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 列夫·托尔斯泰作为“心灵辩证法”的艺术大师,同时他亦是描绘人物肖像的世界级大师。 所谓肖像找描写,就是“用生动、精确的语言和形象化的手法,描绘人物外在形态的各个方面的特点”,①如人物的身材、容貌、衣着、饰物、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动作等。肖像描写有多种多样的手法:有人物相对静止时的描写,也有人物活动过程中的描写;有正面  相似文献   

2.
人物步态描写往往是人物心理和性格的外化,步幅、步速、步状、步情、步境往往因人而异。语言大师鲁迅在描写人物步态时,十分注重动词的锤炼,特征各异的步态,丰富多彩,个性鲜明。教学时,我们只有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比较鉴赏、才能步入鲁迅创设的千姿百态的人物画廊,受到深刻的启迪。 一、同篇同人异词类:通过异中求同的纵向比较,从变化中把握人物的本质特征。 在《阿Q正传》中,鲁迅用“踱”、“跨”、“逃”、“跑”、“飞”、“躄”  相似文献   

3.
肖像描写是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对人物的容貌、姿态、神情、衣着等一些富有代表性的特征进行传神的描写的方法。成功的肖像描写,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深化作品的主题,收到画龙点睛、以形传神的艺术效果,正是所谓“一形一貌,见真性情”。唯其如此,古往今来,无数文章大师都十分重视人物的肖像描写。肖像描写的笔法千姿百态,这里略谈四种描写艺术:  一、逆笔美古人对行文的要求是“崇曲忌直”,肖像描写同样如此,不能做简单的直线运动,应求形象含蓄,富有情趣。不少名家妙手在描写人物肖像时,巧用逆笔,启发读者深思,造成感情上的…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是语言大师,其笔下的人物个个生动鲜明,栩栩如生,读着文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祥林嫂、杨二嫂、闰土、藤野先生、孔乙己、阿Q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因作者描写生动而令人过目难忘。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现以这些人物的描写为例,赏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人物肖像描写,亦即人物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面貌、身材、表情、服饰等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的重要辅助手段,恰当的肖像描写有助于反映人物的生活经历、身份地位、性格特点、文化素养等。正如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所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  相似文献   

6.
俄国著名作家果戈里曾经说过: “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这句话指出了肖像描写的重要意义。那么,到底该怎样写活人物外形呢? 我们先应该明白,描写肖像并不是文章的写作目的,其目的旨在以“形”传“神”,即:通过肖像描写为表现人物性  相似文献   

7.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家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朴实无华、豁达开朗的老人形象。课文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教学这一课中,我品出了语文课的“语”,语文课的“情”。现摘取两个片段与大家共赏。【片段赏析一】因势利导,品味人物的高大师:扫路人的哪些地方让“我”敬佩?生:(读“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这说明天快黑了,扫路人却要一级一级地扫下900多…  相似文献   

8.
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描写人物心理活动?一是直接描写,如“想”“觉得”“感到”等是其标志性词语;一是间接描写,就是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暗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这种暗示能为作品创造出“含而不露”的妙境,为读提供想象和再创造的天地。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的描写有白描、细描之分。所谓白描,原是中国国画的绘画技法,起源于古代的“白画”。即画人物或花卉时,仅用墨线勾画物像,不着颜色或略施淡墨渲染的画法。后人将这一绘画技法借用在文学表现笔法上,把使用简炼的笔墨,不加烘托地描写人物面貌或生活场景,从而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像的描写方法称为“白描”。白描重在抓事物的精髓,进行简笔勾勒而传达出其内在的神韵。在这方面,鲁迅、老舍、周作人、部达夫等人都堪称白描的大师。且看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  相似文献   

