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她是一位74岁的农村老太太,从未出过远门,3年前才客居城市。她一生不曾识字,也没有学过绘画,却一画惊人。网友们惊叹于她有着与梵高类似的天赋,称呼她为“梵高奶奶”。她的画带给人们惊喜,也点燃了所有都市人压抑心中的乡愁……  相似文献   

2.
从前有个国王,有一只好眼,另一只是瞎眼,有一条好腿,另一条则是瘸腿。一天,国王请三个画家给他画像,画得好有赏,画得孬杀头。第一个画家,把国王的一只瞎眼和一条瘸腿照样画上,画得很像。国王看后很生气,便把他杀了;第二个画家把国王画的全是好眼好腿,画得很美。国王认为这是讽刺他,也把他杀了;第三个画家把国王画成在山上打猎的姿态,国王把猎枪搁在一块大石头上,一只瞎眼闭着,另一只好眼瞄准,一条瘸腿跪在地上,一条好腿弓在前面。国王看了很高兴,画家免于一死。  相似文献   

3.
从前,有一个露宿街头的乞丐,一天,他认识了一个贫困潦倒的画家。不久,画家日积郁疾,临终前,画家送给乞丐一幅画。画的是一双大手和一张微笑的脸,乞丐欣喜若狂,因为他曾听说过一些画家死后出名的事。于是,他便开始等着某一天用这幅画卖一大笔钱,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他等了许多年,画家没有出名,后来乞丐带着遗憾离开人间。  相似文献   

4.
"假药"也能斗病魔家住纽约的乔安娜,最近竟然被医生用"假药"把困扰她5个月之久的失眠症治好了。她对媒体记者讲述了这样一段真实的经历。在治病之初,医生给她开了一小瓶药,说是效果很好。告诉她只要每天睡觉前1小时吃一  相似文献   

5.
从货郎开始。周晓光在浙江诸暨的一个小山村中长大。1978年,周晓光17岁,高中毕业,没能考上大学,家中条件又不允许她复习再考。即便是有求学的机会,生活似乎也不允许她透彻地学点东西。读高中的时候,每到下午最后一堂课,她就开始盘算着要去哪里割捆猪草,还有牛、羊也要放。她家里有5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全家10口人,任凭她母亲怎样算,在那个年  相似文献   

6.
黎浩 《科技新时代》2004,(5):102-103
热爱工业设计的男孩一般都很喜欢机械方面的科幻东西,从小我就在课本上胡乱画一些机械图,但我的老师说“不能解决问题的最好不要设计”。因此,我大学4年里接触的都是实际工资的产品设计,渐渐把这种漫无目的地画机械图的习惯给遗忘了。前不久,因为要去一家玩具公司面试,我想画一部玩具车作为我的面试作品。在苦苦思索之际,我的同学朱蒂给我发了她设计的MP3播放器,正上这个方方正正的MP3让我突发奇想,给她的MP3包一层装甲。  相似文献   

7.
一个家庭用水量最多的是排便器,每次排便都要用6--8升自来水。能不能改进一下,少用些水或不用水冲呢?我想到了风,风能把大树连根拔起,能吹起海浪把大船掀翻。如果把大便器的盖盖严,使大便器内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只有一个通往下水道的出口,大便器通过进水口鼓风,用风把排泄物吹入下水道。这样用取之不尽的空气代替水,将排泄物吹入下水道。然后只用少量的水冲洗大便器,达到节水的目的,减少排污量。我根据这个思路画了一张图,来到北京专利事务所,得到张主任的支持并提出修改意见,回家后做了原理试验,效果不错。于是我就申请了…  相似文献   

8.
妈妈宝贝     
上幼儿园时我开始喜欢画画,纸上画不过瘾,就用蜡笔在客厅的白粉墙上涂鸦,踮脚站在凳子上,好像莫高窟里呕心沥血的画匠.爸军人出身,建议先揍我一顿,可妈说,让她画吧,客人可以在书房里喝茶.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哲学家捷诺曾讲过一则有趣的故事,读来颇有启发。一个学生问他的老师:“老师,你所掌握的知识比我的多许多倍,可是为什么你对自己的解答总是有点怀疑呢?”老师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用教鞭在沙土上画了个大圆圈,又画了个小圆圈,然后说:“大圆圈的面积代表我掌握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代表你掌握的知识,这两个圆圈以外的地方就是你和我无知的部分。因为大圆圈比小圆圈大,因而接触的无知的部分也比小圆圈多,这就是我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捷诺的话揭示出一个让人深思的哲理:已知的东西与未知的东西往往成正比,“让人觉得无知…  相似文献   

10.
当今大凡作画者可谓是五花八门,各显其能,无不至极。用墨彩滴于白纸上。口吹成画者为“吹”画:用各色碎花布拼粘于纸板之上而成画者为“布贴画”;用贝壳粘于板壁间而成画者为“贝壳画”;用棉花粘于板壁而成画者为“丝棉画”等等,种类繁多,不一而是。然而用玻璃当纸,堆彩于间,掌指为笔。施于各法反画于玻璃之上的神奇画作,被江淮书画界誉为中华一绝的“手指玻璃反画”则是另一类境界的艺苑奇葩了。  相似文献   

