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年的弄堂     
又一次站在弄堂口,体味着这充溢古老传统气息的建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蹲在墙角数蚂蚁的年代,回到了童年的弄堂。童年的弄堂,荡漾80年代里特有的百姓味  相似文献   

2.
<正>乾元,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以前人们都称它为“城关”,如今它还有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叫“书香小镇”。小镇里布满了四通八达的弄堂,一条条,一排排,一列列,狭窄,但不拥挤,宁静,又充满温馨。弄堂,构成了家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过,二十多年前的弄堂可不是这番模样。听妈妈说,那时的弄堂仅有两三尺宽,最多可供两个成人并排行走。相邻外墙之间电线交错,在空中仿佛蜘蛛网。不少房子被岁月侵蚀,墙皮脱落,出现裂痕。一些无人居住的房子里堆满垃圾,屋外杂草丛生。弄堂的地面坑坑洼洼的,下雨天电瓶车驶过,特别容易溅人一身泥水。  相似文献   

3.
爱的奉献     
童年的我,曾幻想穿一身警服,威严地站在交叉路口指挥车辆,也曾幻想在噼噼啪啪的算盘声中算账。可现在的我,却爱上了幼教这一行。我喜欢孩子的世界,这世界真诚圣洁。在朦胧迷离的晨曦里,我从远方走来,走进了孩子的世界,面对一双双清水潭似的眼睛,我彷徨了,他们能认出哪是毒蛇、哪是雄狮,哪是玫瑰、哪是罂粟吗?能认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吗?我开始思考,我该怎样告诉他们,而又告诉他们些什么呢?在孩子们的眼里,我仿佛是智慧女神,经常被围  相似文献   

4.
<正>初遇《古典之殇》(王开岭著,书海出版社,2010年10月),说实话,我是不屑的。印象中,美学类作品大多晦涩难懂,丝毫激不起我的阅读欲望。直到去年,我从落了些许灰尘的书架上重新拿出这本书,镌刻在记忆深处的茫茫原野与纵横交错的田埂阡陌仿佛又浮现在眼前。一瞬间,我的心仿佛被某物触动,竟情不自禁地重新读了起来。我瞬时陷入了一种莫名的悲哀之中,对故土的惋惜与留恋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网,将我紧紧地裹挟其中。  相似文献   

5.
弄堂里     
苏州很美。弄堂也很美。美是种享受,走在苏州的弄堂里,那精致小巧的美,不比拙政园逊色。弄堂窄有一米,两个人几乎不可能并排同行,只能一前一后。弄堂幽幽深深的,望不到头。墙两壁长满了爬山虎,青翠欲滴,仿佛手一碰就要掉下来似的。墙上的砖瓦灰蒙蒙的,有些地方竟有了裂缝!让我不敢再像之前那样大肆地推她、挠她,只能用眼睛盯着看。  相似文献   

6.
我想先讲讲一条弄堂的历史——1921年,一位名叫李达的学者来到了上海北成都路辅德里。他和他的夫人在辅德里四周转了又转,看了又看,对这爿弄堂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是一爿建于20世纪初叶的标准的石库门弄堂,建造得完整、精致而有  相似文献   

7.
刘诗雨 《新高考》2011,(10):62-62
去年暑假,听"老高三"们讲高三如何短暂,我都曾不以为然。现如今,回想过去,非仅高三,整个高中、乃至我来到这世上的这十几年时光,都仿佛转瞬之间。高中三年的大好青春,我们做了哪些事?有人曾问我,高中学这么多科目是为了什么?今后可能只从事其中一个领域,一些科目学得真是浪费时间——受尽"折磨"不算,学的不一定考,考的又不  相似文献   

8.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自幼便能熟记这首《忆江南》,江南水乡风景之秀美曾令我魂萦梦绕.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美景,谁人不向往?可后来,真正到了江南,见多了这样的景致.反而开始怀念北方的白杨树.有时梦里都会  相似文献   

9.
收废品者     
我小的时候,曾住在上海的一个老式弄堂里。一到双休日和假期,弄堂口就会出现一个又瘦又矮的收废品的男人。他好像也住在这个弄堂里,因为大家几乎都认识他,都叫他"小排骨"。他是一个瘸子,不知他有没有工作,是不是光靠回收废品过日子。那时候,如果家里要卖废品,我是最开心的,因为卖得的钱都归我。虽然我们家废品不多,但当时我年  相似文献   

10.
张莉 《辅导员》2015,(6):27-28
我曾听过一个浪漫有趣的故事:在广阔无垠的海边,一个小男孩儿看到很多无奈漂泊在岸边的小鱼,他拾起小鱼,并抛回大海,岸边的人迷惑不解:这么多小鱼,谁在乎它呢?这样做有必要吗?可是,男孩的解释像是他听见了每一条小鱼的心声,他说:“小鱼在乎,这一条小鱼在乎,这一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每当想起这个故事,我眼前都仿佛浮现出上述的情景,而同样的问题也反复出现:小鱼在乎什么呢?男孩儿又在乎什么呢?此时,我不禁想  相似文献   

11.
    