10.
美国画家佐治·伯里曼在《画手百图》中说:“手被看作是动作的奴隶,但是,动作的奴隶却是表达感情的大师。”如果说,眼睛是心之窗,那么,手则为心之态,手能起到眉目传情的作用。古今中外,哪一位作家没有描绘过手呢?仅中学语文教材就有大量的“手”的描写,有手形描写和手势描写。手形描写,有的借以赞美人物的品质。《草地晚餐》写朱总司令正在拉扯野草的手“露着一道道青筋”。淡淡一笔,以貌传神。朱总司令在长征途中日夜操劳,备受艰辛的情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作者在充分掌握杭州“儿尾”方言特点的情况下,非常熟练地、巧妙地运用“儿尾”方言来描写人物。一、用“儿尾”方言来描写人物外貌;二、用“儿尾”方言描写人物穿戴;三、用“儿尾”方言描写人物语言。  相似文献   

12.
大干世界,每个人的音容笑貌、举止言谈、情趣爱好,各不相同。刻画人物常用的方法有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要想写活人物,前提是细致的观察和传神的描写。对人物外貌的观察、描写是一项基本功。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体态、服饰的描写。它通过对人物外表形象的刻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即绘“形”以传“神”。中外名家作品中,外貌描写的成功范例比比皆是,描写技巧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冰心《关于女人》一书具有鲜明的写作特点 :肖像描写“画龙点睛” ;细节描写栩栩如生 ;对话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对比”、“反差”手法突现主题。  相似文献   

14.
范老师和小怡、小海聊天,范老师问他们什么是外貌描写? 小怡说:“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范老师又问:“你们知道外貌描写都描写什么吗?”小海回答说:“人物的外貌,不光指五官、面容,还包括身材、体型、衣着、姿态、神情、风度等较明显的外部特征。”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下半叶,俄国文坛同时出现两个伟大名字——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两位艺术大师又都以对人物的心理描写而著称于世。有人称托尔斯泰是“无可比拟的心理学家”。鲁迅先生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的灵魂的伟大审问者”。本文仅就两位大师作品中的心理描写作些比较分析,以便更准确地把握他们创作的艺术精髓。  相似文献   

16.
关于动作描写,十七世纪法国著名文学家莱辛有过这样一句话:“主要的东西是让人物行动起来,通过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成功的动作描写总是让笔下的人物活灵活  相似文献   

17.
服饰描写是指对人物穿戴装束的描写,它是人物外貌描写的重要内容,也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成功的服饰描写不仅可以绘写出人物外在的“形”,而且可以展现人物内在的“神”。纵观小学语文课文,服饰描写常用的手法有下面几种: (一)粗线勾勒法在《挑山工》(第十册)一课中,作者用最简练、最节省的文字对矮个子挑山工的服饰进行了粗线条的勾勒,写他“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鲜红的背心”揭示了这位挑山工热烈奔放的性格,“白土布褂子”与“黑生生”的脸庞相映衬,把一个  相似文献   

18.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清代戏曲家李渔说:“言者,心之声也。”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直接表现。由于人物的社会地位不同,所处环境不同,他们的语言自然也就不会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必须“适如其人之言”(章学诚《文史通义》),决不可“千  相似文献   

19.
肖像描写,又叫“外貌描写”。作品中对人物身材、容貌、神态以至服饰特征的描写,都属于肖像描写。描写人物的外形特征往往能反映出人物的生活经历、社会地位、职业特点和文化素养,这些又都是为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品质服务的。所以,要重视对肖像描写的阅读和欣赏。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一、遇到肖像描写的文字,要结合作品有关内容想一想,这样的描写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起到了什么作用;二、细心体会肖像描写为什么要有侧重点。例如《一面》中,对鲁迅先生的肖像描写,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由整体到部分,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衣着和抽烟的神态,抓住鲁迅“瘦”的特点,突出了他  相似文献   

20.
成功的外貌描写不仅可以以勾画出人物外在的“形”,还可以展现人物内在的“神”。小学生在写人物外貌时,往往“千人一面”,抓不住人物外貌特点。这除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善于观察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阅读中对描写人物的范例少有“吸收”。“九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部分指出要”学习作看是怎样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人物外貌描写的分析比较,是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人物“千人同貌”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课文中不乏人物外貌描写的精彩片段,其表现手法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