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从两个方面剖析杰克·伦敦"狗的小说".其一,作者再三在狗的身上折射出狼的意象,表明作者有一种强烈的"狼的情结",作品中,狼的意象表现为强者和自由的象征;其二,作品描绘的奇异而精美的人狗之爱,其实质是作者强烈的生命渴求之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2.
试论《荒野的呼唤》中"巴克"的艺术形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荒野的呼唤》是美国二十世纪初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的成名作。狗主人公巴克形象是作品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巴克不仅是作家自身达尔文主义、尼采“超人”哲学、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矛盾思想的统一 ,还是狗性和人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3.
《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最重要的作品,代表着伦敦的最高文学成就。这部带有自传性的优秀长篇再现了作者早年的奋斗史以及最终对人生的幻灭,它还通过主人翁自杀身亡的结局说明了个人主义的致命弱点。但不幸的是伦敦最终走上了与马丁一样的道路:用自己的双手结束自己的生命,让无数的读者扼腕叹息他悲剧的一生。像希腊神话中难以抗拒的命运一样,《马丁·伊登》不仅成为杰克.伦敦对往昔的追忆,竟也不幸成为他未来生活的神秘预言。  相似文献   

4.
《荒野的呼唤》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最著名的小说之一。作品借巴克狗的经历和回归荒野的结局,表达了杰克·伦敦对文明社会的失望和对荒野的赞叹。巴克身上倾注了杰克·伦敦的理想和渴望。巴克就是杰克·伦敦的自画像。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对于《野性的呼唤》的研究主要从对主人公巴克的分析来阐述作者杰克.伦敦所持的人生观、社会观以及世界观,而对杰克.伦敦本身对于自由的渴望这一块还有所欠缺。小说的主人公巴克的回归揭示着作者伦敦在心理上抛弃艰苦的现实,回到他幻想中的原始而简朴的世界。如果说巴克的渴望是一种对身体的自由以及对自然的向往地回归,那杰克伦敦的渴望便是对精神自由以及人类对知识的渴求和向往。  相似文献   

6.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与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篇寓言体小说《野性的呼唤》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在惊人的无意识亢奋状态下创作出来的一部幻觉性的作品。不管杰克·伦敦本人的创作意图如何,他的这部杰作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完全相吻合。本文在迈克思维尔.盖斯玛和厄尔.莱柏两位著名评论家所持观点的基础上,运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对《野性的呼唤》进行心理分析,以证明主人公巴克是在其自性的引导下,经过艰难的个性化过程,从其有意识的自我中解脱出来并达到自我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1909)是一部描写美国资本主义文明的悲剧。小说主人公马丁·伊登是一个复杂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悲剧人物。作品以深刻有力的笔触,描绘了这个来自社会底层的诚挚作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命运,揭示了他的精神发展直到破灭的苦难历程。人们对他最后的自杀给以充分的认识和深深的同情,然而他的自杀究竟说明了什么?这恐怕是我们理解这部作品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8.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主人公巴克(Buck)是一条狗。本文分析了小说的写作背景,巴克的遭遇,巴克与主人的关系,通过巴克的回归自然来唤起人们的人性。  相似文献   

9.
杰克·伦敦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个传奇人物,虽然死时年仅40岁,但死后留给我们大量的作品和丰富复杂的思想.本文试图从杰克·伦敦的生平分析几种哲学思想对他创作的影响,分别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以及尼采的超人哲学,并就他的代表作品《马丁·伊登》和《野性的呼唤》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杰克.伦敦一生奋斗不息、辛勤耕耘,功成名就之后因看破人生而英年早逝。其代表作品《马丁.伊登》中的同名主人公马丁.伊登,无论在生活经历、思想观念,还是在人物命运、社会背景等方面都深深地折射出作者杰克.伦敦的影子,可以说《马丁.伊登》即是杰克.伦敦深沉的自我写照。  相似文献   

