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符号“~”使用中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符号“~”的使用 ,GB 3 10 2 1193《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中是这样规定的 :符号“~” ,意义“数字范围” ,应用“a~b” ,备注及示例“这里的a和b为不同的实数 ,例如 5~ 10表示 5至 10” ;GB/T 15 83 4 1995《标点符号用法》中把符号“~”作为4种“连接号”之一 ,它规定 :相关的数目之间的连接号用“浪纹‘~’” ,“表示起止” ,并举了一个类似于这样的例子“10 0 0~ 15 0 0kg”。对于这样的原则规定 ,我们可以理解为 :范围号“~”用来表示数值范围。在这种意义下下列用法值得商榷 :①在 1990~ 1995年…  相似文献   

2.
我国夏历日期。如正月十五。七月二十三、十二月初四,不能写作正月15。假如将夏历七月二十三写成“7月23日”,就会使人误认为是公历日期。星期几,当使用汉了数字表示如星期六,一般不用阿拉伯数字。邻近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当用汉字数字表示。如四五天、十三四岁、五六十年代、十之八九等。连用两个数字之间,不能用顿号间隔开。如不能写成十三、四岁。用日期表示历史上形成的事件、节日、纪念日、当用汉字数字表示。如“九·一八”事变、五四运动、三八国际妇女节。由数字作的词素之一构成的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词和具…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报上读到的一篇报道中有这样一个词:8.043626万元。人们读后马上就会产生一个问题:这笔款子到底是多少钱?特别是其中最后两位数即0.000026万元,到底是多少钱?人们得动一番脑子才能“绕”过来。原来这是80436.26元。人们不禁要问:本来一个十分简单的数字,干吗要把它这样复杂化? 也许会说,这是为了排字时少占字数。有些数字使用小数点是可以起减少字数作用,如“7元2角5分”写成“7.25元”,“78000元”写成“7.8万元”而且读起来也是一目了然,意义清楚。但是,这只能在这种情况下用,而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套用。 同“80436.26元”相比,“8.043626万元”没有减少字数,而是多用了一个字,而且使本来一目了然的数字变成了使人“绕脑子”的数字。何苦来哉!  相似文献   

4.
陈昌发同志在《校对的职责》(本刊第10期)中谈到,校对不能单纯服从原稿,而应成为驾驭文字、鉴别真伪的行家,这意见是对的。但他举出的几例,却都只能说是校对人员最起码的职责,仍然未离“服从原稿”的范围。且不说编辑、作者写字潦草,校对要尽力辨别;就是编辑、作者用简化字不规则,写了错别字,校对也要随手改正。这在校对术语上叫“明显的、无可争议的差错”。这类差错的改正,正象校正排字差错一样,不必“给责任编辑打招呼”。比如编辑或作者把“茅盾同志”写成“矛盾同志”、“立竿见影”写成“立干见  相似文献   

5.
问 :现在不少出版物中 ,用月日简称表示节日、事件时 ,越来越多地使用了阿拉伯数字。请问这种不用汉字数字的做法正确吗 ?答 :GB/T 15 83 5— 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对这一问题是这样规定的 :“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时 ,“要求使用汉字”。“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 ,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 ,并外加引号 ,避免歧义。涉及其他月份时 ,不用间隔号 ,是否使用引号 ,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例如 :“一二·九”运动 ,七七事变 ,五一国际劳动节 ,“九一三”事件。然而 ,由于阿拉伯数字…  相似文献   

6.
中央宣传部在撰写建国三十五周年纪念文章时,对文字、数字的写法作了统一规定:一、年份一概写全数。一九八四年不能写成八四年。二、分数、世纪、年代均以汉字表示。如三分之二,不要写成3分  相似文献   

