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放在首位,既体现了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要求,又发扬了我国传统语文教育历来重视德育的传统.把语文德育具体化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一是避免了对语文德育的窄化理解。解放以后的一段时间,或者是在政治运动的冲击下,把语文德育单纯理解为政治思想教育,无视语文课程自身的特点,使语文课程变成政治课程的附庸。事实上语文课程若失去了自身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不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鲜明特色的作家,同时也是中国20世纪文化史上一位不可不提的教育家。他从切身感受出发,以西方的文化教育为参照系,在扬弃中国旧教育体制的基础上,对语文课程的教学同标、教学方法、考核评定等方面都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认真研讨林语堂的语文教育思想,对于进一步深化语文教育改革富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必须切合教材和学生实际,重新审视和改变课堂教学的方法方式,最重要的是改变旧的语文教育观念,开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为《语文课程标准》进一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课程标准》着眼于21世纪社会发展的特点和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无疑对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对具有创新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着指导和促进作用,是一部与时俱进的语文教育纲领性文件。贯彻、宣传、学习、议论《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更新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并在学习、议论中完善它,是非常必要的。本人在此为《语文课程标准》“进一言”,以求教于同仁。《语文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从九个方面对编写语文教科书提出了要求。①但是,忽略了作为教科书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客观事实,希…  相似文献   

5.
育人是教育的总目标,实现这个总目标的途径是具体的课程教育。语文课程育人立足于语文课程,通过语文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过程来具体地育人。语言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单纯从语言的内容确定的教育不属于语文教育,必须是实现了语言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教育才属于语文教育。因此,我们不能继续高喊“进行人的教育”,而是要研究怎样实现理解和表达的汉语能力培养目标,在具体培养理解和表达的汉语能力的过程中育人。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收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研究的新成果,分析语文教育的现状及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语文教育的目标体系。不仅具有开创性,而且具有时代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其中对语文课程四个基本理念的阐述,特别应该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这四个基本理念指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个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7.
基础语文是五年制专科(师范类)前段的必修课程,研究制订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具有其积极而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构想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时应遵循的四个原则:基础性、整体性、师范性、实践性,并且据此拟订基础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以及阶段目标,试图对五年制专科(师范类)的语文教育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语文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育的意义是双重性的,既是人文教育,又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在大学语文的人文素质教育层面,要贯彻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态度、贯穿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十分重视语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趋势。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教育自身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的语文的教育,就是文化教育。因此,要搞好新课标下的语文教育,除了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自身文化内涵之外,必须建立起与语文课程文化相适应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1.
魏书生语文教学改革对新时期语文教学进步暾出了重大贡献,但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挠着魏书生的解读者们。一个是魏书生语文教改经验推广的艰难性问题;另一个是魏书生语文教学的非语文化倾向问题。我们认为正确理解魏书生语文课程观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钥匙”。魏书生语文课程观是他的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对科学理解语文课程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深入研究了魏书生语文课程思想,以期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象思维认知提升的最佳时期。在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潜能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而在整体语文教育教学课程进行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是语文课程教育活动的组织方,而且也是语文知识交互的辅导方。因此本文根据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材教学特点,对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简单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与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是“立足学生发展、致力学生发展”。可以说,“发展观”是语文教育最核心的教育理念,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研究中某些伪学术的存在,使得语文课程与教学各层面充斥着一些未经审议、论证的意见、态度和主张,使得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受制于某些未必值得探究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堕入那些问题所埋伏的陷阱里而难以自拔,最终大大影响了语文教育研究本身的科学品质,也大大牵制了语文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对捂文教育而言,我们要做的是“可能性的研究”,而非“普遍主义的断言”;是科学的研究和严密的论证,而不是简单的表态。  相似文献   

15.
董晓宇 《今日教育》2004,(11):15-17
当前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错误倾向:一味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远的。重视语文丰富人文内涵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特点,更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明确指出:“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对课程性质的认识决定课程实践的方法论取向,语文课程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与对课程性质认识的不确定因素有关,目前存在的工具性、人文性、言语性的语文课程观并没有把握语文教育的内核实质。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语言性,是以语言为本位的教育,并认为这一假设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多维的性质包容性,对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新教材)都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由之路。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二期课改以来,教师基本上更改了观念,适应着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太春 《四川教育》2002,(12):26-27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目标的定位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摒弃了语文的功利色彩,还之以“人文”的本来面目,实现了语文教育目标的整合转变,高扬起了人文精神的旗帜。“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便开篇明义,突出语文教育应在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人文素养”上发挥重要作用。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其间,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身正是修…  相似文献   

19.
【评析】随着新课程理念在我们语文课堂中的推进,出现了一种怪现象:训练似乎代表了旧理念、旧方法,语文老师在课堂中不敢越“训练”一步,惟恐被视为落伍。其实,对学生进行切实的语言训练并不违背新课程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在基础教育开设的各门课程中,唯独语文课程不是"舶来品",土生土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语文教改必须符合国情新中国成立后,国人一阵风地学习前苏联的教育体系,大学凯洛夫的《教育学》,语文教学就搞"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