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技能短缺可分为两种:技能短缺性空缺和内部技能短缺。[1]技能短缺性空缺主要是在外部劳动力市场中具备必要技能、工作经验和资格的劳动者供给不足,企业难以获得满意的劳动力,从而造成技能性岗位空缺。内部技能短缺则表现为现有劳动力的水平不能满足企业需要。技能短缺不仅表现为劳动者由于缺乏职业训练,技能的绝对水平较低,而且还表现在许多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笔者以为,作为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重任的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大改革力度,切实提高未来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改善劳动力市场中因劳动者技能短缺而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2.
德国工业社会向服务型社会的转型、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和劳动者自身的变化,要求劳动力市场具有相应的灵活性。传统的从一而终的职业将被消解,工作内容以任务为导向。劳动力市场的这种"去职业化"的趋势,对于德国职业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要求重建高度个性化的大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3.
高校内部劳动力市场被身份、岗位、部门分割成若干个相互独立而封闭的单元,这种分割性影响了高校按照效率原则对内部劳动力的重新配置和再次分工,进而影响了高校运行效率。身份分割降低了要素流动和配置效率;岗位分割提高了分工效率;部门分割通过"单位"内部部门间的有限度竞争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分工效率,但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理人员的配置效率。根据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优化内部运行规则将有助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这对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技能形成是劳动者获得技术、技巧和能力的过程,成就这个过程的是一个复杂的制度安排,涉及到政府、行业企业、劳动力市场、劳动者等多个利益相关者,且有着较强的路径依赖。技能形成的路径有内部技能形成、外部技能形成和内外融合技能形成三种。回溯历史,在手工劳动阶段,学徒制占主导,是典型的内部技能形成路径;在大工业生产阶段和现代大生产下,正规职业教育作为外部技能形成路径满足了经济体量扩张的需求;随着外部技能形成中劳动力习得技能与生产脱节的劣势凸显,内外融合技能形成路径因兼具双重优势而成为未来的演进趋势。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经济体制和劳动力市场制度是技能形成路径演进的前因变量。  相似文献   

5.
胡永远 《教育与经济》2002,(1):29-32,24
本文提出了人力资本的创造性替代假说,这一假说的基本思想是,在劳动力市场“岗位配给”前提下,人力资本创造性作用的发挥以竞争性替代他人人力资本为中介,并给他人造成了负的外部性,这一假说在理论上对以往的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一次合理的综合,在实践上能够解释中国近几年来出现的大学生失业现象,从而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论德国劳动力市场"去职业化"趋势及对其职业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德国工业社会向服务型社会的转型、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和劳动者自身的一些变化,要求劳动力市场具有相应的灵活性。传统的从一而终的职业将被消解,工作内容以任务为导向。劳动力市场的这种"去职业化"的趋势,对于德国职业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另外,"去职业化"之后要求重建高度个性化的大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7.
企业组织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都表明,在企业内部,总是存在不同于外部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则的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主要依靠科层权威等行政手段进行调节、实行工作岗位晋升制。并且,内部劳动力市场的雇佣合约通常是长期化的。从某一特定视角看,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基础,就是由企业内部社会资本的专用性和专有性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内部市场排斥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把劳动力市场分为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内部市场的存在尽管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我国更多地表现为对外部市场主体进入的排斥.排斥的原因主要来自转换成本过高和社会资本不良影响两个方面.从建立就业保障的角度来看,降低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之间的转换成本、消除社会资本的不良影响等是解决问题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9.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出现民工潮起,我国劳动力市场一直处于"劳动力无限供给"状态.但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包括福建在内的东部地区陆续出现了进城的农民工数量减少导致不少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局部地区和部分行业的劳动力缺口增大是劳动力市场的一种结构性短缺现象,并没有改变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劳动力市场格局.如何处理好"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局面,是劳动就业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0.
企业是否对工人进行技能培训要服从企业的利润目标,工人是否愿意学习和教授技能也要服从工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企业的就业制度成为影响企业和工人培训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就业制度涉及外部劳动力市场和内部劳动力市场。而内部劳动力市场由于其具有的长期雇佣、内部晋升和报酬后置的特征,使其能够满足企业和工人培训投资收益目标。若改革中对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过度开放,会导致企业和工人培训收益机制被破坏,造成技工短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完善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发挥其在技工培训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和退休年龄政策老化,使延迟退休年龄具有很强的合理性,相关政策的改革又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延迟退休年龄随之进入议程。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及劳动力市场会产生巨大影响,但存在两大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在劳动力市场会产生挤出效应,挤压待业劳动者就业,加重就业问题;另一种观点认为延迟退休年龄不会对就业及劳动力市场造成负面影响,不会加剧就业问题。延迟退休年龄在就业及劳动力市场方面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是判断其是否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延退对劳动力市场会产生直接或间接正负两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虚拟企业的产生对现代企业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组织演化出了虚拟企业这种新的组织形态,这是一种介乎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准市场组织,它提高了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更好地克服了纯粹市场形式较高的外部交易成本和纯粹企业旧体制下较高的内部组织成本,使企业之间的古典竞争转化为企业虚拟网络之问的共生性合作竞争,企业在这种虚拟网络中"共同优胜",避免被"共同劣汰".企业可通过战略联盟、业务与代理、企业共生、虚拟销售、建立内部虚拟劳动力市场、内部虚拟资金市场等方式,进行有组织地虚拟化创新,借以提高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3.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公布"二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报告统计的113个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该报告显示,二季度全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以下特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求职人倍率分别为0.96、0.92、0.91、0.87、1.42.即100名初中生竞争96个岗位,而100名本科生只有87个岗位可供竞争.  相似文献   

