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克纳的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讲述了一个悲剧故事,这个故事是爱米丽小姐的悲剧,也是一个美国南方没落贵族抱残守缺的悲剧,是性格和命运的悲剧,也是以爱米丽小姐为代表的整个南方旧社会的轰然倒塌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著名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讲述了一个南方贵族小姐爱米丽悲剧的一生。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从爱米丽生活的家庭及社会背景方面进行探讨,可以找到造成爱米丽悲剧一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谈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象征意义与悲剧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主人公爱米丽小姐的命运令人同情与深思。从分析爱米丽这一人物入手,揭示该作品的象征意义与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4.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向读者呈现了爱米丽小姐充满悲剧性的人生,而玫瑰花在小说中的寓意恰与爱米丽人物境遇的悲剧色彩相吻合,象征了爱米丽的悲剧人生。文章从分析爱米丽的女性形象入手,探求该人物的悲剧色彩,解析它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并且分析杰弗生镇的人们对爱米丽的态度,从以上三方面探求玫瑰的意象在小说中的寓意。  相似文献   

5.
关于爱米丽悲剧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自问世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学者们纷纷对该篇小说从各种角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观点,焦点集中在爱米丽的悲剧成因上.本文以对文本谨慎忠实的解读为依据,针对其中一些学者的观点展开商榷,认为爱米丽的悲惨命运是由女性和作为贵族小姐的冲突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福克纳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以故乡为背景来创作的。本文试从乡土观的角度分析他的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理出杰弗逊镇上的人们同爱米丽小姐之间一种深厚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并探索福克纳对待传统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福克纳在《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描绘了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被北方工业丈明所取代的这一丈化观念转型期,爱米丽作为一个南方价值观念代言人的贵族小姐,采取了完全拒绝新观念的态度,在离群索居中度过了孤独凄惨的一生,最终沦为了南方旧道德的殉葬品。本丈结合同样处于两种价值观念交替时成为牺牲品的安提戈涅和哈姆莱特,来探悉爱米丽小姐的人物原型。  相似文献   

8.
焦窈瑶 《文教资料》2013,(31):124-126
诞生于美国20世纪文学大师福克纳和英国19世纪文豪狄更斯笔下的爱米丽小姐和郝薇香小姐都在情场失意后与世隔绝的宅隐中度过了孤独、悲苦的一生,福克纳向爱米丽这朵“枯萎的玫瑰”献上的一朵玫瑰哀挽了南方传统“高贵的灭亡”.狄更斯借郝薇香这位“腐烂的新娘”的浴火赎罪表现了同样作为人道主义者的作家对人性的悲悯,两个女性形象怪诞、阴郁的背后都闪耀着爱与希望的救赎之光。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福克纳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女主角爱米丽,通过从不同层面和视角分析探究了导致爱米丽悲剧命运的影响因素。爱米丽的人生是悲苦而凄凉的,其中三个因素影响导致了她的悲剧人生,一是爱米丽所处的家族父权和家长制对她的性格的影响,二是爱米丽所处时代的传统伦理价值观对她的思想的禁锢,三是爱米丽自身畸形的爱情观促使她最终会有这样的一种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0.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爱米丽从一个大家闺秀逐渐变为大逆不道的叛逆者,正是由于传统的父权制、清教思想等对妇女身心的压制,才导致了爱米丽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1.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爱米丽小姐的一生就像生活在一个监狱式社会里,随时受到别人的凝视,被男权文化规训和惩罚着。在与规训性权利的较量中她输得一塌糊涂。由于规训性权利内化为对自我的审视,在内省中她认为反抗传统妇道观的行为是错误的,这种强大的心理压力或许就是导致她足不出户离群索居的本源。  相似文献   

12.
华夏文明愈来愈被世界各国所推崇,美国堪萨斯市音乐家协会于二月二十八日隆重举行《中国艺术节》音乐会。密苏里·堪萨斯大学乐队首席大提琴家爱米丽·帕沃小姐演奏了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大提琴协会理事、江苏大提琴分会主席宋保军创作的《民歌主题变奏曲》获得成功,受到音乐界及听众的热烈欢迎。堪萨斯市几家报刊都以显著位置发表评论文章并刊登了爱米丽小姐演奏的照片。爱米丽小姐说她很喜欢这首乐曲。在三月上旬的硕士学位毕业音乐会上再  相似文献   

13.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爱米丽的怪异行为,历来都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尝试应用Oaklander对尼采价值观(上帝死了)的解读去探索爱米丽小姐的悲剧命运,寻找她怪异生活的本源。通过分析她的客观价值、客观价值被打破之后做出的自由选择及做了自由选择后产生的困惑和矛盾,得出爱米丽怪异的生活是因她打破了一切束缚自己的客观价值之后产生的矛盾心理导致的,即由上帝死后的困惑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从女性的独特视角出发,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对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与中国作家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通过探寻造成爱米丽小姐与祥林嫂悲剧命运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即清教主义与封建礼教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她们分别是所谓的美国式“祥林嫂”与中国式“扭曲的玫瑰”。  相似文献   

15.
《纪念爱米丽的玫瑰花》中爱米丽的悲剧是由她身上的“窈窕淑女”观念和传统妇道观及其它因素所致。小说不仅描写了爱米丽的悲剧,而且反映了福克纳表现在小说中的矛盾和困惑。  相似文献   

16.
陆世雄 《考试周刊》2009,(35):23-24
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自1930年发表以来.便成为文学批评者竞相讨论的对象,而其中的一个主要话题是女主人公爱米丽的悲剧命运。有的学者认为,爱米丽杀死恋人是因为对方的薄情令她由爱生恨。而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爱米丽的悲剧是由南方盛行的父权社会和传统妇道观所致。本文认为。爱米丽悲剧的成因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两种.外因是南方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内因则是爱米丽的个性。  相似文献   

17.
经典例文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节选)@[美国]威廉&#183;福克纳爱米丽小姐在世时,始终是一个传统的化身,是义务的象征,也是人民关注的对象。打一八九四  相似文献   

18.
布兰奇与爱米丽分别是<欲望号街车>与<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主人公.二者都是在美国没落的南方种植园文化下长大的"南方淑女".她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南方旧传统中形成.当面临北方工业资产阶级文化的冲击时,她们无所适从,最终成为南方旧传统的牺牲品.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威廉斯笔下的<欲望号街车>的布兰奇与福克纳笔下的<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爱米丽-这两位南方女性形象,并试探其背后的深刻内涵以及造成其悲惨命运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爱米丽悲剧产生的原因在于,她自小生活在封建家长制和男权社会清教传统思想的阴影中,人性受到了极大的压抑;而她守旧的性格,又使她彻底成为清教传统和新旧观念冲突的牺牲品.爱米丽个人的悲剧,体现了南北战争后美国南方没落贵族子弟无所适从的痛苦和深深的失落感.  相似文献   

20.
曹慧慧  周梅 《文教资料》2010,(21):20-22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女主人公爱米丽怪异、暴戾的行为与当时美国南方文化传统、历史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南方传统的象征,爱米丽身上背负着南方人往昔荣耀的深深眷恋,因此她无法挣脱旧南方道德规范体制的约束和制约,而她的人生悲剧也正是在这一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被众人一步一步地塑造而成的。文章旨在从分析各个人物的性格出发,立足当时大的社会背景,通过主人公和各个人物矛盾冲突之来揭示出爱米丽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