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机械制图"是工科专业基础必修课,对培养具备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开拓性的创新型人才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本文以专业基础课程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为出发点,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多元化等实践性教学进行了尝试、探讨,探索既有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的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道路。  相似文献   

2.
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与资源共享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品课程建设是关系高等教育质量及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对原国家精品课程进行转型升级、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要求。本文针对现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8年精品课程建设体会及近两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对此次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一些认识和思考,设计了新的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结合专业需求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教学体系,并给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精品资源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艺术设计课程的设置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归根到底是服务于市场,实践于社会,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这就需要教育者摆脱传统的教育体制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法训练教学方式,建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创新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当前工业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低、知识面比较窄、动手能力不强、教学模式陈旧、课程设置不完善、课堂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脱节、教学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师资队伍来源单一等。通过"课堂+工作室+实习基地+设计竞赛"四位一体的开放式办学模式在主要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中设置"课程套餐",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探索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设计实践能力、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工业设计人才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5.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卓越实践和创新能力、宽广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材料综合实验课程是一门促进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课程。在教学中如何设计出激发学生兴趣与创新思维的实验项目,并引导学生围绕实验目的和要求独立开展并完成,是影响课程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该文探索了材料综合实验课程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中引入创新性实验项目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并就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省级精品课程材料工程基础是材料学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学科重要基础课之一。通过构建材料工程基础课程专业实验开放平台、传热传质仿真模拟实验平台、校内材料合成中试实验平台以及校外产学研共建实习基地的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为提高学生对材料工程基础理论及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材料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吉首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坚持"技能培养型实践教学"和"创新开放性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定位,培养实验技能扎实、动手能力强、创新思维活跃的应用型环保专业技术人才,在此基础上确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和合理的实践教学项目体系.在课程体系的实施上采取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开发层次递进模式,将实践教学与科研、工程实践和社会应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旨在提高全国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和推进其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介绍了我们课程组依照普通高等教育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先后建设出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现代设计方法三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创建出"机械设计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群的建设经验。建设实践表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不仅对促进高等学校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与教学模式转变、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促进高校专业建设、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徐静 《中国成人教育》2012,(20):149-151
《服装材料学》课程作为山东省精品课程,经过几年的建设,树立了先进的CDIO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理念,形成了"能力中心"型教学思想,将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大力改革理论和实践教学,探索企校合作教学新思路,形成了"知识+能力、理论+实践、工程+艺术、课程+市场、校内+校外"的"五结合"课程特色。  相似文献   

10.
国家精品课程向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升级转型,是中国高等教育在信息时代下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传播中国优秀教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推动意义。本文综述了国际上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现状,对比了中外地理开放课程的异同,并基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理"国家精品课程向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升级实践,探讨了其中教学资源活化和本土教学资源国际化等问题,以期为我国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将通过校企合作形成完整的培养流程,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专业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国际视野等各方面综合素质将得到显著增强;将进一步在具体方面逐步落实"卓越工程师计划",不断完善综合培养方案,将理论知识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同时将严格学生及导师考核制度,从而保证培养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卓越的工程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既注重基础又强调实践能力的课程。《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的后续课程,强调实践能力。两门课程以"16+2"的教学模式安排在一个学期。两门课程实验内容分散独立,不成体系。本文结合我校教学情况,从两门课程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整合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3.
针对应用型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方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和知识能力的具体要求,以理论教学和工程项目实训教学相结合、专业能力逐级提升的培养理念为指导思想,制订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介绍了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各模块所含主干课程,详细阐述了创新与实践教学体系各模块设置的出发点和对应的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4.
化工类专业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化工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了“课程实验、科研训练、实习”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并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平台和实施方法.该实践教学体系可有效地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深化化工实践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项目,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文章分析了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训教学改革必要性、实训教学体系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对卓越工程师实训教学改革进行探索。研究成果有助于培养自动化卓越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工程素质,提高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职专业课程实训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内容选取及实施合理、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经过近几年相关专业课的教学实践,针对静态网页设计课程的实训,文章提取出了“广生活选题、贴地方实际、重技能突破、顾能力拓展”的实训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国家实行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针对这个计划探讨了当前大学毕业生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中应具备哪些知识能力,针对这些能力要求,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依托,从专业知识模块、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人文与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教育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人才强国战略,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专业实践技能。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适应专业人才培养新形势,是本课程教学的核心问题。文章结合《化工传递过程原理》课程特点和本校人才培养状况,浅谈一些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9.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为工科高校非电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为了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优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建设立足"5个优秀",即优秀的师资队伍、优秀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优秀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学手段、优秀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实践教学是传承知识、形成技能、提升能力的教学活动。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分析卓越机械工程师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组成实践教学的校内实践体系和企业学习实践教学体系的各要素进行整体设计,对构建基于“卓越计划”的“以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是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有益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