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于核心素养内涵中的“艺术表现”,提出“艺术表现是在艺术活动中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展现艺术美感的实践能力”。艺术表现包括艺术活动中联想和想象的发挥,表现手段与方法的选择,媒介、技术和艺术语言的运用,以及情感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艺术表现的培育,有助于学生掌握艺术表现的技能,认识艺术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增强形象思维能力,涵养热爱生命和生活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杨婷 《华章》2010,(31)
声乐演唱是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形式,是以人声、歌词为材料,通过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艺术.在声乐演唱技巧、艺术表现修养共同组成的声乐艺术中,技与艺向来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技巧与艺术是声乐演唱中紧密相连的两部分.  相似文献   

3.
塞尚是现代艺术之父,他的艺术是对西方传统艺术的反叛,但却在无意之间和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观念、表现方法趋近,这反映出西方现代艺术不再追求对自然的"摹仿",而转向了主观的表现。在塞尚的画中,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艺术奇特地汇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声乐演唱是通过声音表现作品情感的艺术,要想获得震撼人心的效果,演唱者既需要具备娴熟的声音技巧,又必须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也就是说技术与艺术结为一体,声音与情感完美融合,这样才能让人感动,让观众、演唱者与作品产生共鸣。为此,本文分析了在声乐演唱中气息运用与艺术表现的相关性,并从不同维度诠释了气息运用与艺术表现的融合之道。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理论界与创作界多秉持形式只是在艺术传达阶段才起作用的观点.其实,这是对形式功能的简化与误解.形式早在传达环节之前就已悄然生效,并积极参与整个艺术表现活动.与文学创作活动的素材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环节相联系,形式在艺术表现中具有三大基本功能--预成功能、建构功能、完善功能.  相似文献   

6.
艺术表现是文学的核心问题。文学的"表现",是将现实生活中的人提炼出来,抽象化和典型化。另外,文学"表现"的艺术方法,在继承、突破与创新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歌唱与艺术实践是声乐教学中相辅相承的两个重要环节,艺术实践环节可以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技巧与艺术表现才能,演唱是艺术实践成果表现的重要载体。文章以歌曲《祖国之恋》为例,从艺术实践在声乐教学与歌唱技巧培养中的重要性、艺术实践与歌唱的有机结合等方面对歌唱与艺术实践的结合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艺术实践对歌唱技巧培养、艺术实践与声乐教学有机结合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最受幼儿喜爱的课程有美术、音乐、舞蹈等,它们之间紧密结合,息息相关。儿童歌曲和美术活动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艺术共性和特有的魅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领域的主要目标是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说明了艺术活动就是让人们探索自然界和生活中美的事物,并大胆表现,将儿童歌曲融入幼儿美术活动中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我们谈论艺术表现问题,其运思方式、表达手段和艺术技巧都凝集于这一点。文学的创作与理论探讨的视阈——表现什么和怎样表现。黑格尔说:“艺术的使命在于替一个民族的精神找到适合的艺术表现”。文学的核心问题是:“艺术表现”,体现在创作的过程,也反映文本形成的结果。我国古代文论《毛诗序》中提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相似文献   

10.
诗歌艺术表现论在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诗艺表现论亦为王夫之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夫之诗学表现论的要义乃是追求艺术的有机与浑成 ,包括艺术意象的浑成、艺术结构的完整和艺术章法的完好等。王夫之的这种艺术浑成论的诗学观念虽然不以独创性取胜 ,但深刻地体现了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创作经验的全面反思 ,又是对中国古代诗学艺术表现论的系统总结 ,达到了中国传统诗学对诗艺表现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认识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艺术作品中动势的表现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首先阐述艺术家与艺术理论家对艺术中动势的关注与挖掘;其次,表达动势的最佳途径是对艺术观察与表现进行变通与创新;最后以新皴法的发明、对比因素的运用与艺术化处理绘画造型为例,阐明杰出的画家们为生动表现画面的动势所做的绘画技法上的创新与努力。本文以画家傅抱石、陆俨少的艺术探索作为具体例证贯穿文章的始终,以说明艺术大师们为追求生动的艺术表现所进行的艰苦探索与努力。  相似文献   

