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以前曾看过晚清学者俞樾写的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富翁的儿子问老师:“‘一’字怎么写?”老师说:“一划。”“‘二’字怎么写?”老师说:“二划”。“‘三’字怎么写?”老师说:“三划”。他恍然大悟:“原来天下的字是这样一划一划地连下去的!”这时,他父亲正好要聘请一位能抄抄写写的人,他连忙阻止:“何必要花钱雇人呢?这事儿我完全可以干好。”他父亲听了当然很高兴。一天,他父亲要他写请柬请一位娃万的人来做客,等了好久.他也没写好。他父亲几次派人催他,  相似文献   

2.
买吊床     
今天是放暑假的第二天,一大早起来,我看见马路两边摆了好些摊位,听妈妈说今天这儿赶庙会。这时我看到几家卖吊床的摊位,便对爸爸说“:爸爸,我想买一个吊床。”爸爸说“:可以,不过要你自己去买,我只给你5元钱。“”5元钱?没搞错吧!你刚才不是问过10元钱吗?”我嚷道。爸爸说“:就看你的本事啦!反正就给你5元钱,你看着办吧。”①爸爸说完就走了。没办法了,我只好拿着5元钱去碰碰运气。我来到了第一家,看见老板是个和蔼可亲的叔叔,心想:也许这个叔叔好说话。于是我试探地问道“:叔叔,请问这个吊床多少钱?“”10元!”“少一点卖吗?“”不卖!”叔…  相似文献   

3.
学贵有疑     
孙老师走进了课堂。他转身在黑板写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想问自己、问老师?”孙老师说。“我想知道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谁?作者为什么要写天游峰的扫路人?”“天游峰扫路人有什么特点?”“我想知道天游峰在什么地方?”……同学们七嘴八舌说开了。“同学们根据课题提了这么多去年寒冬的一个下午,我很不情愿地去商店给姐姐买墨水。忽然我发现我们班的李小文竟在小区广场背着课文。我问他怎么回事,他告诉我家里来了客人,没地方背书了,就到外边来了。后来,我就和李小文一同来到他家,互相背起来,很快就背…  相似文献   

4.
老顽童     
杨欣童 《阅读》2015,(14):29
我有一个“老顽童”爷爷,高高的个子,胖胖的身体,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像个大腹便便的绅士。别看爷爷平时对我百依百顺,可是一到周末,我和爷爷的“冲突”就不断。爷爷特别爱看战争片。星期天,我吃完晚饭就看起了动画片,正看得起劲,爷爷走了过来,冲着电视说:“这播的什么呀?换个频道!”见我无动于衷,他便伸手来拿遥控器,我使劲地抓着不放,爷爷还不肯罢休,我索性将遥控器往屁股下面一藏,气呼呼地说:“爷爷您以大欺小!”爷爷也不恼,将身子直了  相似文献   

5.
曹明法 《阅读》2010,(4):13-14
台湾作家林清玄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很小就跟着父亲下地干活儿。有一次,干活累了.他跟父亲坐在田埂上休息。他一言不发,呆呆地望着远处出神。父亲看见他这个样子,问他想什么。他说:“等我长大了,不种地。也不上班。”“那你干什么?”父亲问。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大学     
高冬梅 《阅读》2014,(Z6):24-25
<正>父亲到了上学的年龄,情愿盘腿坐在炕头帮祖母纺线,也不肯进学堂。父亲不上学,也就不识字,他连自己的名字也认不得。而读过书的大伯三叔四叔,无一例外地成了"公家人",虽然几年才回来一趟,但都是春风满面,神采飞扬。相比之下父亲却显得委琐俗气。每当他们弟兄几个坐在一起,我甚至都不敢看父亲一眼。父亲当年为什么不肯上学,父亲从未说过,我也没问过。倒是母亲每每与父亲闹翻,最后总是毫不留情地质问父亲:那时你咋不上学呀,看看人家再看看你。母亲这话一出口,父亲便像霜打的茄子一样低下头,只顾一口接一口地吸烟,一声不吭。  相似文献   

