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校多校区办学和美、英、日等国家相比起步较晚。本文侧重多校区大学管理模式的构建,探讨分析了国内外高校多校区办学模式的异同,提出了制定科学有效的校区管理模式要适合本校实际的校区功能定位.要充分考虑校区的地理位置和校区发展历史,要充分认识校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多校区办学和美、英、日等国家相比起步较晚。本文侧重多校区大学管理模式的构建,探讨分析了国内外高校多校区办学模式的异同,提出了制定科学有效的校区管理模式要适合本校实际的校区功能定位,要充分考虑校区的地理位置和校区发展历史,要充分认识校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高效的多校区大学管理不仅可以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而且可以带来联结经济优势。多校区大学的规模经济优势主要在于相同校区的互融,范围经济优势主要在于相异校区的互补,联结经济优势主要在于相近校区的互通。多校区大学的经济效益主要受校区数量、各校区的办学能力、校区间的相似程度、校区间的互赖关系、校区间的共享能力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效的多校区大学管理不仅可以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而且可以带来联结经济优势。多校区大学的规模经济优势主要在于相同校区的互融,范围经济优势主要在于相异校区的互补,联结经济优势主要在于相近校区的互通。多校区大学的经济效益主要受校区数量、各校区的办学能力、校区间的相似程度、校区间的互赖关系、校区间的共享能力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多校区大学组织文化的特点及其互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很多大学存在多校区乃至异地办学的情况,文化机制是多校区大学组织整合的形式之一。由于多校区大学组织较之单校区大学更为复杂、松散、多元和异质化,寻求学校主文化与校区亚文化以及校区亚文化间的互动发展,是促进多校区大学组织文化整合的重要方面。这种互动发展直接受到多校区组织文化的分形组织和混合平衡特点的影响。对多校区大学组织文化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其互动发展的研究表明,多校区大学组织文化应在价值多样化的进程中保持主流价值,通过调整发展战略、改造组织结构和整合组织文化,形成自己独有的、难以模仿和替代的异质资源优势,保持大学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多校区的办学模式不同于单校区,多校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单校区相比有着自身所特有的属性,这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从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根据多校区大学的特点探索出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笔者根据本校的实践和江西其他高校的经验,总结出"一心、二线、三渗透、四合作"的多校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期促进多校区大学和谐、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美国多校园大学系统与中国多校区大学的管理比较研究的角度 ,着重讨论了我国多校区大学管理的理论研究问题。主要讨论了多校区大学管理研究的理论视角、多校区大学管理的多样性、多校区大学与校区之间的关系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多校区大学组织文化的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自身扩展和多所高校合并迫使对多校区大学管理的探索不断深化。多校区大学组织目标的整合使得高校组织文化面临重新建设。本文从多校区大学类型、多校区大学管理困境解析、组织文化及其使用、组织文化重建的必要性、途径与方法等几个方面探讨多校区大学在现实条件下的组织文化重建  相似文献   

9.
多校区高校实验室管理是多校区高校建设和运行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多校区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校区实验室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以统一管理为主,分散管理为辅,高效和权责分明的三条原则。然后在这三条原则的指导下提出了学校统一宏观管理、校区和学院的双重管理和例会制度等多校区高校实验室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多校区高校的增多和建设步伐的加快,多校区管理面临诸多困境。针对多校区资源无法共享、校园文化融合不到位和学生管理难存在的问题,对多校区大学管理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多校区大学自身的特点,在对多校区大学教学资源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多校区大学教学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多校区大学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提升多校区大学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多校区办学现象日益普遍,频繁的校区流动对学生的环境适应、文化适应和归属感培养具有显著影响。医学生特殊培养模式下的频繁校区流动,表现的是综合性大学背景下的跨校区适应性问题,也是对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融合的映衬。综合性大学应该利用多校区的多元、规模优势,从校区定位、培养模式创新、校区沟通、校园文化培育四个方面克服校区分散带来的不利影响,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3.
多校区管理已成为众多综合性大学面临的普遍而又亟待解决的课题。通过对苏州大学多校区管理中校区发展、组织架构、运行成本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明确校区定位、构建数字校园、搭建校区服务中心和重构组织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多校区大学自身的特点,在对多校区大学教学资源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多校区大学教学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多校区大学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提升多校区大学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多校区大学是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和资源整合方式.多校区大学的学生管理与传统的大学学生管理不同,多校区学生管理工作在运行机制、组织管理结构和教育内容上都出现了新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文章从现今多校区条件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构建高校多校区运作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和探讨高校多校区运转的学生管理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6.
多校区大学的产生,使得拥有多个校区的一所大学同时存在着具有不同特色的校区文化,因此,多校区大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校园文化整合与重构的问题。在分析校园文化及其在多校区大学中的价值和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整合和重构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的若干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美国多校园大学系统与中国多校区大学的管理比较研究的角度,着重讨论了我国多校区大学管理的理论研究问题。主要讨论了多校区大学管理研究的理论视角、多校区大学管理的多校性、多校区大学与校区这宰的关系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以杭州广播电视大学一所多校区为例,分析了多校区校园网络建设中跨域校区的互连技术、设备选型、出口问题和多校区网络应用的建设,在实践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比了国内外多校区大学管理模式的形成、发展及其特征,提出了我国多校区大学建设的建议:明确多校区各自的功能地位这一前提,把握多校区之间分权这一核心,不断加强凝聚力建设和人力资源建设,因地、因时制宜选择管理模式。这对促进我国多校区大学建设乃至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多校区高校的办学定位是分层次的,学校定位是宏观的、整体的,校区定位是微观的、局部的,弄清学校定位和校区定位的含义和关系,是多校区高校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