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校校报报道以消息为主,消息结构以金字塔型为多,其内容多有同质化现象,要通过其他新闻类型、新闻结构和导语实现校报新闻的革新。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通常被称为报纸的旗帜,是报纸常用的一种新闻体裁。它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典型的新闻事实、社会现象或问题,发议论,讲道理,谈看法,辩是非,直接阐明编辑部或作者的观点、立场和态度,反映和引导舆论,从而起到影响和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言行的作用。因此,高校校报可以配合学校重要工作、重大事件或针对校内一些倾向性问题,及时发表社论、评论文章等,或开设言论性小栏目,强化对校内热点新闻的透视,扩大新闻传播的舆论导向作用。新闻评论,高校校报不能没有你高校校报新闻评论的重要作用在于正确阐述国家高等教育的方针和政策,宣传校党…  相似文献   

3.
媒体融合趋势的发展,必然影响到培养新闻人才的高校新闻教育,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媒体融合时代下的新闻专业实践要充分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针对不足找到良好的对策。地方高校的新闻专业实践必须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注重媒体融合的教学,建立校内校外实践平台和实践基地,努力加强教师的知识重构和能力再造,使地方高校尽快培养出能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电视台新闻同质化现象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改变这种令人头疼的局面,笔者认为最切实际的操作手法是拾起"新闻策划"之利器,用饱含智慧结晶、深度与广度并重的新闻策划,实现内容与众不同、独领风骚的目标。本文阐述了新闻同质化的产生原因,分析了新闻产品同质化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对新闻产品同质化的解决与新闻策划的异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就科学合理地运用新闻策划解决新闻产品同质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5.
娱乐新闻:跳出窠臼 注重包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新闻同质化泛滥的大潮中,娱乐新闻的同质化现象更加突出。娱乐新闻因其独具的不严肃性、趣味性、戏剧性、强烈的感情色彩等因素促成了"炒作"的行为与形式,与其他新闻品种存在的同质化现象不同的是,娱乐新闻可以包含更多的主观倾向和情感寄托,渲染、夸大都能成为娱乐新闻中"八卦"的护身符,娱乐新闻本身的同质化由此反倒具有了可读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新闻教育正面临三大困局:千系一面的同质化困局,媒介融合与高校新闻教育分割的困局,传播方式多元化与新闻专业学生去向的困局。高校新闻教育必须转型以适应媒介融合的需求,重新规划教育目标。国内研究者围绕新闻教育目标转型进行的诸多探索首先,国内有代表性的专著中提出的主张华中科技大学张昆教授在其《新闻教育改革论》中创造性地把新闻传播学定位在"文科中的工科";提出"新闻院系培养的人才既要具备业务技能,还要  相似文献   

7.
潘凤亮 《新闻前哨》2012,(11):77-78
市场竞争中的同质化现实需要正视。新闻产品的同质化与差异化并不是不可调和的。顺应用户需求和新闻传播规律,通过不断探索产品创新的策略和方法,是可以在提供基本信息服务的同时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本文以门户网站的新闻专题为例,分析了新闻产品同质化现象的成因,就如何突破同质化困局,进行个性化产品的有效创新,提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肖翔 《声屏世界》2013,(12):22-23
我国电视新闻报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电视新闻报道的同质化问题。电视新闻的同质化主要是指新闻报道事件相同、内容雷同、观点相似等现象,新闻的同质化还包括新闻栏目的定位相似。新闻的同质化问题导致节目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被扼杀,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随着新闻资源竞争的日益激烈,媒体新闻同质化现象更加凸显。千篇一律的报道,令受众腻味,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新闻传播的实效。如何正确认识新闻同质化的现象,深刻剖析其形成和发展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林晓华 《新闻界》2012,(24):71-75
本文在对国内六所新闻院系办学模式、办学经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对高校新闻教育进行准确定位、错位竞争是去除当前新闻教育"同质化"竞争的有效手段。借鉴"市场定位"理论,笔者提出对高校新闻教育进行定位所需要素包括地域空间、学校品牌、生源等八个要素;其次,这些定位要素在运用中,则可具体化为新闻教育办学理念本地化、学科建设定位差异化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刘翔 《新闻世界》2013,(5):141-142
新闻同质化一直是困扰我国新闻媒体发展的重要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新闻媒体的品牌定位与竞争力。目前我国门户网站的新闻同质化现象主要表现在版面设计、栏目设置和组成要素三个方面。究其原因,是因为新闻来源趋同、新闻价值判断标准趋同、网站之间相互模仿导致的。避免门户网站新闻同质化可从明确定位、树立品牌、培养受众三个方面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2.
从整个新闻事业发展的现状看,各地媒体在定位、报道内容,加上采编人员的素质和对新闻价值判断上的趋同化,不少媒体出现新闻同质化倾向.在编排手法、版面风格、新闻报道重叠和趋同等众多新闻同质化现象中,对同一题材的相同报道,是新闻同质化最突出的表现之一,也是最令读者厌烦的一种做法.  相似文献   

