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是在一定情景之下的问题发现、探究与解决。因此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创设适合的问题情景,在问题情景之下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以问题为主线进行数学的学习,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在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的良好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2.
<正>以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教学应该是在一定情景之下的问题发现、探究与解决。因此新课程下的科学教学是创设适合的问题情景,在问题情景之下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以问题为主线进行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在一定情景之下的问题发现、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创设适合的问题情景,在问题情景之下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在一定情景之下的问题发现、探究与解决。因此数学教学是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以问题为主线进行数学的学习,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在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的良好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5.
沈萍 《考试周刊》2011,(91):95-95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是在一定情境之下的问题发现、探究与解决。因此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之下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以问题为主线进行数学的学习,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的良好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程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提倡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因此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创设适合的问题情景,在问题情景之下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这个过程是学生以问题为主线进行数学的学习,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在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技能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教学应该是在一定情境之下的问题发现、探究与解决.因此新课程下的科学教学是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之下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以问题为主线进行科学的学习,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在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的良好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产生了许多的新名词,“做”数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做”数学的理念在课堂上主要是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之下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以问题为主线进行的数学学习,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在做与合作、做与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颇有感悟。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产生了许多的新名词,“做”数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做”数学的理念在课堂上主要是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之下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创设问题情景培养探究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题情景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活动策略,亦即完成探究性活动。而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在探究活动中获得并发展的,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情景为之提供素材与支持。学生借助学习情景中提供的素材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自觉、主动地探索问题,激励他们利用现有的知识向未知领域探索,从而达到培养探究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目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相似文献   

11.
“问题解决”,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感受问题和发现问题,主动、积极地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近两年来,我们结合新课程改革,进行了“问题解决”这一学习方式的研究探索,深刻的体会到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正是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徐金霞 《学子》2014,(3):10-10
正众所周知,数学是一个理性乏味的科目,很多学生因此对数学产生厌倦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才能积极有效地使学生学好数学。本文从情景教学与提出问题两方面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策略可供参考。根据课本内容与要求,创造数学情境,以此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通过创设新的情境,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添了课堂学习乐趣,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怎样创设数学情境  相似文献   

13.
陈惠忠 《广西教育》2007,(12B):18-19
问题教学法是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因此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我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采用了此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叶片结构     
安岚 《河北教育》2005,(14):52-53
将教师的主体作用重点放在怎样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上,创设问题情景、活动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领悟知识,并尝试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培养活动的技能,发展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此基础之上再发现新的问题,开始新一轮的学习,使学生的探究学习成为一种不断上升的学习环。  相似文献   

15.
研究“问题解决”促进“自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在新的情况下,根据获得的有关知识对发现的新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寻找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而数学问题解决是以数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教学手段和艺术。它具有四个显的本质特征:一是它强调学习的主体性。“问题解决”教学,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直至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都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二是它强调学习的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数学,探究新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旨,把数学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是在一定情景之下的问题发现、探究与解决.这个过程是学生以问题为主线进行数学的探索学习,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在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的良好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17.
数学情景与问题提出是国家十一五的研究课题,在教学的应用中分为:设置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注重数学应用四个主要的阶段.而情景——问题模式也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之一.创设数学情景是教学的前提,为后面问题的提出提供了生动、直观的思考空间,也能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探讨和解决数学问题,情景是问题的一种刺激模式。  相似文献   

18.
郑红 《中学文科》2009,(6):93-94
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这教学法的精髓就是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9.
所谓数学“问题解决”,即是指强调从具体数学问题出发组织学习和教学,教学过程其实是以一系列教学问题而展开的数学活动过程,有一个由问题引出的情景、实验或悬念,启发学生去动手、动脑,并在数学括动过程中发现、产生新的问题,进一步思索、猜想、反思、寻求方法……使学生在思考、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问题解决是指学生在新的情境下,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对发现的新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寻找答案的心理活动。数学问题解决以数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探究"问题解决"策略为核心,使学生初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探索知识建构过程,而且能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