11.
《双城记》作为狄更斯的代表作品,主要展现了19世纪伦敦和巴黎的社会状况及其存在的社会矛盾。本篇论文从双城之一的伦敦出发,通过对书中伦敦意向的梳理,同时分析现实中的伦敦对于狄更斯的影响,并将其和作品中的伦敦进行比较,从而探索出伦敦对于辅助呈现人物形象,推动整篇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展现作品主题思想这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作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流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双城记》也反映了当时伦敦社会所出现的主要问题,尤其是作品中有关伦敦的描写更是从侧面表达了狄更斯对于当时社会问题的看法,同时也凸显了他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关怀。因此,这部以法国大革命为时代背景的小说对于伦敦也具有同样的深远影响。对于19世纪的英国统治阶级,这部小说的出现让他们意识到解决当时社会矛盾的紧迫性。对于后世的伦敦人民,这部作品也让他们逐步认识到当时伦敦社会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狄更斯创造了19世纪的“文学伦敦”,《双城记》中的伦敦意象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狄更斯深刻的批判思想。  相似文献   

12.
[总体阅读思考] 一、本文是一篇读后感,谈的是读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的回忆录还是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后的感想?阅读材料中的怎样的内容引起了作者注意,激起了兴趣,从而使他产生了怎样的感想? 二、本文为什么要提到使列宁听了摇头的杰克·伦敦的另一篇小说?为什么要说到杰克·伦敦的作品瑕瑜并见?为什么要详写《热爱生命》的内容?为什么要列举抓住狼耳朵的母亲,带着伤痕的  相似文献   

13.
张陆 《文教资料》2009,(21):21-22
哥特式小说是西方文学的重要样式之一,在西方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旋转的螺丝钉>是亨利·詹姆斯的一部哥特式作品,长期以来围绕这部作品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些争议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克莱芙王妃》是17世纪的一部作品,被界定为爱情小说,但这部作品诞生之初作者却指出它是一部历史作品,是一部回忆录。笔者分别从史学理论和文学理论的角度探究了什么是历史及其特征,以及文学的界定和特点,进一步阐发了历史和文学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更清晰地认识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5.
杰克&#183;伦敦一生共创作了六部有关中国和中国移民形象的作品,既有对中国丑化的一面,也有对中国理解、同情的一面。虽然摆脱不了种族主义的阴影,但其更为理性的思考与更为客观的描述使得他对中国、对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将从杰克&#183;伦敦自身的心理因素和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来探讨他对中国移民形象正反想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杰克·伦敦一生创作了一百多部短篇小说,为现代美国短篇小说开辟了一个新纪元。通过分析若干作品,本文旨在探索杰克·伦敦在短篇小说中所彰显的三大艺术特色:特异险恶的环境描写;洁净凝练的对话描述;生动简洁的动作刻画。  相似文献   

17.
《推销员之死》是阿瑟·米勒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通过刻画一个挣扎在“美国梦”光环之下的推销员的形象,传达出作者对当时迅速发展的美国社会的批评,以及这样社会生态环境最终给人们带来了身份认同危机,从而体现出作者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杰克·伦敦的《海狼》及其有关作品的分析,文章揭示了杰克·伦敦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兽性意识,并分析了兽性意识产生的背景及思想基础,挖掘了在兽性意识里面所蕴含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坎特伯雷故事集》是文艺复兴前期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这部书的作者是乔叟,他是英国人,被称作“英国诗歌之父”。这部作品是用诗的形式写成的小说,也叫“诗体小说”。乔叟生活在十四世纪,老爸是伦敦卖酒的商人,家庭很富有,但他没有继承老爸的事业,而是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有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文学家杰克·伦敦一生短暂,但作品颇丰,而评论界却说法不一,通常视其为既信奉达尔文理论的自然主义作家,又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作家,同时他又推崇尼采的超人哲学,其中的矛盾极为明显,甚至根本对立.文章从自然人和社会人的两个立场出发,在哲学层面上以事实来论证和阐释杰克·伦敦的自然观与人生观,消除外在的对立,达到有机统一,给予杰克·伦敦一个恰当而又合理的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