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秀英  吴龙 《文教资料》2006,(10):30-31
本文对高职院校体育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提出体育教学以运动技术教育为主线的教育向着强身育人教育、增强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和终身体育的需要发展,体育教学评价内容要多元化。1.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确立1.1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体育卫生保健习惯及体育文化素养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课程编制的起点,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评价的标准,也是体育课实施的归宿。高职体育教学首先要遵循目标发展的共同趋势:健康化、终身化、多样化。高职体育教学应把“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看作是学校体…  相似文献   

2.
高职体育课程学生的学习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体育课程作为高职教育的一部分,其目的就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身体机能,丰富学校生活,学习有关体育的科学知识,了解体育在社会生活和社会道德中的意义和作用,养成自觉运动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高职学校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要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二十一条规定:“体育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师的教学评价、课程建设评价三个方面”。我国现行的高职体育在贯彻学校体育目标和实践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同时,已经把学生的学习评价放到亟待改革的位置,评价内容、评价过程、评价方法、评价制度都有待于整体变革.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高职院校众多,体育教育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社会,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职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也要以职业教育为先导,增强学生体质,形成创新的高职体育教学。本文从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出发,对创新高职体育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一、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分析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  相似文献   

4.
谢友成 《考试周刊》2012,(30):116-117
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教学目标。体育教学作为高职教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职女生体育课中.却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直接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女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本文对女生体育课厌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系统总目标是由新时期对人才的新要求而决定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较强的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围绕这一总体目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必须通过教学任务来完成,这就要求新的体育教学任务在完成目标过程中的取向所在.任务取向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系统总目标是由新时期对人才的新要求而决定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较强的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围绕这一总体目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必须通过教学任务来完成,这就要求新的体育教学任务在完成目标过程中的取向所在。任务取向如下:  相似文献   

7.
范怀轲 《考试周刊》2010,(26):156-157
近几年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步下滑,这就对高职体育教育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教师要认清高职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地位,真正做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培养学生把体育活动作为业余的兴趣和爱好,就要考虑高职体育教育教学的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设施、激励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职业体能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有利于推动高职体育教学创新,提升高职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适应性。但目前高职体育教学存在不足,未能有效落实职业体能培养理念,制约教学质量提升。对此,有必要树立高职体育教学新的理念,明确教学目标,科学安排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并健全考核评价制度,落实保障措施,从而更好培养高职学生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职业体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大学理想视域下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建立具有高职特色体育课程的价值、责任和权利体系,对改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职体育教学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较落后,难以培养学生的岗位体能。高职院校要明确教学目标,密切高职体育教学与学生工作岗位联系;优化教学内容设置,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岗位体能的需求;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高职学生岗位体能,并采取保障措施,以推动高职体育教学创新,彰显体育教学特色;较好地培养学生岗位体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就业率,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这一社会转型期,高职体育教育应以体育教育的多功能为出发点,运用信息手段,增强高职学生体质,最终达到促进高职学生运动技能提高、身心和谐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的目标。高职体育教育如何适应我国社会急骤变化与发展的形势,新形势下形成怎样的高职体育教育理念,是当前高职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分析研究我国高职体育教育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今后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2.
王勇 《教育与职业》2015,(12):58-60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德育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特点三方面,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文章认为应该通过树立教师示范榜样、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特点三条途径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理念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契合。高职体育教学基于这一理念进行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不仅可以保障高职体育教学质量,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文章主要对通识教育的内涵和特征进行论述,解析通识教育与高职体育教学间的关系,寻求通识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方向,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改革策略,旨在高质量地实现高职体育教学目标,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职体育学生。  相似文献   

14.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专业特点,在高职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提出高职体育教学的教学发展途径和方法,以便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服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湖南省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发现湖南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方面存在目标定位有偏差、体育课时量明显不足、软硬件基础设施落后、体育成绩考核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等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和现状分析,认为湖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策略应是明确定位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制订符合高职学生发展的体育课程,加大经费投入的力度,增强体育设施的硬件建设,同时要培养和壮大体育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6.
试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文章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特点、途径及思想品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探讨了高校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高职体育教学是高职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要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体育教学应该彰显职业特色,教学目标凸显职业性,教学内容体现丰富性、教学方法呈现多样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等。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职体育教学如何更好地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服务的问题,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提出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实现体育教学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学体系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即高职教育体系下的所有课程教学都服务于职业教育。高职体育教育是高职职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育教学进行职业体能体系教学创新,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高职体育教学目标,同时还能为学生今后走上相应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体能基础。笔者主要从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教学的本质属性出发,结合高职体育体能教学的具体内容,就其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有效策略展开了详尽的论述,希望对于高职体育教学的创新以及学生职业体能素质的提高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交通类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