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胜彬 《新闻世界》2014,(12):157-158
近年数部国产电影取得令人瞩目的高票房,引起了业界重视。本文从受众角度出发,以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等理论解析当下受众的观影心理,进而讨论受众和媒介的相互作用,并为国产电影未来的发展寻求道路。电影只有在满足观众需求的情况下提高自身质量,才能获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2.
“微信公众号”随着微信社交平台的普及而迅猛发展,而地级市微信公众号也应时而生.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南充微报”307条有效微信内容进行分析,得出地级市微信公众号受众心理为身份认同心理、消费心理、趋同心理和逆反心理并存现象.分析受众心理,从受众需求出发,不盲从跟风,将受众内心的真正诉求付诸于今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微信内容发布.  相似文献   

3.
互动,广播发展的新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荣华 《新闻知识》2004,(12):61-62
什么是互动?网络传播出现后,人们对于“互动”这一概念已经不再陌生,它是在传播增强受众意识的基础上,尊重受众自主选择、接受的心理习惯,将受众对媒介及其传播的信息的关注,表现与传播的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4.
国家认同是“一个人确认自己属于那个国家,以及这个国家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家的心灵性活动”.国家认同作为一种意识和观念,它的形成从来都不是单向的过程,既包括国家对受众国家观的传递,也包括受众对国家观的接收和接受,在此基础上形成认同观.国家认同观的形成过程实质是一个传播过程,即传播者→国家观→受众.  相似文献   

5.
王骁 《声屏世界》2004,(1):44-44
“惟有一流的情感才能组成一流的广告”。以“情”见长的情感诉求类广告给广告播音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解读品牌的情感概念、完美地表现广告的创意思想?本文力图从受众接受心理入手,探讨情感诉求类广告播音创作的“攻心”战略。  相似文献   

6.
档案文化情境是受众获得和强化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因此探索档案文化情境中受众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CAPS理论为研究框架,通过对哔哩哔哩网站《档案》节目弹幕文本进行扎根理论分析,探索了档案文化节目受众身份认同的建构机理,并构建了档案文化节目受众身份认同建构的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档案节目受众身份认同涉及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总体上遵循“档案文化情境—认知情感单元—行为反应”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7.
荆婵 《新闻传播》2009,(8):69-69
社会新闻是与受众心理联系最紧密的一种新闻类型。也正是因为这样,受众心理对社会新闻的影响才显得举足轻重。受众的思想、情绪、喜好等.都是社会新闻所要及时把握的。也只有及时地抓住受众的心理和满足受众的需求,社会新闻才能继续得以发展以及被受众所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8.
市场化运作使媒介大战日趋激烈,如何服务好受众,使受众从媒介中获益,是媒介争夺读者的重要环节,“媒介大战”下的新闻市场,下去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可能无人问律,因此树立服务意识,钻研受众需求,服务好读者,成为当前媒介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贴近读者,在诸多媒体不再是单纯的口号,已演化为决策意识与报刊行为。一些有影响的新闻媒体之所以能在品位上有明显的提升、在受众市场上有较大的拓展,一个重要因由是它们对读者已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贴近。 真正意义上的贴近,要求深入到心理沟通的层面。心理沟通是以媒体为一方、受众群体为一方,在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等心理范畴的信息流动。报刊在“打动读者”的动态过程中,心理信息同步流向读者;读者又以对报刊的一定兴趣与情感。作着“打动程度”的心理信息返还,两端构成了“刺激──反馈”的心理信息完整回路。平民百姓是报刊…  相似文献   

10.
朱颖  张靖仪 《现代传播》2023,(2):40-45+57
互联网的大发展,使个体意识、个体价值、个体权利与个体利益更加突出,受众作为具有个体思维的主体也需要得到全新的认识与阐释。在马克思“类思维”视野下,当受众的主体性与公共性相统一、个体存在与类存在相统一,受众最终会演化为以类思维思考、具有公共性精神的“类受众”。唤醒当代受众的公共性,使之朝着“类受众”演化,才能真正做到个人与共同体的和谐共进,促成类共同体的真正生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的受众意识为切入点,在厘清受众意识概念的基础上,重点阐释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受众意识演进的动态轨迹,并考察了其受众意识不断深化的深层动因,最后结合百年对外传播受众意识演进过程归纳出经验性策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受众意识从初步确立到不断强化,其深层动因为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贯坚持、“统一战线”思想的始终践行以及党的历史使命变迁及与时代、环境变化的共振互动。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传播实践,国际受众观业已形成,但在实践中运用不足。未来需继续坚持以受众意识为核心,明确受众主体地位,建立完善的受众研究体系,选择并善用能够影响更多国际受众的“第一圈层”受众。  相似文献   

