在物质、距离以及心灵上与传统审美截然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2001年我国审美化研究是非常热闹的一个领域,在大众化,流行化的概念、性质和生成机制,全球化语境与当代审美化研究,审美化理论建设,审美化的功能、意义等方面可谓众说绘纭、各陈己见,对当代审美化进行了多方面的审视、梳理和剖析,它所表达的理论期待,可望推动今后的审美化更加健康、合理地运行。  相似文献   

11.
“主客二分”是传统美学根深蒂固的运思方式,在这一思维模式下,传统美学试图寻求隐匿于美的现象之后的实体。反思主客二分思维范式,对美的本质的正确回答,应该超越执著于主客二分的本质主义,具有更为开放的理论视野。分析美学放弃了对于“美是什么”问题的理论思辨,却独辟走出美的本质困境的蹊径。  相似文献   

12.
人们很早就思考“美是什么”这个问题,美学史上也有众多的答案。但现在这依然是美学研究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美的意味非常丰富深刻。美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源于人的本质特性;关引导人们追求理想的生活,体现生命的力量;美是生命快感的升华,给人们全身心的愉悦;美让人们体验人生,感受自我;美是心灵的觉醒,带有神圣的意味。应以高度综合的方法,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去理解有机统一的美的整体,体会无限丰富的人生意蕴。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I outline an answer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 What are the abilities that make you the sort of subject who can learn, who can acquire new concepts, new skills? There are many traits that matter in providing an answer. But I want to suggest that the ability for creative and imaginative engagement with and sustenance of the playful patterns of our aesthetic experience is core. I identify a core sense of play that fills this role. Play's the thing that makes learning possible. The ability to imaginatively explore non concept‐involving patterns to experience—the aesthetics of experience—is foundational for learning and should be at the heart of any serious pedagogy.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当代部分大学生反而陷入生命无意义的困境中。从审美角度审视,这是由于审美缺失而导致心灵发展畸形的结果。因此,培养生命审美情操,追求生命审美境界,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摆脱生命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用"人生美学"来概括朱光潜的美学思想特征,有机整合了朱光潜将的美感心理研究、诗论研究、谈美与后期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等几个板块,是一个重要突破,也对认识中国美学的民族特色起到了深化作用。但要准确理解朱光潜的"人生美学",还必须到中国传统的人生境界与人生美学思想中进行探源性研究,才能更加全面与深入。  相似文献   

16.
随着20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人的“认识如何不可能”的问题也成为美学领域的难题。相比于西方哲学传统的弊端,中国诗性文化为审美的可能开辟了一条新路,在一种诗性审美智慧思路的引导下,通过对诗歌语言指称之外“留白”的把握进而找寻到“言外之美一。  相似文献   

17.
人生美学一直是中国现代美学所关注的话题。当代人生美学的研究已经从人生美学的基本理论、审美形态向学科层面推进。在已有的研究中,似乎较少关注自然与人生美学的关系。本文提出人生美学的自然之思,其基本观点是,人生即是"向死之生"的自然过程,人生美学的研究似乎应该首先关注人在这个自然过程中的审美需要。从自然出发来审视人生与自然的审美关系是人生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或者说,人生美学的自然之思的中心问题是建造起审美的自然人生,在顺应天地万物运行规律和社会法则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追求人生的自由和超越,以满足人生的审美需要。  相似文献   

18.
在美的关系结构中寻找美之本体的努力与冲动,使美学承担了太多的社会与伦理责任。美学权威正把审美信心从审美主体那里夺走。于是,在美学史上不断以各种形式重申的、属于个人生活领域的体验在当代美学理想中又一次登场。  相似文献   

19.
回顾新时期30年来的许多论争,我们可以发现新时期美学研究的问题域产生了极大的转换,由20世纪50-60年代的传统问题转向了西方现代美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由形而上的问题转向了形而下的问题,由一元化问题转向了多元化的问题,由抽象思辨的问题转向了生活世界的问题等等。这些应该说是中国美学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使然,但是中国当代美学的问题域还没有显示出本土化的趋向,因此,虽然新时期美学研究及其争论成绩斐然,但自主创新的成果还并不多见。新世纪的美学研究应该转向中国当代的现实生活问题,以构建中国特色的美学。新实践美学的努力方向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生存、绵延与发展,必须求真、趋善、尚美。这是人类科学教育、道德教育和艺术教育的目的之所在。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大自然不断向人类的心灵灌注一种使心灵得以丰富、充实的东西,使人类的心灵不断地建构起审美的感受,积淀为艺术追求的意识,而对审美产生一种不可抑制的内在需求,从而使生命蕴含着审美化的风范,也因此艺术教育也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