7.
说起我们班,在学校可是赫赫有名。这还得归功于班里有几个“怪”同学。怪人一:神秘高人高畅高畅是我们班的一位“高人”。他说的话,做的事,绝对是“曲高和寡”。一开口就是某某名人说,某某典籍上讲。他说的话已经够“怪”的了,可比起他做的事,就有些小巫见大巫了。有一次,兴趣小组要做一架航模,我和他约好了星期天到他家一起做。到了他家,那才叫一个精彩!你猜怎么着?我们得呆在蚊帐里干活。他的卧室真称得上“藏虫卧蚊”,白天蚊虫就成群结队、嗡嗡不休。我问他:“‘84、84,爱特福’,你怎么不用呀?”他用一种特别的眼神看着我,说:“你知道什…  相似文献   

8.
著名作家老舍曾指出:“要知道对话是人物性格的声音,性格各殊,谈吐各异。”是呀,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什么样的人就应该说什么样的话。因而描写好人物的语言,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课文《祁黄羊》中有关人物的对话描写。(一)悼公说:“中军尉职责重大,决定人选的事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你觉得谁能替代你呢?”“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悼公深感意外,说:“解狐不是杀你父亲的仇人吗?你怎么会举荐他呢?”“主公问…  相似文献   

9.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以极高分考入美国一所著名大学的中国留学生 ,在实验室做实验时 ,趁导师不在的机会 ,用实验室的电话往国内打了 5 0多分钟的长途 ,和亲戚朋友闲聊。导师知道后很生气 ,强压怒火去问他昨天干了什么 ,他居然一直不承认打电话的事 ,导师忍无可忍 ,就建议校方把他开除了。有人问导师 :“这么一个高材生只因撒了一次谎 ,就把他赶走 ,不惋惜吗 ?”那位导师说 :“科学的精神是求实 ,科学的目的也是求实 ,对科学来说 ,撒谎是可怕的精神肿瘤。”这个故事给我以警示 ,作为老师 ,如果我们只提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只注…  相似文献   

10.
巧设悬念     
有些文章,我们每读一节都有收获,同时又有新的疑惑,急于想知道下一小节的内容。这些文章究竟有怎样的魔力呢?我们还是先来读读课文《给予是快乐的》吧。课文回放小男孩吃惊得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是,那小男孩接下去说的话却让保罗十分惊讶:“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当然,我非常愿意。”车开了一段路,小男孩转过身来,眼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  相似文献   

11.
一个女孩问做心理咨询师的我:“怎样让同学们都喜欢我?”我对她说:“喜欢是一种感情。感情没有无缘无故的。经常帮助别人,别人就会感到你对别人的价值。因此,帮助别人就是给别人一个喜欢你的理由。”女孩一边点头一边说:“是的。”“微笑也是一种很好的交际方式。”我说,“心理学发现人们最容易给微笑以回报,这几乎  相似文献   

12.
苏珊的秘密     
苏珊做完家庭作业,对父亲说:“我要画一张楼梯的画,参加明天学校的比赛。” “你需要帮忙吗?”父亲问,“现在差不多是睡觉的时间了。”  相似文献   

13.
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曾子认真地说:“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他果真把猪杀了。杨雪松:这个故事告诉父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欺骗孩子。因为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孩子都要跟着学。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行为要特别慎重。李节:可是在…  相似文献   

14.
唐朝有个演滑稽戏的李艺人,善于逗乐。他自夸学问渊博,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儒教、佛教、道教三大教无所不通。在一次皇家宴会上,有人问他:“如来佛是什么人?”他答:“是个女人。”二“为什么?!”“《金刚经》说:‘敷坐而坐。’(自己把打坐的位置整理一下然后坐下来。)一个人既有丈夫又有儿子,不是女人是什么人?”另外一个人又问:“太上老君是什么人?”李艺人答:“也是个女人。”“W hy?”“《道德经》说:‘我有大患,为吾有身。’(因为我有自身,所以我有莫大的祸患啊。)若不是女人,怎么会怀有身(孕)呢?”皇帝大笑,问:“文宣王是什么人?”答:…  相似文献   

