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球化、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提出大力发展数字报业的战略目标,同时启动了“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这为报业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为现代传媒产业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的报业应如何面对新媒体的竞争与挑战,如何创新报业的竞争管理,数字化将如何发展,这些是所有传媒人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成波 《今传媒》2006,(4X):45-47
随着传媒竞争的日益激烈化,有人形容时下的传媒市场已经进入了战国时代。在传媒市场竞争平台上,传媒集团纷纷使出撒手锏,争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决胜而出,占据有利地位,进而取得“霸权”。有人认为现在的传媒竞争已经到了战略竞争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品牌竞争的时代,建立在品牌基础之上的传媒影响力是战无不胜的……”传媒品牌无疑成为各家传媒追逐的重点,俨然成为立足传媒市场的制胜之道。  相似文献   

3.
如今,传媒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为此,有人提出了寻找传媒的“无竞争空间”的观点,认为媒介应该寻找和开发未被竞争对手发现的“处女地”,这样既可避开与对手正面交锋,又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如果说正面交锋是争夺受众,那么寻找‘无竞争空间’则是分享受众。”这一观点的提出恰恰符合当今传媒市场分众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记者部落     
《青年记者》2007,(13):33-33
“不怕苦。不怕险,迈开双脚去一线。”这是一位军事记者从业20年的真切感悟。战火中的伊拉克.非典病房.淮河抗洪前线、开县井喷现场、非洲疟疾传染地。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本期“传媒骄子”关注《冀惠彦:面对死亡抢拍最新镜头》。  相似文献   

5.
邬光照 《新闻界》2004,(2):34-35
传媒资讯结构,是指媒体传播的信息结构是否周全和严整的整体效应。传媒价值标准就是指判断和检验传媒是非得失的标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治文明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处于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巨变之中,“在未来的传媒竞争中.衡量一个传媒价值大小的关键性标准不是看它的某篇报道是否精彩,而是看它提供的资讯结构是否周全和严整。”媒体应该转变新闻观念,从受众的需要出发,以新的视角,重新确立传媒价值标准,优化资讯结构,服务“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升新闻传媒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媒产业化的法律前提——重塑传媒市场主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爱珺  童兵 《新闻界》2005,(3):20-22
随着市场经济的实行、知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业化进程的加快,要求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传媒体制改革的呼声不断。“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传媒体制,虽然在一定时期客观上弥补了国家对传媒财政拨款的不足,改善了传媒的自身条件,但如今已经成为制约传媒产业化发展的障碍,传媒的集团化只是“物理整合”,而没有“化学反应”,跨行业、跨地区经营陷入重重困境,更没有力量参与国际竞争。传媒市场中的不规范经营行为,也影响了传媒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  相似文献   

7.
李岚 《新闻界》2004,(2):50-52
传媒产业价值链的构建.是促进广电传媒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传媒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整合和竞争的潮流.导致一个重要后果便是许多以前各自为政的传媒企业产生了“跨产业”、“跨平台”、甚至是“跨部门”的合作动机,传统媒体由此破除了不同传媒间的传统壁垒,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8.
传媒改革,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在同步推进。过去。一些非常重要却又似乎无从下手的难题,在传媒人执的研究、探索中。已经开始化解。比如党报的改革、发展。比如报业集团资源整合,比如学习西方传媒先进的理念与操作,比如对互联网发展规律的把握,还有对新闻传媒”封建”现象的社会学透视。本期傅绍万、展江、王金龙、辜晓进、彭兰的章。应该说都是站在所探讨问题的研究前沿的。  相似文献   

9.
5月24日,200余名各路传媒人士聚会北京,探讨“21世纪全球传媒产业投资战略与盈利模式”。首次在北京举行的“国际传媒产业论坛”颇受众多媒体的关注。20多位传媒界权威人士登台演讲,“传媒产业及  相似文献   