14.
技能型人才短缺已成为社会问题.一般情况下,企业规模与企业提供培训的量呈正相关,同时经验表明内部劳动力市场能够给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正规劳动力市场的大企业数量少,非正规市场的小企业多;适合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企业有限等劳动力市场结构特点,决定了目前我国的企业不可能成为提供培训的惟一主体,政府在技工培训方面应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单纯市场驱动型培训模式和供给驱动型的培训模式都不适合我国的国情,现阶段应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技工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5.
根据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的潜在影响,可将未来就业岗位划分为四个区域:安全区、慢变区、危险区和结合区,并由此产生了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的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的替代效应主要发生在强调弱社交、结构化和低技能的危险区;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的创造效应则主要发生在强调强社交、非结构化和高技能的安全区;而在慢变区和结合区内,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的潜在影响兼具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是发生替代效应还是发生创造效应,主要取决于该区域内的劳动者是否具备人工智能商数,以及是否能实现人机共舞。因此,高等教育要提早谋划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为学生提供“人工智能+”教育模式,通过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原住民,以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失业危机。对于安全区而言,人工智能替代就业的可能性较小,但也并不是绝无可能;对于慢变区而言,尽管人工智能渗透的速度、深度和力度没有那么明显,但教育仍要做好随时迎接人工智能的准备;对于结合区而言,教育大有所为,关键在于让未来劳动者具备与机器协作共生的能力;对于危险区而言,高等教育依然能通过人才培养来实现产业领域的优化升级和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应该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能够准确预测、灵活适应,使接受过高职教育的技能型劳动者都能够被配置到适当的职业岗位.然而,目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滞后性与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的波动性之间的矛盾性越来越明显,为了解决这种矛盾使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实现最大程度的协调,本文展开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证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让渡自己的劳动力使用权时,仍然具有商品的属性.劳动力商品必须通过劳动力市场进行交换,因而必然存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必须实行宏观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由此提出新的调控模式应是在国家宏观计划指导下,通过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择人和个人择业,以达到劳动力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均衡.所有劳动者都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的途径,实行平等竞争,“双向选择”就业.  相似文献   

18.
<正>"机器换人"战略的实施,不仅带来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效应,而且给技术技能领域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教育带来了机遇。机遇一:机器换人只是换掉了"低水平"的劳动力,对于学历层次、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劳动力依然是敞开大门。据浙江省企业用工监测数据显示,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占缺工总人数的22.22%,呈明显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中的行业代际效应及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劳动力市场职业代际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中国职业代际效应所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较为严重,父母职业对子女职业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研究,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中的行业代际效应,通过引入代际行业的总流动率、结构流动率、交换流动率、代际行业的流入性指数、继承性指数等指标,对行业代际流动进行行业自身结构变化和社会系统开放性的原因分解,对比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差异,探讨教育对劳动者跨越行业代际效应的作用。经过验证得出:中国存在行业代际效应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行业的代际效应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逐渐减弱;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其跨越行业代际效应,进入高收益行业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以"机器换人"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在东部沿海省份逐步深入,这既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种社会变革。随着"机器换人"对部分技术技能型岗位的替代,对职业教育的就业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职业教育面临着人才培养定位、专业结构、培养方式等放慢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机器换人",职业教育必须在专业结构与布局,产教融合,功能拓展以及体系建设方面进行改革与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