15.
这天,小叮当正在看书,一件怪事发生了,从书中爬出一只模样古怪的虫子。“你是谁?”小叮当惊讶极了。“别怕别怕,我是一只小书虫。有问题尽管问我。”“是吗?”小叮当将信将疑,“正好我有问题向你请教。今天老师说,要把课文越读越长,我怎么也听不明白,一篇课文的长度是固定的,怎么可能越读越长呢?你能告诉我吗?”“哦。你真是问对人了。”小书虫神秘地眨眨眼,“老师说的其实是一种延伸读书法。就是围绕课文进行拓展性阅读。”小叮当挠挠头:“我还是不太明白延伸读书法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小书虫哈哈大笑:“别急,你听我慢慢说来。”他告诉小叮…  相似文献   

16.
病 《说文》:“病,疾加也。从疒,丙声。”许氏所谓“疾加”,就是重病。这是“病”的本义。名词。例如: 《韩非子·难一》:“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病不幸卒于大命,将奚以告寡?’”——管仲病危,齐桓公前往探问他,说:“您要不幸去世,将以什么遗言告诉我呢?”(管仲病而桓公问遗言,可见其症状不轻。成语“病入膏肓  相似文献   

17.
佚名 《阅读》2006,(4):10-10
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书店里,一个男子问道:“那本书要多少钱?”(万进供稿、设计)·作家名片·“要1美元!”那个徘徊良久的人惊呼道:“你能便宜点吗?”“没法便宜了,就得1美元。”这是他得到的回答。这个颇有购买欲望的人又盯了一会儿那本书,然后问道:“富兰克林先生在吗?”“是的,”店员回答说,“他正忙于印刷间的工作。”“哦,我想见一见他。”这个男子坚持道。书店的老板富兰克林被叫了出来,陌生人再一次问:“请问那本书的最低价是多少,富兰克林先生?”“1.25美元!”富兰克林斩钉截铁地回答道。“1.25美元!怎么会这样子呢,刚才你的店员说…  相似文献   

18.
精彩点播     
《阅读》2007,(12)
到了上面的小屋,一进门,小海蒂就从袋子里挣开,急急忙忙地说:“爷爷,我要带上锤子和钉子去把奶奶家的百叶门钉紧,其他也有好多地方得钉钉,那屋子里到处都嘎吧嘎吧响了。““什么?噢,要钉钉?谁跟你说的?“爷爷问。“谁也没跟我说,我自己这么想的。“小海蒂回答说。  相似文献   

19.
幼童的妙答     
东晋元帝的大儿子司马绍,只有几岁时就机灵过人,父亲十分喜欢他。一天,有位官员从长安来到京城,逗笑地问他“:太阳和长安谁离我们近啊?”“常有人从长安来到京城,没听有人从太阳那儿来,长安离我们近。”次日,元帝设宴招待群臣。父亲又问他:太阳和长安谁离我们近?”他抬头看着满朝大臣,随口答道“:太阳离我们近。”元帝听了很不高兴。“我们抬头就能看见太阳,可不能一眼看见长安呀!”满朝大臣无不称赞。同一个问题,幼童司马绍根据不同的听众和场合,作出了不同的巧妙回答。司马绍善于推理,能从不同角度论述问题。对于同学们习辩证思维,提高语…  相似文献   

20.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这则故事多年来一直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教育孩子们要培养谦让的美德。还有一个威廉挑钱的故事,说有个叫威廉的孩子,每当人们拿五分和十分的硬币给他时,他总是拿五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