13.
4G网络的到来、超高的无线上网和下载速度,满足了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需求,移动应用产业因此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这些硬件的升级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各新闻网站在嗅到市场先机的同时,也在纷纷布局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建设。在众多新闻网站从线上新闻网站转移到移动新闻客户端时,他们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客户端同质化,在客户端版面、新闻内容等大同小异时,用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这些新闻客户端无法吸引到粉丝的眼球并提高用户点击数,进而影响到新闻的传播效果及企业效益。基于此种现象,本文从新闻客户端产生的原因、同质化原因等方面出发,分析应对新闻客户端同质化问题的相应措施,以期为新闻客户端同质化问题提供一定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传播领域的问题单子中,新闻同质化无疑是可以拎出来的瓶颈问题之一。各种媒体纠结在一起集体喧嚣,其结果是受众集体全麻,无辜地裹进被动消费时代。改变这种千台一词,千报一面的现象,不仅仅是传媒人共同面临的,亟待破解的大问题,更是各大媒体间的应对竞争、谋求生存之本。为此,本刊编辑部策划了新闻同质化的论题,请业内人士一起关注新闻同质化问题的存在,客观看待、理性审视同质化竞争中的机遇和风险,廓清思路,探讨同题竞争取胜的策略方式,以期实现对同质化竞争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高校电视台集新闻节目、教育节目、文艺节目与服务节目于一身,对大学校内的文化活动、学术活动进行集成,增加大学以及大学园区文化建设的载体,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制作节目、参与节目,促进大学师生的交流、与社区的互动,由此活跃大学以及大学社区文化,并为大学生培养提供新的基地。建立高校电视台,还可以丰富高校新闻传播渠道,让校内师生及时了解学校的发展信息、高等教育改革的动态。  相似文献   

16.
李桂珍 《新闻窗》2013,(5):86-87
“同质化”原是营销学上的一个概念,指同一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出现产品和营销策略的趋同。后来有记者提出报道同质化的问题,使新闻同质化开始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被使用。近年来,由于县级专业媒体数量逐年增多,新闻同质化现象也在加剧。同一时间为受众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百报一版和千台一面,读者能读到的都是似曾相识的报道,选择的余地不大,  相似文献   

17.
近年学界对媒介同质化、媒介传播内容的重复性多有批评。有的认为,同质化是传媒竞争力脆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主张“减去共有的东西”;有的认为同质化是造成国内报业恶性竞争的重要内因,因此主张培育不同报纸的个性特色……这些关于媒介同质化的批评和应对之策应该说各有其立足点和合理性,但这些批评中似乎都涉及到对媒介传播相同新闻内容或相似新闻内容的否定。新闻学术界和新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网络时代,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作为信息消费产品的新闻,其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综观一座城市的日报、晚报、商报、都市报等报纸,目前已很难找出独家新闻。新闻竞争中的同质化现象和晚报如何应对同质化竞争是本文要讨论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物新闻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新近的行动和思想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如何避免人物新闻的同质化?一些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如注重策划、改变报道方式、修改记者考核标准等。但笔者认为,这些只是避免人物新闻同质化“治标”之招,而非“治本”之策。重视对人物在“第一现场”中的采访,才是走出人物新闻同质化怪圈的最根本方法,然而这个方法却被一些人给忽视了。那么,什么叫对人物“第一现场”采访?笔者认为,就是将被报道人物置于其工作学习或生活的现场环境中所进行的采访。这样,才能提高新闻稿件的质量,从根本上走出人物新闻同质化的怪圈。  相似文献   

20.
徐一化 《青年记者》2010,(10):27-28
近年来,国内一些地方都市报新闻同质化现象引起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破解都市报新闻同质化现象,应对媒体竞争的挑战,谋求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