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学科一直是我国学生学习科目中的基础学科,是现代课程教育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文的教学与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初中语文知识的教学不仅仅是对基础语文材料、语句以及语文词汇的学习,更要注重将学生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对于初中生来说,语文知识的学习是基础,其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文字的写作与应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语文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知识的传授时,要将我国传统文化深入其中,让学生除了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之外,更要了解到我国古典文化的伟大之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抒情情怀。本文主要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传统文化渗透现状以及有效促进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重点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初中语文知识教学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发展语文技能,更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意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这是语文教师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文章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留下了很多优秀的文化,使我们能够通过传统文化了解到整个国家的发展,提升国民自豪感。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加强爱国主义精神的塑造,这是学生培养综合素养的内容之一。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来储备语文知识可以让学生的文字驾驭能力得到锻炼,也可以让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渗透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传统文化渗透,教师应该重视积极接受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语文知识。从初中语文教学出发,探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已经把注重知识的传授逐渐过渡到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传授初中学生语文知识、丰富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时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最终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通过语文素养的提升来增强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不适应现代初中语文教学,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方法的科学创新来创设高效的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对联活动,将会极大地增强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但现在语文教材几乎不讲对联知识,学生知之甚少。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把对联艺术引进语文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6.
和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相比,初中语文教学不只强调知识的掌握,更强调知识面的丰富,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加复杂、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文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传统文化作为初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往往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教学不但需要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还应重点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教学与弘扬。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更应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民族信心与个人素养,完善学生的人格。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充分明确在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优势,以此为依据来制定出具有一定针对性与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本文主要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问题,并针对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与语文教学要求,提出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在新课标背景下,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已经不单单要求对学生进行相关语文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挖掘语文教学当中所渗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承,这也就对相关教学工作者在初中语文教育当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相应的探究,通过对当前初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认知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实现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相似文献   

9.
语文知识的运用不仅体现在日常的交流与沟通中,还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紧密融合。传统文化精神与语文学科教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正确认识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性,优化传统文化精神的渗透策略与课堂教学情境设计,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与主要形式,将是现代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教学不仅承担了增强学生语文知识掌握和语文素养培育的重任,而且还要求师生重视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就成为势在必行的紧迫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必须从课堂入手,联系学生的现状与本土的民俗风情,以兴趣为向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促进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1.
初中教学中,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内容。学习语文课程中的质量不仅关乎学生的考试成绩,还有助于学生知识素养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是重要的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本文针对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发展的转折点,只有打好语文基础,才能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通过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渗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构建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本文重点阐述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相关策略,进而更好地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秦淮文化历史悠久,颇具特色,语文教师应在秦淮文化中找寻其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契合点,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传承秦淮文化的有效载体。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助于实现教学创新,促使语文教师从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也让学生在享受语文学习快乐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秦淮文化。  相似文献   

14.
哈玉林 《天津教育》2020,(9):179-180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中不仅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知识,也具有丰富的情感及思想,能够帮助学生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将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相融合,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实现对学生语文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实现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本文就针对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运用策略,希望能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每一环节的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十分重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实际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出发,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时,注意渗透给学生好的学习要领。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高质量进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而传统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做好传统文化的融入工作,提高传统文化的融入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实现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每一环节的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十分重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实际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出发,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时,注意渗透给学生好的学习要领。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侧重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显然,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要求了。现今初中倡导语文教学进行人性化教学,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更加全面的期望。学生通过初中语文的学习,不仅要完成学习任务,掌握语文学科知识,还要提升自身审美意识,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关注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升,将学生培养成时代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与文学、文化相结合的语言,在日常交流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新课标中提出: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还要重视语文能力的综合提高,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停滞不前,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浅略谈谈关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措施,希望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张莉 《中国教师》2023,(8):111-113
初中语文教学担负着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本文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价值,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如何通过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积极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