7.
弃甲曳兵其中的“曳”有时被读成yì(义),也有时被写成“弋”,这都错了。“弋”读yì,表示用带有绳子的箭射鸟,而这个成语不表示这种意思。“曳”读yè(夜),表示拉着、拖着。成语形容败兵丢盔卸甲,拖着兵器逃跑的样子。气势汹汹有人认为这个成语是形容人发怒时凶狠的样子,就想当然地写成了“气势凶凶”,结果错了。可以说“凶狠的气势”,但不能说“气势凶狠”,更不能说“气势凶凶”,“凶”字不能叠用。“汹汹”是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含贬义。形容人或动物发怒时凶狠的势头,写“气势汹汹”才对。气喘吁吁“吁吁”和“嘘嘘”…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标准书号的基本组成要了解中国标准书号的组成,需先知道国际标准书号。国际标准书号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给各成员国采用的国际间正式图书的统一编号,简称“ISBN”。这个国际标准书号是10位数字组成的,共分四组数字:第一组数字代表语言或国别或地理区域,即语区号,第二组数字代表出版者代号,第三组数字代表图书书次号,第四组数字代表核对号。每组数字之间用空格或短横线隔开,例如:ISBNO——19——5800003—6,这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书《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的国际标准书号,前面的三组数中,每组数的多少是可变的,但三组数字相加必须是9位数。第四组数字只能是一位数,如果是10,用“x”表示。中国标准书号由国际标准书号和图书分类号及种次  相似文献   

9.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是就制作一定的器物而言的。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都得按一定的要求去办,才办得好。正确使用简化汉字和标点符号,包括对“年代(月日)”,“数字”、“百分比数”的表述方式(简称为“数字表述”方式)规范化,我认为应当引起有关方面注意。什么叫“数字表述”方式要符合规范化要求呢?就是报刊、书籍、文件材料,不论是横排或竖排,年代(月日)、数字(以数字表示的高度、长度、重量、价值、比重、规格,以数字表示的倍数,多大年龄、多少温度、几时几分几秒,等等)和百分比数(确切说应是百分之多少、千分之多少),虚当按照统  相似文献   

10.
在科技文献中常用全数字式记录历日和时间。这方面的国家标准有3个。1 GB2808—81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 它是:由时间元素年、月、日组成。用阿拉伯数字0至9按年、月、日顺序表示。年:用4位数字表示,月、日:各用2位数字表示。年、月、日之间可用连字符或间隔字符作分隔符,其间也可不分隔,例如1981年8日24日可用下列3种形式表示:  相似文献   

11.
林永友 《青年记者》2005,(11):66-66
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国内各家媒体都以显著篇幅报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事件与人物以及评论,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抗日战争这一段不可忘记的历史。但美中不足,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媒体将“九一八事变”误写成“九·一八事变”。根据1996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1995》5.2.3中规定: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的词组,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避免歧义。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在…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期刊中量、单位符号和数字排版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1995年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一系列有关量、单位和数字用法的国家标准中 ,对量、单位符号和数字的排版 (标准中称“印刷”)也作了具体规定 ,以下对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分析科技期刊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1 正斜体问题量的符号通常是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 ,有时带有下标或其他说明性标记。量的符号除pH外都必须用斜体表示 ,并且其下标应遵循 :①表示物理量符号的下标用斜体 ;②表示数的字母符号用斜体。因此 ,例如期刊中出现的外在水分“Mf”、灰分“A”、粘结指数“G”、挥发分“Vdaf”、最大孔半径“Rm”等量符号 ,应分…  相似文献   

13.
近日处理稿件发现,“源远流长”在一些稿件中被错写成“渊源流长”。“源远流长”是个成语,成语是不能随意改动的,因为成语是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多年,从审读的大量人文社会科学的书稿以及阅读的其他同类书籍看,从内容到形式,从语言到文风,从表现方法到艺术技巧,都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就此谈些看法,以供参考。一、著作方式的表达名不副实著作方式表达一定要准确,要实事求是。它不仅关系到一本书的版本档案工作,有时还可能涉及版权问题。例如,把一本汇编书写成“著”“编著”或“编写”,这就是明显侵犯了他人的版权。在现实中,不少人往往把“编”提格为“编著”,把“编著”提格为“著”;个别人为了表示谦虚,把“编著”写成“编”,也不恰当,这…  相似文献   

