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张丽 《知识文库》2023,(2):190-192
<正>营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必需营养素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通过对济南幼高专885名在校大学生营养学知识、膳食结构及饮食习惯调查发现,68%的学生缺乏最基本的营养学知识;86%的学生对“膳食搭配”了解甚少;69%的学生饮食结构不合理;82%的学生饮食单一;56%的学生在饮食方面存在误区。通过一学期的系统学习,92%的学生饮食行为有所改善,一日三餐的饮食更趋于科学、健康;53%的学生把科学饮食的理念传递给了家长;2019级的学生已经把营养学知识应用到了“顶岗实习”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我校开设营养学课程的必要性。方法:对我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营养学知识、对开设营养相关课程的态度、对营养知识的兴趣和知识来源。结果:83.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营养学相关课程;约50%的同学通过网络、报刊书籍和电视了解营养学知识;60%~70%的学生认为营养学相关课程对其日后在医疗工作中指导病人,并对自身、家人或朋友的饮食行为有帮助。结论:为提高医学生营养知识及满足日后临床工作需要,有必要开设营养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大学生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生活方式的现状,以便在学生"素养工程"工作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课程。方法:分层整群抽取大学生300名,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结果: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营养学知识较缺乏,大多数人不能健康饮食。多数学生对于营养学知识具有求知欲。建议多渠道开展营养知识的宣教工作,以便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学习效率,为老年慢病的预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大学生营养状况、知识和态度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现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营养宣教。笔者查阅了近几年采用K-A-P模式对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等的问卷调查研究资料。资料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营养知识缺乏,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良的营养行为,如不吃早餐,常吃零食等。但是这些学生营养态度良好,希望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更多的营养知识,愿意为健康而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积极有效的营养知识教育,定期进行营养知识的专题讲座、出版营养报、开设有关营养知识的选修课等形式,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活动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浅显的营养知识,知道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都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2.行为与习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不挑食、不贪食,注重营养搭配的良好饮食习惯.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对饮食的科学态度,认识到不挑食、不贪食、营养全面对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了解各种食物所提供的营养素,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多种食物,选择合理搭配,组成营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按照饮食卫生合理加工制做食品,是利于人类健康的需要。目前,由于营养知识缺乏,造成营养过剩或不足均有损人体健康,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健康教育中应该加强普及营养知识。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维生素的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佳哲  林芃 《大连大学学报》2004,25(6):56-57,83
[目的]通过对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膳食营养调查,了解大学生的营养知识、饮食行为现况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在校大学生1238人进行营养知识、饮食行为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在选择食物时也很少考虑食物的营养价值或自身的营养需要.[结论]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大学生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饮食行为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高职医学营养学人才需求的教学方法。方法选取高职医学营养学专业的240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以上240例学生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120例学生,其中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观察组则对团队合作教学法进行应用,将两组学生的满意程度、期末考试评分以及对学习的兴趣方面进行记录以方便对比。结果观察组学生的期末考试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样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职医学营养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团队合作教学法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成绩、兴趣还能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进行提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对这一方法进行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学习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遍的学习模式。在线学习中,基于问题讨论的学习方式又是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对在线讨论行为的研究成为热点。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出在线讨论行为的编码方案,并进行编码,对学习者在线讨论的交互语料通过NVivo 11进行编码统计,对不同学业水平学习者的讨论行为进行差异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对陈述性知识进行在线讨论时的行为差异为:(1)在讨论简单陈述性知识时,高水平学习组在比较、聚合、反思三项行为维度上显著高于低水平学习组;(2)在讨论复杂陈述性知识时,高水平学习组在质疑、比较、聚合、反思四项行为维度上显著高于低水平学习组。对程序性知识进行在线讨论时的行为差异为:(1)在对简单程序性知识进行讨论时,高水平学习组在提问、质疑、比较、聚合、反思五项维度行为上显著高于低水平学习组;(2)在对复杂程序性知识进行在线讨论时,高水平组学习者在质疑、比较、情感表达三项行为上显著高于低水平学习组。最后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结合实际进行《营养学》知识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里开设《营养学》课程,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培养学生营养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开放式的考察方式等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学生运用科学的营养学知识指导生活和实践,建立科学合理的食物结构和自我保健意识,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16.
没收财产作为附加刑的一种应当具有惩罚的性质。没收财产分为没收全部财产和没收部分财产。犯罪分子在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并经法院决定,应当予以偿还。偿还债务虽然具有正当性,有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没收财产毕竟是刑罚的一种,理应具有一定的惩戒作用,因此应当合理界定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的范围以及偿还的方式。在没收部分财产的情况下,以没收的部分财产与犯罪分子剩余财产的比例确定偿还债务的范围,可以同时考虑到刑罚的惩戒功能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响堂山石窟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分期结论并总结其不同的特征。进而通过对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发现东魏-北齐初年响堂山石窟的独特性极为鲜明,到北齐中期以后,响堂山与其他地区石窟特征趋同,形成所谓的"响堂样式"。而这一变化过程正是高氏家族由"胡化"转为"汉化"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共党史渐成人文社科学界颇为关注的研究热点。就中共党史的学科建设而言,当前在若干研究领域内专门知识的生成与知识体系的系统化专门化均已取得了不小进步。不过,在知识体系的充实完善与研究对象的细化和基层化等方面,该学科尚有待加强与突破。迄今为止,党史上的一些重大课题已经得到了较充分的研究,并逐步呈现饱和化趋势。但基于翔实生动的地域性史料基础而展开的中共地方史研究,仍尚有许多值得开拓的空间,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化拓展,可以对中共党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充实完善作出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的发展来看,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农村建设既关系中国的自强、复兴与社会的稳定,也关系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的诸多问题。因此,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的四代领导人对农村建设的问题都是高度重视。党的指导思想从起始于马克思主义以来,有着一显著特点,即一脉相承性,同样,农村建设也不例外。为此,从哲学理论依据、理论品质、发展目标几个方面论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思想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