<正>深冬的风裹挟着细密的雨,席卷了这一片温润的小城。晚自习尚未下课,还有两分钟。我转头看着斜斜落入窗户上的雨线,又紧接着埋头于书本。耳边呼啸的风遥远得仿佛来自另于一个世界,但穿透力却是那么强。听着风声,似乎能让你回想起因为不小心让那  相似文献   

12.
上小学时,我们家搬到了番禺路附近的小区,小区里时常有老奶奶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她们谈论得最多的是一个叫作幸福里的地方。我有些好奇,究竟是什么地方有如此美好的名字呢?怀着一颗憧憬的心,终于有一天,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幸福里一探究竟。原来幸福里是一条长长的改建弄堂,弄堂口写着"幸福里——原橡胶研究所仓库旧址"。弄堂两旁林立着错落有致的商铺,中间是亲水小喷泉。整个弄堂时尚且灵动,又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满怀着欣喜与期待,我一蹦一跳地进入了"幸福集荟"——巷口的一家书店。  相似文献   

13.
走向远方     
马蹄得得。这是天马的声音,这是时间的声音,这是我心跳的声音。这声音来自一幅《八骏图》画。画上有一群桀傲不驯与世无争的天马。它们从天而降,匆匆奔驰在无边的青草地上。它们比时间跑得还快,仿佛要把时间系在自己的尼巴上,当作一辆历史的车。这是一群脱缰的马,它们奔腾不息,呼呼生风,仿佛要跑完时间这条征程。我曾无数次对这幅画神凝情驻,也曾无数次思想:那八匹马为什么那样留恋这张老纸?它们从哪来的神力才得以奋蹄不息?我也曾无数次顺着八匹马的目光望了望无涯的远方,我真想嘶鸣扬鬃,告诉它们:我也是一匹马哟!  相似文献   

14.
刊中报     
《中文自修》2011,(5):32-33
弄堂口的柿子树陈语婷小时候,最让我垂涎欲滴的是弄堂口的柿子树。当爸爸骑着自行车,载着我拐入弄堂,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棵柿子树。它有碗口般粗,枝繁叶茂。这是奶奶在我出生那年种下的,已经  相似文献   

15.
夜静悄悄的,喧嚣早已随着夜色的降I临而荡然无存。喜欢在这样的夜色中独行,一个人,一条街,一个长长的影子,仿佛这夜单单属于我,或者也只有我才喜欢这样的幽静。空气中白日里风的气味依旧,裹挟着的沙粒让这夜涂上了一层神秘的光。  相似文献   

16.
上海的弄堂     
我从小就在上海长大,直到上学年龄才回到父母身边。几年在上海的生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遍布上海的弄堂了。上海的弄堂并不起眼,但结构很有趣。走弄堂,犹如在走迷宫。有时从一条弄堂走进去,东拐西弯,七绕八绕,却又绕回原路。外地人来沪寻亲访友,走三步问一步,好不容易  相似文献   

17.
城市记忆     
胡景逸 《新读写》2011,(5):18-19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美丽记忆。天空是“没有一丝杂质的蓝”,耳朵听到的是“笑声和打闹声”,鼻子里闻到的是犍弄堂有,专属味道”……作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多角度的描写,让曾经的弄堂生活立体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读者仿佛能透过文章,和作者一起站在狭长的弄堂里,感受着城市化之前远离物质束缚的单纯快乐。  相似文献   

18.
念奴娇昆仑一九三五年十月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令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相似文献   

19.
跳河(节选)     
这还是读初中一年级时的事情.放暑假的时候,我常常和弄堂里的一批小伙伴一起下黄浦江或者苏州河游泳.有一天,看见几个身体健美的小伙子站在苏州河桥栏上轮流跳水,跳得又潇洒又优美,使人惊叹又使人羡慕.我突然也想去试一试,他们能跳,我为什么不能呢?小伙伴们知道我的想法后,都表示怀疑,他们不相信我有这样的胆量.我急了,赌咒发誓道:"你们看好,我不跳不姓赵!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工作之余,我读了一些人物传记,印象最深的有一个人,就是施光南. 施光南是英年早逝的一位作曲家.有些人至今可能还不知道他的名字,但若提起他谱写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歌曲,又谁人不知,谁人不爱呢?施光南是患脑溢血悄然倒在钢琴上的.他的追悼会布置也挺特别:在他的遗像下,摆着<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录音带及当时谱这首歌的报酬三十元稿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