15.
页码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页码起源的推测中国的书文化由来已久,现今的书几乎都是用阿拉伯数字作为页码来表示书页的次序的,但有书伊始并不是这样。在《辞海》和《辞源》中都收有“页”和“码”这两个字,却未收“页码”一词。而在《英汉辞海》和《汉英字典》中却收入了“页码”一词,分别是;“pagination”和“pagenumber”,并解释为:“用来表示一些书页的适当次序的号码或其它数字或标记。”由此,我们猜想现今形态的页可能是中西文化合璧的产物。这种猜想的另一个依据是:表示页码的阿拉伯数字在中国并不是有书伊始便面世,而是在元代,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才传到中国的。不仅是表示页码的阿拉伯数字,  相似文献   

16.
人名关天     
俗话说:“人命关天”。我说:在报刊上是“人名关天”。就是说,千万不要把人家的尊姓大名搞错。不管是无名之辈还是著名人物,把人家的名字搞错了,影响很不好。 但是,在报刊上,把姓名搞错,特别是把名人的姓名搞错的纰漏,却屡见不鲜。 如贵刊今年第5期,把著名科学家童第周,写成了“童弟周”。又如四川有一家大报,在大字标题中,就把陶行知写成了“陶行之”,把曹荻秋写成了“曹获秋”,把李嘉诚写成了“李嘉成”;把历史人物三国周郎周公瑾写成了“周公谨”;把“小人物”的姓名搞错,更是家常便饭。在其他报刊,“更正”出现最多的,也  相似文献   

17.
例1:在更大应变下,拉伸强度降低了一倍。例2:110kV以下的电压等级差应超过3倍,如110kV,35kV,10kV。分析:《辞海》中将“倍”释为“照原数增加”。很明确,表示“增加”时可用“倍”,表示“减少”时不能用“倍”,只能用分数。所以例1中“降低了一倍”应改为“降低了一半”或“降低了1/2”。表示“增加”诚然可用“倍”,但表达时要注意分清是否包括原量。就拿例2来说,若包括原量,则高等级的值为(或是)低等级的3倍多;若不包括原量,则高等级值比低等级的只大2倍  相似文献   

18.
《青年记者》2020,(7):62-62
由于盘点主持人能力、精力所限,不能尽览国内媒体的优秀新闻作品,欢迎媒体同仁推荐本媒体或在其他媒体看到的优秀新闻作品,体裁、发表媒体不限。请写明所推荐作品的作者、发表媒体和发表时间,并注明推荐理由,最好有作品原发的数字报刊网址或音视频网址。请发邮件至:qnjzbj@qq.com,并在邮件主题上注明“推荐优秀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9.
至·致 “至”和“致”是表示不同意思的两个词,语音相同,但词义有明显区别,不能混用。“至”当“到”字讲,如至今、至此、自始至终、至死不屈,其中的“至”都是表示“到”的意思。“至”用在至少、至迟、至上、至高无尚、欢迎之至等词当中,是表示“极”和“最”的意思。“至”还可以构成“至于”一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的意思,例如,甚至于、不至于、以至于、至于特殊情况另当别论、至于他怎么想我不知道,等。  相似文献   

20.
《青年记者》2015,(10):33
由于盘点主持人能力、精力所限,不能尽览国内媒体的优秀新闻作品,欢迎媒体同仁推荐本媒体或在其他媒体看到的优秀新闻作品,体裁、发表媒体不限。请写明所推荐作品的作者、发表媒体和发表时间,并注明推荐理由,最好有作品原发的数字报刊网址或音视频网址。请发邮件至:qnjzbj@qq.com,并在邮件主题上注明“推荐优秀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