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自经济重心南移后,“国家宅京西北,转漕东南”,于是南粮北运成为历代统治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海运是转漕的重要方式之一,因而日益受到重视.两宋时有漕运无海运,海运南漕,实始于元代.元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伯颜派人用平底大船从海道运粮四万六千石到直沽(天津),以后每年增加,最多时达三百六十万石左右,但元代海运航道始终未定,所以遇风触礁之事屡有发生.明初,虽一度承元代海运之制,亦因海道不熟,失事  相似文献   

2.
固原境内出土的彩陶,即以新石器时代为典型代表,形成了固原陶器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出土的釉陶,以两汉时期为典型代表,形成了固原陶器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峰。  相似文献   

3.
元人戏曲意识探王汉民元代戏曲在宋金杂剧、南戏的基础上发展成熟,以严谨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成为元代代表性文学,形成了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高峰。清代戏曲理论家王国维誉之甚高,认为元曲是最自然之文学,杂剧中的《窦娥冤》、《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  相似文献   

4.
元代海运事业空前发展,山东半岛处于元大都连接江浙沿海各贸易重镇和朝鲜半岛的交会点上,因此山东半岛是元朝与高丽进行官方、民间商业贸易的主要地区之一;山东半岛不仅是高丽国麻布制品的主要销售地,也是向高丽国提供丝绵织品的重要基地;蓬莱水城清淤的考古成果再一次证实了元代山东半岛是中朝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和基地。  相似文献   

5.
论元四家山水画的写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虽然短暂,但绘画却取得突出的成就,是继五代宋初之后中国山水画的又一高峰。元四家创造了元代绘画的特殊面貌,代表写意山水的最高成就。它选择性的继承了前代的山水图式与理念,并创造出独具一格的写意逸格山水表达。他们相承董巨,折中李郭,摒弃了南宋之风,成就了重写意的元代山水绘画风格。元代画家强调意趣、崇尚"心境"的营造,在山水画创作上取得的成就拓宽了山水绘画的艺术视野,丰富了山水画的艺术语言,形成了中国山水绘画史上同五代宋初山水绘画并列的又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6.
清代中叶的政治家陶澍(1779-1839年)不仅荡涤了盐政积弊,而且在倡导海运上作出了成绩。1825年(道光五年),他由安徽巡抚调任江苏巡抚后,和两江总督英和、江苏布政使贺长龄新辟从吴淞口至十(?)这条入海道,并奏请以苏、松、常、镇、太仓之漕百六十石归海运,过令山、大沙,北趋成山,又转西偏北至庙岛达天津,“水程四千余里,旬月抵京,无一漂损者”①,民咸称便。实际上,海运开辟已久。“《禹贡》载,扬州贡赋,沿海达淮、冀州,夹右碣石入海,即海运之始,秦唐亦偶行,其道难稽。明则由胶莱内河转般登州,实为劳费。惟元代海运最久”。②清康熙年间.亦“开海禁”.“商船往还关东、天津等处,习以为常”。因此,予陶澍以首创海运的桂冠,实属不确。  相似文献   

7.
元代"婚恋杂剧"着力表现了人性的张扬,特别对女性表现出的人格独立和自主意识进行了大胆褒扬。元代"婚恋杂剧"在中国戏剧史上第一次把女性的人格自主同封建礼教的冲突提升到了一个非常显要的位置,尤其体现出对女性正当欲求和主体价值的肯定。元代"婚恋杂剧"在着力颂扬女主人公坚韧斗志和必胜信念的同时,也重新阐释了传统礼教文化。  相似文献   

