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南宋姜夔,诗法江西黄庭坚,其词也颇受黄庭坚诗学的影响。擅于字炼句琢,并以清劲瘦硬的江西笔法改造词体,同时追求自然高妙,从而形成了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2.
《白石道人诗说》为姜夔的诗法著作,但也可看成是其词论之作。从布置、精思、创新、对偶、用典、措辞和格意七个方面来看,《白石道人诗说》对白石词创作有很大影响。这种以"诗法入词"的创作方法塑造了姜夔词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3.
姜夔作为南宋词坛一大家,诗词兼擅,虽无专门的词论专著传世,但他在词的创作上以其诗学观为指导.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体现了其独有的艺术审美理想和文艺追求.姜夔的词学观体现在:精思高妙、幽韵无尽的审美追求;沉郁温厚、高格雅调的艺术风貌;协律填词的词乐观与诗法入词的词作观;穷尽野处,陶写寂寞的文化性格.姜夔词的创作虽未能如其所愿完全实现其艺术理想,但其创作观念中的真知灼见和思想火花仍值得我们去不断挖掘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姜夔是南宋著名词人 ,诗词兼擅 ,《白石道人诗说》是姜夔诗歌创作的经验总结 ,也体现了他的艺术理想和追求。姜夔以其诗学观为指导 ,在词的创作上取得高超的艺术成就 ,同时也带来若干不足。把握姜夔诗学观及其对词创作产生的多重影响 ,有助于深入理解姜夔词的艺术特色及其词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姜夔除以词名世外,其诗又在南宋诗坛上独树一帜。在《白石道人诗说》中他集中阐述了自己的诗学主张,要求独创,重视学习,提出诗歌有四种高妙。其中精思、自悟是他比较独特的诗学观点,承继前代江西诗派的同时又促成了诗学理论的转变,成为贯通江西诗学与严羽《沧浪诗话》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姜夔除以词名世外,其诗又在南宋诗坛上独树一帜.在<白石道人诗说>中他集中阐述了自己的诗学主张,要求独创,重视学习,提出诗歌有四种高妙.其中精思、自悟是他比较独特的诗学观点,承继前代江西诗派的同时又促成了诗学理论的转变,成为贯通江西诗学与严羽<沧浪诗话>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姜夔是南宋著名词人,诗词兼擅,《白石道人诗说》是姜夔诗歌创作的经验总结,也体现了他的艺术理想和追求。姜夔以其诗学观为指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高超的艺术成就,同时也有若干不足。把握姜夔诗学观及其对词创作产生的多重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姜夔词的艺术特色及其词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南宋姜夔在词史上创立了“清空骚雅”新的美学风格。此种美学风格可以辨析为托物喻志之“骚雅”、峭拔冷隽之清劲、野云孤飞之空灵三个层次。白石词最大的改变是在气质方面,即:从北宋歌舞酒宴间之俗而艳,转变为抒写个人怀抱、托物喻志之“骚雅”。至此,歌词已合乎儒家诗教之要求,以下讽上,温柔敦厚,有无限言外喻托之想。姜夔作词亦能融入江西派诗法,以江西诗派清劲瘦硬之健笔,来改造晚唐以来温韦、柳、周靡曼软媚之词,创造出一种清劲、拗折、隽淡、峭拔之境界,为词中所未有者。白石词气质之“骚雅”,品格之“清劲”,都出之以空灵笔法。姜夔化实为虚之“空灵”笔法,大约有三种:其一,用拟人法,移情于景,以自然界无情之物诉说人物之情思。其二,提炼,化解前人诗意,创造全新意境,启发接受者之想象,丰富词作之内涵,古人即为己身。其三,以今追昔,亦今亦昔,虚实相叠,似实而虚,怀古即是叹今。  相似文献   

9.
周邦彦作为宋词一大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身上鲜明体现了宋代士人文化教养全面、尚新变好探索的特点。文中论述诗、赋、叙事文学在周词中的渗透:从引诗入词、用诗法入词、援用诗的抒情方式并形成浑成词境来谈诗的渗透,从结构上用赋法、重铺陈、同义词汇的组合、中心意象群谈赋的渗透,从叙事诸要素齐备谈叙事文学的渗透;简评这些渗透的多方面意义。  相似文献   

