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高中语文作业生活化概述1.语文作业生活化的概念。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以学生生活为语文作业的切入口,这是"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力求让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40分钟,把高中语文作业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以求让学生通过眼睛、耳朵,鼻子等感官获得更多的实践技能,改变以往单一的语文作业设计模式,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语文作业,让学生提高语文  相似文献   

2.
据调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71%的学生因为作业而伤脑筋,有36%的学生将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少写作业和日记等作为对语文老师最大的希望。看来,语文作业应该进行改革,新课程下的语文作业,应该是课堂与社会的中介,学习与生活的桥梁;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创新性,实现作业的个性化和社会化,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让他们在语文作业中体验乐趣。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4,(A4):54-55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文章从"注重兴趣培养,提高作业的趣味性"、"拓宽学习空间,将作业融入生活"、"尊重个性差异,设计自主性作业"三方面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语文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灵活地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诗吟 《现代教学》2016,(Z1):92-93
【案例背景】"长作业"是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联系,并且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完成一个需要花较长时间的学习任务。一年级的语文作业要根据低年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语文"长作业"比起常规的作业,应当更具有趣味性,但"长作业"的趣味性必须与学科目标紧密联系,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偏离语文学科重点,应当基于语文学科现阶段学习的基础进行创造与实施。我从一年级语文的三次"长作业"案例出发,分析该"长作业"设计的合理性与不足。这三个案例分  相似文献   

5.
语文作业是在语文课堂之外,学生能与语文亲密接触的绝佳形式,是课堂教学的延展。成功的语文作业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舍弃为了完成作业敷衍了事的态度,而且还能让其感受到在课堂之外语文和生活碰撞激起的奥秘。学生通过作业畅游在语文艺术的"桃花源"里,眼前的语文学习自然是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语文作业布置这一环节,实现学生在语文作业中的充电。  相似文献   

6.
作业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名称趣味、形式新颖、内容实在的作业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化"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围绕小学语文作业进行"微"整形,可从作业名称、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三个切入点进行革新,从而优化语文作业。  相似文献   

7.
语文实践性作业可以将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预习、拓展延伸及综合性学习的部分内容拿到生活当中,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独立观察、收集和整理,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最终形成作业来完成.这样的作业和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让语文走进生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淑红 《教育》2011,(36):53-53
<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语文作业是学生充分理解课堂所学知识的延伸和升华,也是学生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拓宽语文学习途径,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语文作业应注重有效性设计。  相似文献   

9.
正"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它为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生活之中",北师大教授肖川如是说。确实,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上做足"文章",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发展。一、让作业融入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设计作业时要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融入生活。如此,作业就不成为负担,而成为孩子们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一种途径。如在作文教学时,我为了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就提前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回家在父母的帮助下用活鱼烧一道菜,要求从买鱼、抓鱼、杀鱼、做鱼到品鱼整个过程都亲自参与,留心观察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爸爸、妈妈在整个过程中都跟你说了什么,为  相似文献   

10.
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生生活为切入点,让生活化的实践性作业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纽带,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许乃文 《教师》2019,(16):1-1
<正>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融入日常生活元素,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并呈现生活画面,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为生活体验。将生活"活水"引入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融入故事人物、生活角色,方能促进学生用心阅读、体会与感悟。例如,教学《伯牙  相似文献   

12.
重视作业的开放性、实践性、研究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单一的接受性作业,探索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结合的新型作业;改变单一的个体作业方式,探索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结合的作业方式和彰显个性的选择性作业方式……让生活融入作业,在作业中体味生活、学习、成长的乐趣,这种生活化的语文作业,能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快乐成长。生活化开放型作业大语文观倡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变单一机械的书本作业为有声有色的生活化作业,作业过程生机盎然,就能激发学习动力。比如让学生边购…  相似文献   

13.
作业设计历来是小学语文老师重点研究的课堂。有效的作业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获得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本文从"设计自主型作业,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设计探究型作业,让学生认识到幸福""设计发展型作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等三个方面展开了探究,不足之处,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作业是语文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获得,技巧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可是据调查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因为作业而伤脑筋,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将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少写作文等作为对语文老师最大的希望。作为语文老师,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在实践中形成了"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以人文互动为主体"的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5.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往的作业都存在着"三重""三轻"的倾向:重数量、轻质量,某些教师一味追求作业数量,让学生做重复单调的练习题,很少出现变式题及探索性、开放性的题目;重书面、轻实践,有的教师留作业就是让学生做题,很少布置举例、动手操作的作业;重课下、轻课上,课上"满堂灌"、课下"题海战"。这种"三重""三轻"的倾向久而久之使学生难免感到厌烦,做作业就成了学生的一种包袱。新课程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指明了新的航向,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总之,要让学生快乐地作业,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尝试着实施多元化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  相似文献   

16.
针对"更新理念,改进教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这一问题,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一是语文教学应由重知识、重结果向重体验、重过程转变;二是通过语文教学,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三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让语文学习与生活"牵手"。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语文作业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了学生多元化的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本人通过深入了解学情,钻研课标,近几年对如何布置小学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进行不断探索,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一是布置前置性作业;二是布置生活中的语文作业;三是布置实践性题目;四是布置其他形式多样趣味性作业;五、布置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生活世界。"生活即语文,把生活当作学习语文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都阐明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关系。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语文教学亲密接触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19.
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以学生生活为语文作业的切入口,这是“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因此,只有在生活化的语文作业中,才能更快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使源头之水活起来。  相似文献   

20.
作业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延伸性学习,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如果作业过多、形式单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采蜜本"就是让学生根据主题或要求集搜集、采集、分类、积累、运用为一体的作业形式,有其新颖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我们把学生乐意做的语文作业,以"采蜜本"的形式,呈现多元化内容,转变、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多样化的练习中巩固语文课堂所学知识,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