12.
徐曼 《出版广角》2016,(7):67-69
媒体公信力是指受众对媒体的认可与信任,是媒体影响力的最终表现.价值观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础,公信力是媒体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微媒体时代,受众对媒体信息不再单向接受,而多进行协商式解码,同时,在价值观念上进行选择性认同.媒体只有从根本上提升价值观念,才能提高自身的公信力,获得受众普遍认同,化解信任与生存危机,在媒体竞争融合中获得优势,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3.
黄欣 《新闻传播》2007,(10):62-62
“互动”是随着现代电子计算机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受众收听广播本身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崇尚自主、渴望参与的主体意识日趋增强,媒体所传播的信息与受众的距离(包括心理、时空等)也在明显拉近,这就更加激发了受众的参与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纪念日。解放军报高扬“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旗帜,率先在首都新闻界打响了纪念建党80周年第一炮。2月21日,该报在三版开辟的“共产党员的心灵独自”专栏,以独到的创意、清新的风和深刻的思想性,在媒体风起云涌的“受众眼球争夺战”中一举夺得先机。一个开办不久的党建专栏,何以能迅速引起各层次受众的普遍关注,并赢得一致好评?主要是“共产党员的心灵独自”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改革的有益尝试,体现了报纸的创新意识、特色意识、服务意识和精品意识。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画面传播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及传媒,人们总愿意从宏观上对各种新闻媒体进行研究阐发,尤其是电视这种最常见的传播形式。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视传媒的新闻画面将对受众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即试图对电视新闻画面这一微观课题作些探讨。新闻画面的传播特性电视新闻画面,是许多可视性非语言符号集合而成的总体形式,是信息传播的直接中介。电视新闻画面能使受众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消除对可靠信息的测不准疑惑,对画面内容产生认同心理。1、新闻现场的实证性。新闻画面的传播起到了“眼见真正为实”的作用。对于那些属于耳闻而非目睹的信息,受众总是认为经过记者加…  相似文献   

16.
有关“信息娱乐化”的课题是近年来传播学的热门研究领域。对于“信息娱乐化”趋势,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定义:以大众传播媒介为传播主体的社会信息.以满足受众心理愉悦为第一前提,在信息内容和形式上,突破传统的“传者本位“意识,在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领域探讨对受众健康信息需求的满足,从而体现信息的精神价值要素,最终使传媒定位逐渐向“受众本位”意识靠拢。  相似文献   

17.
影游融合是影视与游戏的“再媒介化”。影视与游戏具有媒介共通性与差异性:都是“前框架性”叙事结构,但游戏偏于“玩家嵌入”与空间链接,影视偏于镜头组接;都有认同美感,但游戏是体验认同,影视是情感认同。影游融合在叙事层的具体方式为“文本跨媒介”改编与“游戏框架”式叙事搭建。影游融合的“及时反馈性”可以满足受众的“控制”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18.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纪念日。解放军报高扬“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旗帜,率先在首都新闻界打响了纪念建党80周年第一炮。2月21日,该报在三版开辟的“共产党员的心灵独白”专栏,以独到的创意、清新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性,在媒体风起云涌的“受众眼球争夺战”中一举夺得先机。一个开办不久的党建专栏,何以能迅速引起各层次受众的普遍关注,并赢得一致好评﹖主要是“共产党员的心灵独白”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改革的有益尝试,体现了报纸的创新意识、特色意识、服务意识和精品意识。大报品位 大众口味“纪念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9.
在大众传播学中.受众是信息的接收者,是信息传播的终端。主持人作为媒体代言人.是媒体“人格化”的代表,充当着传者的角色。因而,主持人形象塑造与受众的认知有着下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传播理念由“传者中心论”到“受者中心论”的不断转变.受众的地位越来越高.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受众认同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受众认同在本质上是对传播效果的肯定.所以主持人形象塑造真正被受众认知才有价值。作为媒体的重要组成方面,主持人所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工作。由于在媒体的频繁出现,他们便成为公众的、社会性的人物。他们还是自身所属媒体形象的体现.同时,由于媒体在我国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因此主持人有时也就成为党和政府以及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20.
李伟 《中国广播》2009,(6):8-10
本文从“以人为本”一词着手,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改革为例,从新闻节目的选题、内容编排、播出形式三个方面阐述了体现“人文关怀”、“人文化意识”、“以受众为核心”的现代广播新闻理念。提出了“以人为本”是增强新闻的时效性、权威性、互动性的重要条件,是听众的美好心声和愿望。新闻从业人员、担负新闻传播任务的媒体只有具备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具备了较强的人文综合素质,才能满足听众的愿望和强烈的心理诉求,才能客观报道新闻事实,才能真正尊重、关心报道对象,才能提高媒体的传播水平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