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地方治理理论强调地方政府、社会与市场组织和公民自组织的良好合作,具有十分明显的西方社会话语特征,但在我国特殊的历史务件和体制环境中,地方治理更倾向于强势一方的地方政府的治理,形成了强政府治理的苏南模式和市场先行、社会参与的浙江模式两种典型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反映了西方话语特征的地方治理理论在中国有其自身的适应和发展空间,具有明显的地方政府主导色彩,社会的参与治理也依赖于地方政府的推进。正是由于地方政府的主导与推进。使我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正朝向构建多中心治理结构、深化服务理念和由“善政”走向“善治”的趋势变革。  相似文献   

2.
加快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制保障。善治是一种立足于公民社会,探究治理主体(主要是政府)建构一个什么样组织、选择什么样的制度以及如何最大效能地提供最好公共产品和最优公共服务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行政模式。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正是为了实现我国的善治,而我国的善治在当今必须通过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鉴于传统的政府运行模式在新形势下逐渐暴露出自身的弊端,愈来愈不适应市场经济与政治发展的要求,服务型政府的概念的提出为转型期的中国政府改革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善治理论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新的思路,政府与公民社会对公共事务的协同管理模式,对我国政府改革具有重大的价值。基于善治理论兴起背景、概念分析和价值,着重从政府方面转变探究善治理论对我国重塑政府的作用并提出构建善治理论下服务型政府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公共精神是政府善治建立的精神支撑和内在动力,公共精神的孕育要以政府善治的实现为根基。在当前我国推进政府善治的过程中,必须在政府和社会两个方面都树立起足够的公共精神.这需要我们在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传统及西方公私理论中合理因素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国家相关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并努力加强公民教育和培育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5.
治理模式意味着不仅是政府,而且是一系列公共行为主体以多元的方式共同承担起公共事务管理的责任。其中,社会中介组织作为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股力量,在我国公共管理模式转变和治理结构转型过程中扮演了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只有积极加快社会中介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发挥其在公共管理中独特的优势和特长,才能真正实现政府和公民社会的双向互动,推动行政现代化的进程,构筑一个具有善治色彩的理性政府。  相似文献   

6.
治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社会政治理论,它强调政府与公民合作管理。善治是治理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良好的治理。善治理念主张国家、市场与公民社会三者之问的平衡发展,强调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合作。我国现阶段正处于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阶段,需要面对政府、市场以及公民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这离善治的实现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因此,要用善治理念来指导和推动我国政府管理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和政治改革的活跃时期,应当加快推进以政府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政治体制改革,积极吸取“有限政府”的权力制约、职能收缩和规模适度的理论精髓,主动借鉴公民社会多元参与、政民关系“双向合作互动”的权力建构模式。传统行政法范式因国家行政主导下的权力扩张、职能泛化和机构膨胀,而与现代有限政府理念严重失衡。为此,通过确立公共行政主导下的行政法新范式,有助于为构建与和谐社会理念相适应的新型政府模式——“反思型政府”,扫清观念障碍和理论盲区。  相似文献   

8.
政府善治是政府运用公共权力管理社会所追求的目标。作为当今我国政治发展的一种目标选择,其实现的基础是公民社会的形成,民本思想的确立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人源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适应新形势所提出的执政理念,而且它还强有力地转变了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手段,使善政的实现有了更为坚实的政治基础。对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来说,执政党必须担负起积极培育公民社会历史重担,只有在公民社会的形成和良好的政府二者都具备的情况下,善治才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9.
政府治理模式的最新转变表现为“善治”的出现。善治实际上是国家的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在我国具体表现为政府权力向社会中介的分化。社会中介是政府与社会的联结纽带。社会中介的发展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土壤。政府职能转变是社会中介发展壮大的推进器。我国的社会中介行业已成为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公民社会与政府善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结构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公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是最为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公民社会的发展壮大是政府行政理念和模式变革的强大动力,极大地影响着政府行政范式的变革,政府善治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是当今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核心。在公民社会理论视域下,公民社会理论与服务型政府理论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和发达的社会组织需求方面存在着诸多的理论契合点,即培养公民意识、构建社会本位价值理念和培养发达的社会组织。因此,社会组织、公民参与意识、契约精神是公民社会理论视域下中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民间组织在我国蓬勃发展,对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产生了巨大的正能量。但在政府选择模式下民间组织出现了多重发展困境,理念层面:党政主观预设与社会客观需求之间矛盾激化、"理性经济人"的不当影响等;制度层面:双重分类管理体制制度效率衰减,限制分支原则和非竞争原则消极影响,管制过多和管制缺乏的怪圈等;运作层面:专业人才短缺,资金不足等。基于这样的困境,可以通过培养公民意识,促进公民社会健康发展;有度放开民间组织成立申批,鼓励民间组织成立;创新相关制度,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等促进民间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公民社会也不断成长并发挥重要作用.政府机构改革与公民社会存在内在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有利于推动政府机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有利于壮大公民社会的力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公民,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行政体制的扁平化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体制的扁平化改革是当前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战略选择,这一改革主要是由中国政治动员方式、体制转轨、服务行政以及信息技术等社会变化引发的。扁平化的行政体制也是政府打造和谐社会,落实服务行政的理念,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需要。扁平化的行政体制改革中要切实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素质,加强制度化建设,普及服务行政的理念。同时,改革必然带来省级单位的增加、电子政务的完善和中国民主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5.
县级政府作为最贴近群众、贴近公民社会的政府机构,与公民社会有着密切关系。公民社会与县级政府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精神纽带、民主参与和经济发展方面。温州市公民社会作为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具有经济、政治、社会等特点,在县级政府建设实践中有创新并积累了经验。温州市县级政府建设与转型应抓住公民社会起步早的良好契机,加快政府职能转型,加强与公民社会有效互劝,提高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服务型政府的本质特征就是政府能够积极地对市民社会的需求做出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公众的利益需求。而增强政府回应性对构建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但我国政府回应存在来自政府自身和市民社会的双向挑战,因此,也必须从政府和市民社会两个维度中寻找有效路径加强政府回应,推进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公民社会有序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许多学者不自觉地以西方公民社会"自下而上"的发展逻辑来解释与分析中国的公民社会成长,然而中国公民社会发展是不同于西方的。中国公民社会自身发展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这就决定了中国应走一条不同于西方公民社会的发展道路,即选择一条"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双向互动合作"的道路,使政府进步和社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和双赢。  相似文献   

18.
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目标,然而,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的模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和谐社会要求有效的社会管理,有效的社会管理要求有限的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