10.
《视听界》2004,(3):91-91
2004年第2期《电视研究》登载陆小华的章:《数字媒体观与传媒运行模式变革》。章指出,所谓数字媒体观,就是把一切基于电子技术的传媒形态都视为具有共同技术内核、运用规则、分享基础的统一体;不同形态的传媒,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短信、数据库,都是基于数字技术内核及其运作规则、分享基础的不同传播方式、不同传播手段。数字技术为不同传媒提供了资源整合的平台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当前,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品牌经营,打造自己的优势品牌。作为“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经营”的传播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尤其是“入世”以后,同样也应该走品牌化经营的道路。本结合传媒的产业属性,探讨品牌经营对于传媒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传媒在竞争中开展品牌经营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2.
受众是新闻事实的见证人,也是新闻传媒最有说服力的检验者。伊拉克战争使美国成为新世纪全球传媒的焦点。在这场人类历史上最新的战争中,技术处于领先优势的西方传媒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人们通过各种全球和区域电视媒介对战争前沿的直播报道,真切地“看”到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听”到了呼啸而过的枪响炮轰,“读”到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悲壮故事……媒体成为这场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从而强化了老百姓对战争局势和国际大事的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3.
什么叫做“民生新闻”?民生新闻的出现是偶然吗?民生新闻会是短命的吗?回答这三个问题,仅仅分析民生新闻诞生以后的短暂历史显然是不够的,仅仅局限于电视新闻的范畴也是不够的,要理顺民生新闻的谱系,必须打开当代和近代的时间隔板,突破纸传媒和电子传媒的疆界,在相对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和相对的广的传媒范畴之内做纵向和横向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传媒领域不断对外开放,传媒竞争越来越激烈,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有20余家出版集团、40余家报业集团,形成国内传媒市场集约化、集团化发展趋势。但是与西方媒介集团化的发展相比,以及众多涉外事件表明,我国在对外传播中缺少媒介集团的身影。我国的媒介集团应该承担起对外传播的重任,发挥其在对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欣 《新闻世界》2010,(4):99-99
随着传媒领域不断对外开放,传媒竞争越来越激烈,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有20余家出版集团、40余家报业集团,形成国内传媒市场集约化、集团化发展趋势。但是与西方媒介集团化的发展相比,以及众多涉外事件表明,我国在对外传播中缺少媒介集团的身影。我国的媒介集团应该承担起对外传播的重任,发挥其在对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传媒产业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出现的新概念。在经济学领域,“产业”是指某行业开展的经济活动。至于“产业化”,对于不同的经济组织有不同的内涵。所谓传媒产业特性,从宏观角度来看,是“市场化”,即传媒参与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换;从微观上看,就是传媒单位的“企业化”,即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同时追求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传媒领域不断对外开放,传媒竞争越来越激烈,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有20余家出版集团、40余家报业集团,形成国内传媒市场集约化、集团化发展趋势。但是与西方媒介集团化的发展相比,以及众多涉外事件表明,我国在对外传播中缺少媒介集团的身影。我国的媒介集团应该承担起对外传播的重任,发挥其在对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如今的大众传媒从业人员中,“舆论监督”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实行舆论监督不是我国的独有产物,而是中外传媒的共性。社会主义新闻传媒和资产阶级新闻传媒有许多不同,但在坚持真实报道、坚持批评揭露的传媒品质和传媒功能方面,却有着惊人相似之处。这主要是因为,真实报道是传媒的立身之本,批语揭露是作为社会公器的传媒的主要功能之一。当然,两种传媒由于所有制不同,其价值观念和运行机制不同,仍有许多重要的区别,就舆论监督功能而言,资产阶级新闻传媒以“社会第四权”自居,声称同立法、司法与行政三权分立,以站在纳税人一边,揭露权力的黑暗为其最大功能。而社会主义新闻传媒则把自己的职能建构在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一致的理念上,  相似文献   

19.
袁春乾 《新闻知识》2003,(12):22-23
理论总是与实际有着较大距离。从理论上讲,传媒应是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前沿,总是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新生事物摇旗呐喊,总是惩恶扬善,抑强扶弱,用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衡量,传媒应该代表先进生产力,应该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应该代表先进的科技文化。从传媒的性质而言,中国的新闻机构的使命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一致的。然而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传媒企业的改革起步最晚,进入市场经济最迟,而且步履沉重而缓慢。  相似文献   

20.
用数字说话.历来是新闻报道最为推崇的手段之一,也是增强新闻权威性和说服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并且还是“用事实说话”的最直接体现。有时候。一串数字胜过一打纲领。在数字化传媒时代.数字的功用就更为突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