10.
姜夔,饶州(今江西鄱阳)人,后寓居湖州,靠近苕溪的白石洞天,故号白石道人。姜白石是继苏东坡后又一位艺术全才,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通。尤其在词作方面,姜词“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在婉约与豪放两大派之外,另开清刚一路。冯金伯说“词莫善于姜夔”,甚至有人推尊白石“犹诗家之有杜少陵”,由此足见其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词体观、题材、风格三方面 ,比较晏殊与姜夔的雅词 ,进而探讨理学对雅词发展的推动。在词体观上 ,理学“文以载道”观推动词体日尊 ,成为士大夫阶层抒发自身情志的体裁 ;在题材上 ,理学的影响促成词的抒情范围扩大 ,并使恋情词更为隐晦 ,写景词蕴含更为明确的情志 ;同时姜夔词“清空”风格的形成也与理学的间接影响有关 :理学援佛、老入儒 ,影响到姜夔萧然拔俗的人格、襟怀 ,于是理学倡导的“天理流行”的境界在姜词中就表现为“清” ,而“以物观物”的冷静态度在姜词中就呈现为一种“空”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满族女词人顾太清作词“纯乎宋人法乳”,效法周邦彦化用唐人诗句入词和雅语俗语兼用,师法姜夔的清空醇雅词风,借鉴李清照工于造语和运用叠字,融会贯通,变化创新,形成了自己典雅清丽、深幽蕴藉的词风。顾太清作词以宋人为法乳,既受浙西词派、常州词派词学主张的影响,又与她的身份、性情和审美情趣相关。顾太清作词,体现了清代中叶满族人学习汉族文化的填词,逐渐注重词的手法、技巧和风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以词闻名的姜夔在诗歌创作方面也有独到的造诣。目前学界大多将他的诗歌创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即“三薰三沐师黄太史氏”阶段,在姜夔的学诗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对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产生深刻影响。他走入江西诗派又走出江西诗派的经历,造就了他后来自成一家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南宋词人姜夔的词在清代的命运可谓非比寻常,先由浙西词派的推尊,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盛况,而后的常州词派则对其大加贬斥.郑文焯是常州词派后期"变革型"的一位词人,他变革的其中一点就是学习姜夔的词.其词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艺术特色,均可见对姜夔词的接受之迹.  相似文献   

15.
扬州词派和常州词派是清代文坛上的两大词派,他们对姜夔词的接受分别呈现出推崇与遵从,排斥与吸纳的完全不同的态度。这种差异的形成,既有时代原因,更有文学发展自身规律的原因,即此可见姜夔词对清词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词在它的发展道路上如何维护自身特性,而不沦为诗的附庸,历来是词家焦点所在.姜夔以其独特的审美趣尚,既注重词的特性,又丰富和扩展了词的表现领域与表现手法,从而为词的发展指出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彭蠡波心弄明月,诗星入肠肝肺裂--试论白石的诗与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代宋初,词还是被视为诗的辅助,传统的诗言志、词谴兴的分工俨然分明,而到北宋中后期直至南宋,随着词的地位逐渐提高,它成了与诗并驾齐驱的独立文体,这种分工观念也悄然发生改变,诗、词表达寄托功能开始倾向互渗互补,这一点在南宋文人姜夔的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本文试对此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8.
姜夔词中副词运用较多,且蕴含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形成了独特的词境与艺术效果。姜夔词中副词的运用使词中名物的列举与描写变得疏远,将名物之间的距离拉开,达到一种较为虚空的审美状态,形成“清空”的风格。副词暗示的时间变动能使词作在较短的篇幅之内形成较大的时间容量,且形成跌宕起伏、灵巧流转的特点,避免了词的“质实”。此外,姜夔在词中寄予了相思恋情、身世之感家国忧叹等思想情感。在使用副词时,他在其中寄托其情感,通过使用带有主体态度的副词造成独特的情感表达效果,即情感的内敛倾向,表现为情感的深沉含蓄。  相似文献   

19.
王之荣 《学语文》2007,(4):3-33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姜夔一生填写了不少与合肥有关的诗词,其中《淡黄柳·空城晓角》(见卷首)是词人在合肥抒发客中情怀之作。以下,我们便从词人的创作心态、艺术表现手法以及此词在词史上的模式意义等方面予以分析,以改变历来在这首  相似文献   

20.
姜夔词善于用萧条、荒凉的意象来表现环境的清冷。这与词人所处的时代、独特的生活境遇,以及受江西诗派的影响密切相关。清冷之境使白石词语言稚化和刚化,使其词呈现出清劲瘦硬的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