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中国民办高校以办学是否以营利为目的作为标准,可以划分为营利性民办高校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但是这一划分标准未区分民办高校的产权归属,不能精准确定民办高校法人性质.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的规定较为笼统,没有区分营利性民办高校与非营利民办高校的不同治理模式,导致中国营利性民办高校在实践中呈现董事会受股东控制、教师监督缺乏、内部分权制衡机制不合理,非营利民办高校捐助法人属性不明确、党委和教师监督机制缺失等状况.基于产权理论与不完备契约理论,明确民办高校产权性质,对民办高校剩余控制权作合理划分是优化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必然路径.在未来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中,应当根据产权性质对民办高校法人性质作区分.对营利性民办高校,应当构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权分立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对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应当构建以理事会为核心,校长独立行使权力,教师、党委、政府监督的共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黄洪兰 《高校教育管理》2021,15(1):69-76,86
随着《慈善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法总则》的颁布与修订,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法人性质和法人地位逐步得到明确.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不但可以定位为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法人,实施法人治理,而且可在一定条件下取得捐助法人资格.在实践中,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出现了登记管理的程序性规范与《民法总则》法人属性相冲突、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捐助法人内容不全面以及学校法人与举办者法律人格相混淆等问题.因此,我国应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法人制度改革基础上,加快法律法规修订,保持法律法规内容的协调统一;推进捐助法人立法,构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捐助法人制度;规范法人章程的"立法"程序,规制举办者管理权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保障学校法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黄洪兰 《高校教育管理》2021,15(1):69-76,86
随着《慈善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法总则》的颁布与修订,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法人性质和法人地位逐步得到明确.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不但可以定位为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法人,实施法人治理,而且可在一定条件下取得捐助法人资格.在实践中,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出现了登记管理的程序性规范与《民法总则》法人属性相冲突、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捐助法人内容不全面以及学校法人与举办者法律人格相混淆等问题.因此,我国应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法人制度改革基础上,加快法律法规修订,保持法律法规内容的协调统一;推进捐助法人立法,构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捐助法人制度;规范法人章程的"立法"程序,规制举办者管理权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保障学校法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民办高校的公益性与营利性、董事会与校长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主要源于其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缺陷。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民办高校的办学发展水平。文章在探讨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机构含义的基础上,以江苏民办高校为范本,指出其法人治理结构上存在的产权不明、决策分工模糊、监督空缺等不足,进而提出健全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若干对策,重点对当前民办高校如何落实产权和构建有效监督机构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对我国民办高校的健康有序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是民办高校现代大学制度之核心,直接关系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的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完善。本文在对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完善建议,即完善董事会的成员结构、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理顺校长与董事长关系并明确校长职责、完善董事的任职资格制度、完善校长的任职资格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始终处于营利性私益目标与教育性公益目标冲突的状态下运营,虽然,国家将民办高校进行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类,但由于其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没有进行分类规定,致使治理程序中仍然存在目标失范可能。为此,在对民办高校进行分类的同时,还应在立法上对其治理结构进行分类引导规定。非营利民办高校主要采取利益相关者共治模式,营利性民办高校主要采取"类"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或"双法人治理模式",进而促使民办高校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达致不同类别民办高校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民办高校权力运行中的出资人(举办者)控制、以校长为核心的管理团队职权不明晰、缺少利益相关者参与及内外监督机制缺失等法人治理结构上的突出问题,使得民办学校陷入了家族化治理、内部权力冲突频现、缺少共治动力及存在监管盲区,深刻制约着我国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在对民办高校进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的制度框架下,迫切需要直面治理困境,突破法人属性、产权制度、举办者权益及政府监管等政策瓶颈,明确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路,完善外部制度建构,改进民办高校尤其是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8.
构建科学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不仅有利于民办高校的科学决策和有效治理,而且有利于民办高校的稳定健康发展。宁波A学院三权合作式法人治理结构为我国民办高校构建法人治理结构提供的成功经验有:坚持办学公益性是前提;明晰教育产权机制是关键;理顺董事会与校长关系是保障。  相似文献   

9.
论民办高校法人理财制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民办高校在面向市场配置资源的同时,如何使法人理财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真正担负起作为非营利组织独立法人理财的责任与义务,是当前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本文试从民办高校法人理财的依据和基础、现行民办高校法人理财制度分析和民办高校法人理财制度的完善三个方面作一探析,以期为民办高校法人理财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推动和促进民办高等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关键在于建立健全民办高校法人治理机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校)长负责制是我国当前民办高校较为通用的法人治理模式,然而这一法人治理结构存在低效率的问题.借鉴X(低)效率理论的分析框架审视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机制,发现后者存在着激励与约束不足的问题.建议明确法人产权制度,健全董事约束与筛选制度,完善校长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设立内外监督机构,以望有助于提高民办高校内部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1.
