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奥宗光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一位关键性的人物,在其外交大臣任内施展外交手段,发动了甲午侵华战争。故这一时期的日本外交被称为“陆奥外交”。“陆奥外交”决不是非侵略性质的“和平外交”,而是预谋战争的“开战外交”。它执行的是一种“傍强”的外交路线,以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做靠山,远交近攻。“二战”以后,日本对其侵略亚洲各国的罪行从未进行认真的反省,有一些人认为日本战败乃是背离“明治遗产”、即“陆奥外交”指导的结果,力图将日本外交又拉回到“陆奥外交”的“傍强”路线上来,值得世人关注和警惕。  相似文献   

2.
体育外交是以体育为内容载体,以对外交往和交流为形式的外交模式。在一些作品中,“体育外交”被划在了“民间外交”或“公共外交”之中。若从外交手段和内容的角度来划分,作为领域外交的一种,“体育外交”则同“能源外交”“经济外交”“金元外交”等并行。另外,由于体育外交具有共通性、灵活性等特点,故在外交实践中能够发挥出一些独特的功效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诗赋外交”是指在外交场合通过“赋诗言志”表达立场、传递信息的一种外交话语方式.它兴盛于春秋时期,传承千载,直到今天依旧发挥着它独特的外交作用.温家宝总理在外交场合经常“赋诗言志”,彰显中国“诗赋外交”的魅力,可谓当代中国“诗赋外交”的典范.本文从外交风格、情感沟通、语言感染力、文化影响等四个方面阐述其“赋诗言志”的外交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外交”是邓小平外交思想内容与特征的总括。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的民间外交思想、时代主题的转换、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经验教训以及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等等,是邓小平“大外交”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渊源、历史依据和时代背景。“大外交”思想的形成对我国外交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冷战时期,中国的外交战略从时间上说大体分为“一边倒”外交战略、“双拳出击、两条线,,外交战略、“联美反苏”外交战略和“全方位”外交战略。进入21世纪,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呈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态势,我们应继续沿用“全方位”外交战略,“与邻为善,与邻为伴”,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6.
体育外交是以体育为内容载体,以对外交往和交流为形式的外交模式。冷战结束以来,“棒球外交”、“篮球外交”、“足球外交”等广为世界各国所用。近年来,体育外交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青睐,许多国家都选择用体育外交来改善国际间关系或者宣传本国的文化和价值观,扩大本国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普京上台一年多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俄罗斯人感受到了切身而实在的变化。国内政局日趋稳定,经济止跌回升。但更让俄罗斯人感到骄傲的是普京时代的俄罗斯外交。 平衡──双翼齐飞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外交是对叶利钦时代,特别是叶利钦后期俄罗斯外交的继承与调整。叶利钦执政初期曾饱尝对西方“一边倒”外交之苦,痛定思痛后,推行注重东西方平衡的“双头鹰外交”。但这种“双头鹰外交”的平衡性很不稳定,明显缺乏主动性、可预测性和连贯性。而普京的“双翼外交”却非常稳定、务实和灵活,并且十分注重进攻性、平衡性和长远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邓小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思想简要分析,试图得出一些有别于传统“官学”观点的对那个时代中国外交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在退守台湾的五十余年间 ,经历了国际政治格局变动和美国对台湾政策变化的数次冲击 ,其对外关系在承受了“传统外交”的挫折后 ,推出“实质外交”、“弹性外交”政策 ,呈现出一种变态的对外关系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一个战乱频繁的年代,更是外交实践高度发展的年代。本文从春秋战国的典籍入手挖掘其所蕴涵的外交思想,并从“纵横之策”、“质子外交”、“经济外交”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同志首倡的“求同存异”原则,曾使新中国外交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等原则,是对“求同存异”原则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使中国的统一大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求同存异”作为中国外交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外交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对当今世界存在的民族矛盾、地区冲突、领土纠纷等问题的解决,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权”作为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一面旗帜,在20世纪下半叶东西方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中又成为西方手中的“意识形态武器”,这就是“人权外交”。回顾美国“人权外交”的历史,从威尔逊最初提出“人权外交”的主张,到卡特政府正式提出推行“人权外交”政策,及至当前的布什政府的外交主张,我们不难看出,“人权外交”说到底是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的,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谋求霸权地位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如何看待西方“人权外交”张史传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自70年代以来打着保护人权的幌子,大力推行“人权外交”,将人权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美国“人权外交”的中心思想,就是在保持强大军事力量和核力量的前提下,把人权作为美国外交的基石,把对别国人权状况的判...  相似文献   

14.
李鸿章为晚清重臣,从维护统治阶级及其自身的既得利益出发,其所思所为无不打上时代和阶级的烙印。长期的外交实践形成了李鸿章独特的外交思想:“和戎、自强”是李鸿章办理外交事务的出发点;“保全和局”是李鸿章外交思想的重要环节:“妥协投降”是李鸿章一贯坚持的外交原则。李鸿章扭曲的外交理论的形成除了主要是由他阶级属性所决定外,同时也与当时各种社会因素对他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外交已经走过了 5 2年的风雨历程。 5 2年中 ,中国外交政策经历了“一边倒”、“两条线”、“一条线”和全方位外交等四个时期。以 80年代初作为分界线 ,这四个时期又可划分为前 3 0年 (包括“一边倒”、“两条线”和“一条线”)和后 2 0年 (全方位外交 )两大阶段。回顾 5 2年中国外交的得失 ,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岸信介内阁时期的对外政策进行分析,勾画出这一时期日本外交政策的大致框架:一方面在坚持日美基轴为原则的前提下,调整对美一边倒的追随外交路线,积极寻求日美对等关系;另一方面在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开展经济外交,充当“亚洲的一员”,利用经济实力提高政治形象。笔者还对这一时期的日本外交进行了客观评价,认为岸内阁推行的外交是“亲美反华、经济扩张”的外交。  相似文献   

17.
“和谐外交”理念的新内涵和新特点 何谓“和谐外交”理念?从字面上讲,“和谐”与“和平”只有一字之差,但含义上有很大差别。“和平外交”通常指手段、方式上的和平,即非暴力、非战争解决问题的政策。而“和谐外交”包括了这层含义却又不限于这层含义,它更多了一层“关系”的内容和相互“协调”的职能,即要致力于使“相关各方”的关系,不仅限于和平共处、不发生冲突,还要争取通过“协调”来达到“和谐”的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外交理论十分丰富,他提出的“中间地带”、“两大阵营”、“三个世界”的战略,在外交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对中国新时期“大外交”格局的形成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一是在外交主体上的突破,既重视首脑外交,又积极开展政党外交、民间外交;二是在外交对象上的超越,既重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又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积极开展与第三世界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三是在外交内容上的拓展,既有政治外交,又有经济外交、文化外交。  相似文献   

20.
“彭丽媛热”这一时事现象不仅引起媒体与受众的广泛关注,也引发对于“夫人外交”与政府公关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具体应用策略的考察与探索。对“彭丽媛热”的影响作出评估,深入探究“彭丽媛热”和“夫人外交”中运用的政府公关策略,对如何进一步提提升国家形象和公共外交中对政府公关策略运用,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