12.
表现主义对现代西方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现代艺术哲学中重要的三个争论。一是引发了表现与模仿的主次之争,既没有"完全等同"的模仿,也没有纯粹抽象的表现,艺术是表现与模仿的统一,强调艺术表现情感而不是模仿自然更加具有积极意义。二是引发了艺术自律与艺术他律之争,艺术自律是艺术他律的基础,艺术即直觉即表现彰显了艺术的自律性,坚持艺术自律需要正确看待艺术与道德的关系,艺术家负着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三是引发了艺术可否分类之争,艺术分类是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对艺术进行分类要注重三个原则,即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统一和规律性与独创性统一。  相似文献   

13.
诗歌艺术表现论在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诗艺表现论亦为王夫之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夫之诗学表现论的要义乃是追求艺术的有机与浑成 ,包括艺术意象的浑成、艺术结构的完整和艺术章法的完好等。王夫之的这种艺术浑成论的诗学观念虽然不以独创性取胜 ,但深刻地体现了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创作经验的全面反思 ,又是对中国古代诗学艺术表现论的系统总结 ,达到了中国传统诗学对诗艺表现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认识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艺术灵感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思维的每一步即时成果都可视作一种广义的灵感,因而艺术灵感是连绵突发的。在生活积累阶段,艺术灵感表现为审美意象的瞬间生成;在创作构思阶段,艺术灵感表现为意象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在艺术表达阶段,艺术灵感表现为意象与符号的瞬间组合。如此,艺术灵感便从神秘中走出,与非线性的艺术思维取得了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5.
钢琴伴奏是现代声乐表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其伴奏的普适性使得钢琴伴奏在声乐表现过程中承担了渲染气氛、带领情绪、弥补失误的重任。本文首先分析了钢琴伴奏与声乐表现艺术的紧密联系,在之基础上,探讨了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声乐教学中,心理调控与艺术表现是相辅相成的,要提高艺术的表现能力就必须重视教学中的心理调控,本文从情感是表现作品的艺术能力以及心理调控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申柏 《文教资料》2007,(1):68-69
在艺术创造中,力的表现构成了人类最早的艺术题材,并贯穿艺术的发展历程,成为艺术家创作的重要追求目标。随着艺术的发展成熟,超脱了对人体本身力的再现,使力的表现升华为画面格调中强悍与张力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思想启蒙运动、工具理性以及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笼罩在艺术品上的光晕已黯然消退。黑格尔从西方艺术发展史的角度分析认为,艺术最终将让位于哲学,并首次提出了艺术即将终结的预言;阿瑟.C.丹托在批驳艺术史三种叙述模式的基础上认为,现在历史与艺术正坚定地朝着不同的方向前进,艺术的存在已不再具有任何历史意义,由此他提出了艺术的二次终结论。其实,原生态不仅表现在艺术创造过程中情感与审美情趣的自然抒发,也表现在文化的生存与传承中。由于原生态是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基础,原生态诗学客观地存在于文学艺术中,它的存在为艺术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艺术不会终结,原生态诗学是后现代艺术走出低谷期并再创辉煌的基础与保证。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璀璨的历史文化中,篆刻可谓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拥有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又在方寸之间衍生出丰富多样的形制与艺术表现方式。其中,图像与线条成为特定的文化基因,在篆刻艺术中长久演变与流传,折射出中国汉字的特有属性在艺术领域中原始的推动力。
  图像与线条,看似简单的两个艺术元素,但在篆刻艺术中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优秀的图像与线条形式,能表现出极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的根本在于生成艺术课程文化。艺术课程文化是指学生在艺术课程中的生活方式,旨在关注学生在课程中的经验与生活。为了生成艺术课程文化,教师需创设学生与艺术创作者进行文化接触的条件,保证文化接触的频率,力求文化接触的深度;需在艺术课程中通过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等来引导学生创造、生成艺术课程文化;还需在其他课程与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生成艺术课程文化,以实现真正享有艺术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