随着分类管理改革的推进,现有民办高校将真正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不同的法人组织。法人属性的差异,意味着民办高校内部治理机构的调整和变化。从公共性视角来看,目前我国现有民办高校内部治理呈现出较为典型的私人性特征,表现在治理目的、治理主体、治理机制等方面。对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来说,其内部治理从私人性转向公共性,是现代大学公共属性、民办教育政策导向、获取公共财政支持的综合使然。提升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的公共性,应形成树立以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目的,构建多元共治的治理主体,建立公平、透明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第7条规定,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可以登记为事业单位。这不仅与《民法典》等上位立法发生冲突,存在操作障碍,而且背离事业单位改革趋势。产生该规定的根源在于未能科学认识我国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法人类型。对此,应回到基本法层面,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法人类型予以体系化重释。一方面,坚持事业单位法人的国有属性,将其从民办学校法人类型体系中去除;另一方面,摈弃将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统一定性为捐助法人的解释范式,承认社团型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这一类型。同时,配套完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扶持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制,从而形成社团型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与财团型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并存的“新二元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法人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民办高校进入分类管理过渡期后,举办者频繁变更的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立足民办高校举办者的现实基础与办学动机,从举办者办学和政府规制两个视角分析了变更问题的特征、诱因及影响,阐明民办高校举办者变更的缘由大多是“学校控制权私利”问题。当前推进民办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建立“举办者变更规程、强化协同监管和发挥属地治理”的新机制,不断规范民办高校举办者变更工作,是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于我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简单地以营利和非营利来确定目前民办高校的属性,并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这并不符合我国国情。以公益性指数为判别依据,利用灰色关联定权与TOPSIS相结合的方法,动态分析民办高校的公益性的相对程度大小,并据此把民办高等院校分成若干类,且定期进行评估,而不至于一次性给以营利或非营利这样的属性确定,突破现实困境,从而促进民办高校有序、稳定发展,进一步引导营利性民办高校逐步向公益性高校转变。  相似文献   

15.
关于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有关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容时,相当多的地区将视线放在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区分上,希望以此来推进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借鉴理论成果与实践的经验,本文认为应遵循稳步推进、尊重选择、既往不咎、鼓励公益、坚持改革、和谐发展等原则来进行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等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而加强高校实践教学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现状,指出了在实践教学条件、实施、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民办高校实践性教学环节质量控制及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建立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的必要性。以民办高校北京城市学院为例,对基于"全过程管理、全员参与"的"五个层面"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并对教学实践结果进行了阐析,此外就目前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瑜 《江苏高教》2021,(2):38-42
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是一个摸索前行的过程,回顾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院系调整和90年代的高等教育改革是极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90年代的改革可以视作是对于50年代初期改革的一次大规模的纠错,也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其影响也延续到了当今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当中。改革中我国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增强,人才培养回归理性;单科性综合性辩证前行,一流高校发展受到阻滞;政府主导权增强,高校多元化、自主化发展受限。从改革的过程中可以找到学科发展突出地方优势和行业特色、教育质量注重师资建设与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发挥集中控制力和自主灵活性等相关启示,为中国高校的“双一流”建设之路提供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民办高校发展迅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对民办高校非常重要。从民办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内涵出发,依据客观公正、适用性等原则,提出建立民办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以期促进民办高校形成核心竞争力,并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办教育促进法》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税收优惠待遇的规定看似明确,但在付诸实施时却存在颇多障碍。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税收立法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特质关注不足,民办教育立法对“同等税收优惠”缺乏清晰界定,教育法体系与税法体系对教育收费公益性存在认知偏差。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享受同等税收优惠待遇的关键在于弥合税收立法与民办教育立法在价值理念上的鸿沟,不仅要摒除身份歧视,凸显主体目的公益性在享受同等待遇中的主导地位,还要关注主体行为的公益属性,强化目的事业在享受同等待遇中的核心作用。为此,既可通过税收立法赋予非营利组织目的事业收入免税待遇,也可在民办教育立法中明确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育事业收费免税待遇,还可通过部门联合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明晰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范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民办高校现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业工作是关系到民办高校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存在一些问题,如社会认可度不高,就业观念落后,就业层次较低,就业心态不正常等等,需要民办高校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如加强领导重视,完善机制,激发学生热情,培养面试技巧等等。本文通过对当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