11.
人性的光辉     
那还是在上两个世纪,有一个小女孩读到了一本关于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的书,里面讲述了他被破城而入的罗马士兵用长矛杀死前,还在沙地上画几何图,甚至头也不抬地说:“请等一等,让我把题解完……”这个故事使小女孩受到极大感动,她发誓要像阿基米德那样献身数学事业。  相似文献   

12.
1963年出生的艾莉森·拉佩尔患有"海豹肢症"的先天残疾,没有双手、膝盖,脚和上身由大腿骨连接,双腿特别短小.她出生后几周内就被母亲送到"残疾之家",度过了无助而孤寂的童年.3岁时她学会用脚摆弄画笔,16岁时她用脚创作的绘画作品已在当地绘画竞赛中获奖.后来,她进入萨顿学院成人艺术专业班.1984年,19岁的拉佩尔来到伦敦.她被获准到布赖顿大学艺术学院学习人体素描.第二学期有一天,辅导老师对她说:"你的画中全是美丽完整的人,为什么不去画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是不是你不想面对真正的自己?"  相似文献   

13.
将错就错     
林来生 《知识窗》2006,(1):42-42
1939年,在天津永安饭店举办的一次书画展览会上,齐白石有几个扇面已经画好,但尚未题签用印,见有人来取画布展,他立即提笔署名。用印时,错将名章倒盖,发现后已无法补救。只见他灵机一动,旋即又在这幅画上添了一只蜜蜂,并在题签处补写道:“老眼昏花,忙中竟将名章用倒,如有购者加画蜜蜂一只补过。”这样,不仅使扇面画里添画,画外有话,而且情趣盎然,平添话题。所以,这一倒盖名章的扇面展出之后,首先就被人抢购了。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和漫画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但是,美国的苏珊(Susan)可不这么看。她是一位计算机专家,同时又是一位漫画家。她长期在考虑一个问题:漫画的实质是什么?漫画家是如何思维的?为什么一个人的特征经过夸张以后,人们一眼就能认出?漫画从来都是由画家用笔画出,能不能让计算机自动画出呢?原来,我们的头脑中早就有了一个标准脸,就是说:我们早就把周围的许多人的脸型来一个平均数。某个人的鼻子大一点,我们就说:他是大鼻子!那是相对于周围许多人鼻子的平均数———标准鼻子而言,画家抓住这一特征,适当地夸张,就完成了一幅维妙…  相似文献   

15.
刘书良 《今日科苑》2015,(2):84-86,130
<正>潘梦禅的绘画很宽泛。最早她师从中国美院教授杨墨清学习人物画的技法,在那几年中杨墨清倾出自已的全部才华教授潘梦禅,表现最为突出是潘梦禅一次次参加少年绘画比赛都能拿下前三名,也为她后来研究禅意画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后又在院校里专攻西画,三年多的时间里,她把几乎所有别人用以消费光阴时间用在临摹毕加索等人作品。母亲后来说,这孩子用的颜料像喝了似的,别家孩子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竞走比赛给了北京一位小学六年级女生发明的灵感,她制造出一双会报警的运动鞋。这双竞走运动训练鞋只需一个继电器、一个蜂鸣器和两根电线,安装十分简单。电线的一端在每只鞋上有3个触点,只有当6个触点均离开地面的时候才会使警示铃发出响声,以提醒竞走运动员防止双脚腾空,减少犯规。谈到发明这双报警运动鞋的灵感,她说:“在悉尼奥运会上,竞走队员大姐姐被裁判罚了3次,错过了得金牌的机会,令人十分惋惜。于是就想到,在犯规时能提示运动员就好了。”有了这个想法,她马上就开始了行动。从有这个想法到研制成…  相似文献   

17.
在这个中性气质流行,花样美男走俏的时代,男子汉的形象似乎成了一种稀缺资源。万国英,一个47岁的中年妇女却在执着地用她微不足道的  相似文献   

18.
童年在楼下玩时,她每次上楼回家都捡几个小石子儿.到家以后就在小石子儿上画小人儿、小动物。一次,著名画家李琼久发现了她的这个举动,很惊喜,自谓遇上了知音。这位巴蜀名流、画坛大家对“小石子儿画”爱不释手,居然要以自己所作精品相交换。  相似文献   

19.
苏莉曼成功产下八胞胎,举世轰动.她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她上一次同样用人工受精的方法生下了六胞胎,加上这8个,几年时间她就有了14个孩子,照顾好他们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深田恭子是当今日本最红的电视明星,虽然片约一个接一个,心得日夜颠倒,但她仍保持皮肤水亮,这都靠她的独家护肤秘方——四滴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