8.
杂剧是元代最为重要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我国文学遗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是第一流的戏曲艺术.元杂剧中的骂詈语丰富且复杂,通过对元杂剧中与动物有关的骂詈语进行词义溯源研究,探讨其所透射的文化内涵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倪瓒是元代绘画史上最具代表性画家之一,本文主要从他的绘画美学思想及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这两方面来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0.
靳琳  王祺 《华章》2011,(17)
山水画是中国画发展史上最为突出的绘画题材,其艺术形式美感卓越.本文根据山水画发展时代为线索,分析南宋、元代、明代三个时期山水画的艺术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11.
宋元时期中国与南印度的交往——以马八儿、俱蓝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以前中国与南印度的交往,实际就是宋代中国与南印度的交往。13世纪蒙古的入侵虽然割断了通过陆路中国和阿拉伯经印度的贸易,但是很快这种转运贸易从陆路移到海上,南印度仍然是沟通东西方海上贸易的要道。  相似文献   

12.
盛唐盛世造就了王维,造就了"荣光外映而秀色内含"的王维体,造就了以高华雅丽为主流趣味的王维时代。以王维为领袖的、以都城诗为中心的盛唐诗坛,其诗歌"词秀调雅,意新理惬"的主流趣味,即盛世贵族的时尚趣味,成为盛世诗歌美学的主流趣味,代表着盛唐诗坛最风行的主流势力。从王维诗歌的上层社会受众面的现象可推知,其诗歌在题材、意旨、气格和品级上迎合了上层社会的审美接受期待,而"一代文宗"的王维因为时代的造就,也成为盛唐诗坛的首席代表。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以鲜明的平民意识成为元一代文学的代表。元代戏剧美学则以其平民主义倾向成为中国戏剧美学史上的第一个高潮。从元杂剧作家、观众和作品内容三方面可以探析元杂剧的平民意识与元代戏剧美学平民主义倾向之间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李商隐及其诗文研究在宋元明三代几百年间备受冷落和鄙视。但到了清代却出现了一个长达200多年的李商隐研究热潮,研究内容既有对李商隐生平经历和政治归属的考证,又有对其诗文的年系考辨、笺注、解说与评点,还有对其无题诗、锦瑟等作品进行新的诠释。研究者众多,著作迭出,成果丰硕,使李商隐及其作品的价值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清代李商隐及其作品研究进行梳理、总结,有利于我们对其研究的总体把握,为后来学者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军屯在元代的屯田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在军屯中,侍卫亲军的屯田则尤为重要,一方面它是枢密院直接控制的中央禁卫军;另一方面它的屯驻地在两都之间的京畿地区。统治者给予了相当重视,它也呈现出自己的特点。但是侍卫亲军的屯田效益并不理想。现从屯田的基本状况、管理以及制约因素等方面探析侍卫亲军的屯田状况。  相似文献   

16.
张北县城西北15公里的白城子遗址,250年来一直被地方志书记载为辽代北羊城,是北方交易畜牧场所。今经坝上史学家尹自先实地勘察考证,认定其为元代中都遗址。  相似文献   

17.
元代真定路是京师大都的南大门,是出入大都的重要门户,因临近全国的政治中心而成为南北交通要冲.因大部分辖地是宽阔的平原,陆路交通极为便利,滹沱河也是重要的水上运输通道,因而真定路在全国的交通网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便利的交通成为促进元代真定路经济发展的极为有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海商与元代东南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代是继宋之后东南地区海外贸易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时期,中国海商活动的范围进一步向西延伸;海商经济实力进一步增长,成为东南地区一支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海商在地方社会中的影响日渐增长,东南地区的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种十分明显的士商亲融现象,士人一反传统的抑商老调,开始对商人与商业大唱赞歌。  相似文献   

19.
元代治河存在许多弊端:元代统治者重视漕运,忽视治河;元代治河政策不利;元代治河官员的任命不利、官员职责不清;这些弊端导致元代治河成效不大。  相似文献   

20.
元杂剧的题材来源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元杂剧作为独具特色的戏曲艺术,其题材来源极为复杂。从目前存在完整的剧目中可知,它的取材有着明显的倾向性,这与元代的社会、时代、文化及文人的心态密切相关。元杂剧本事来源于各个朝代,其数量和题材类型也有其特点,究其原因正是元代的某一特征与历史上某朝恰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