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文华 《现代语文》2010,(8):131-132
“关注学生”“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新课改的写作策略中被一再强化。语文新课标不仅在写作的初始阶段就首先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而且还在以后的学段中反复强调“注意表现自己新奇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为学生搭建自由表现个性的写作平台,让他们畅所欲言地表达他们所感知的生活,尊重他们的生命体验,还他们的青春话语权,让他们与生活保持最亲密的接触,这不仅仅是新课标提供给作文教学的理性尺度,更是所有面对学生作文的人的共同呼声。  相似文献   

2.
刚刚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和要求(写作)”里明确规定:“(学生应该)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有意识地考虑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倡个性作文,根据个性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所以语文教师应该解放学生,卸下套在他们头上的“紧箍咒”,让学生敢于说真心话,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马兰 《作文》2022,(40):53-54
<正>创意写作秉承“文学家是可以塑造出来的”“写作是可以被教会的”的核心理念,以写作为基础方式,开发、激励学生的写作潜力,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表述自己的思想。一、创意写作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关联性创意写作要求学生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能在撰写中显露出自己的个性,激励学生表述自我,专注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这与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话题作文比传统的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自由得多,“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三自”方针也充分体现了话题作文的这一特点。话题作文鼓励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考生可以在文章中最大限度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长处;可以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知灼见,抒发自己内心涌动的情感;也可以写小说、讲故事、编寓言,形式自由开放。这些特点正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关于话题作文,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伟明先生曾有这样一段话:“这几年高考作文命题采取围绕话题、不限文体的…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于“表达与交流”的目标是这样表述的: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目标中有几个关键词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表达,写作,多想多写。这三个词给出的是写作教学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说自己看到的,写自己想写的,在多想多写中习惯于写作,养成写作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一位英国诗人说过:“有独创性的作者的笔能从不毛的荒野里召唤出一个花香鸟语的春天。”艺术大师罗丹也说过:“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这便是个性的创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也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由此可见,有生命力的文章绝非千人一面,人云亦云。如果没  相似文献   

7.
古人讲究“厚积薄发”。《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的习惯和能力。”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而最方便有效的方法是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中学会写作,巧妙借鉴教材这一公共资源,发掘个性写作的亮点,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那么,高中作文如何才能成为有感而发、有个性、有创意的优秀作文呢?  相似文献   

9.
朱连喜 《文教资料》2005,(2):148-149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是学生运用积累的规范而又丰富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其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个体综合语文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述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向“开放性”发展。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浅显的体会。一、向生活开放,拓展写作资源。叶圣陶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离开生活,作文只能是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0.
高中新课程标准在作文写作教学中强调“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的积累素材。”有识之士也早就呼吁:作文要真正表现出一种人文意义的关怀,让写作主体从技术的迷信中回归自我,多一些生命意识的渗透,多一点激情的发挥,多一份创新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这是新课程对写作提出的要求。而我们的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没得写”。议论文中不能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没有充实精辟的论证论据。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并学会积累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同时,新课标也提倡个性化写作,具体阐述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显而易见,学生作文重在自我表达,发展个性,传递思想、交流信息,适应社会生活需要。因此,在实践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引领学生写出独具鲜活个性的文章。一、感悟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杜甫诗云:“君之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感悟生活就是…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题所表现出来的突出特点是疏、堵结合.堵,即堵"宿构套作",涤荡学生作文的陈腐之气;堵"虚情假意",力绝学生说空话、套话、废话.疏,则是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有创意、有个性的思想;鼓励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使文章活色生香.这又依托于高考作文题引导写作教学对生活的关注与回归.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也就是说新课标下的写作训练,要重视个性化,培养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述,为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要落实此精神,笔者认为,可从以下诸方面加以尝试。一、立足生活,拓宽写作天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之源,只有从生活取材,才能避免“闭门造车”之无奈;只有感悟生活,才能避免“无病呻吟”之尴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阅历,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世…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倡导学生学会作文、写好作文是作文教育的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贯穿了关于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新精神,主要精神就是倡导学生作文个性化,明确提出作文要“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写出个性,才能体现写作的魅力。一、体现写作客体的个性一部经典的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通常是因为它塑造了经典的人物形象。作家笔下塑造的形象,都有鲜明的个性,个性是形象的生命,是“这一个”区别于“别一个”的标志。人物的语言是个性化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要求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与个性化写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中提倡个性化写作,其具体阐述是:“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语文课程标准对个性化写作的阐述,涉及了三个层次的问题,或者说从三个维度提出了个性化写作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的]言者文之苗,意者文之根,表意载道是文章存在的首要理由。“文章最忌随人后”。写文章须有特立独行的思想或者深刻细腻的情感,也就是说写作的个性首先是主题的个性。文章主题的个性化可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突破常规主题。大家都能说,但你说得更深刻、更透彻;大家都认可,但你不认可。其二,发现更好的细节。主题可能不新鲜,但你能用新鲜的细节来表现。比如父爱,朱自清借父亲的“背影”这一细节来表现,就感动了大半个世纪,而且还将继续感动下去。其三,开掘新主题。说大家不愿说,说大家不敢说,说大家不能说,主题自然有个性。要想主题…  相似文献   

19.
观察出新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这就要求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多角度地观察、多方面地积累,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20.
席娟 《现代语文》2014,(12):131-132
近年来,随着个性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能针对社会现象、生活现象,用议论的方式阐述自己的思想”,“在表达实践中发展逻辑思维”,“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张扬个性,又要理性表达,看似矛盾的两方面恰好反映了作文教学的思辨性。如何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将二者统一,成为当前语文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