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96年创办的上海南洋公学,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南洋大学,后又改名为交通大学。1897年南洋公学成立师范学院,首次招了40名学生。当年秋天师院又设附小,但一无教师二无教材,只好由师院学生轮流上课,教材也由学生自己编写。陈懋治、杜嗣程、沈叔逵三人在《蒙学课本》第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教育史上,上海南洋公学首先提出教育“三大纲”。上海南洋公学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学校之一,它始建于1896年。1897年4月,南洋公学首批招收了40名学生,成立了师范学院。这年秋天,院方仿照日本师范学校附设小学的做法,开设了附小。教师由师范学院的学生轮流担任,教材也由这些学生共同编写。教材叫《蒙学读本》,  相似文献   

3.
上海南洋公学创办于1896年,是我国最早的学校之一,辛亥革命后改为南洋大学,后又改为交通大学。1897年4月,南洋公学首批招收40名学生,成立了师范学院。是年秋季,院方依照日本师范学校附设小学的做法,又开设了附小。由于初办,既无教师,也无教材,教师由师范学院的学生轮流担任,教  相似文献   

4.
沈心工是中国首届师范生,1897年参编南洋公学《蒙学课本》是中国人自编的第一套新式教科书,为近现代教科书发展指明方向。1904年,他在南洋公学附小开设唱歌课以歌作戈  相似文献   

5.
1906年,王困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完备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除了通过体育,“发达其身体”以外,还要通过智育、德育、美育,“发达其精神”,以建立学生“真善美之三德”。  相似文献   

6.
从传统蒙学读本向近代教科书转变的过程发生在晚清。一般公认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师范生陈懋治等人编《蒙学课本》三编,还有1898年无锡三等学堂俞复、丁宝书、杜嗣程和吴稚晖等创办者编就的《蒙学课本》,是中国人自编教科书之始。新学堂和近代出版业的发展促进了教科书的诞生。文明书局20世纪初推出的一套“蒙学教科书”,汲取了西方分科思想,在学科设置上较明显地具有了近代学科意识。商务印书馆的“最新教科书”,按照学制规程来编辑课文,不论是规模的健全还是编辑的规范性,都标志着中国近代教科书的诞生。  相似文献   

7.
在诸多德育途径中,中学政治课教学起着主渠道作用.它具有智育和德育的双重属性.德育是在智育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智育和德育在政治课教学中是互相交织的.正因如此,许多教师认为智育过程就是德育过程,讲授课本知识就是全部德育,从而忽视了德育内容的其它方面.使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不能充分发挥.《社会发展简史》作为初二政治课,有着政治课共有的属性和作用.从教材的内容看,一方面全书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阐述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及其规律,这是智育内容;另一方面,在这些理论知识背后又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还要育人,即在教学中适当地  相似文献   

8.
喀什师范学院位于新疆喀什市,是一所多民族多学科的高等师范学院。它的前身是喀什师范专科学校,建于一九六二年,一九七八年经教育部批准改为喀什师范学院。喀什师范学院培养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中学师资。使用维、汉两种文字授课,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全校设有七个系九个专业,有各族教师346名,其中副教授、讲师  相似文献   

9.
省编《小学体育课本》于1988年秋季在全省范围内试用。为了方使广大教师使用这套教材,现就《课本》编写和使用做一些说明。 《课本》是按照国家教委1987年新修订的《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教师用书)的要求,以及遵照国家教委1986年教体字006号文件精神,在总结多年体育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省体育师资、场地器材、地理环境和学生基础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的。 这套教材共六册,分别供六年制小学四、五、六年级和五年制小学三、四、五年级的学生使用。每册教材由如下三部分构成: 理论部分,是室内体育基础知识教学和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个有编写历史教科书传统的国家,如果从孔子编订《春秋》算起,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漫长时间。但是具有近代人文学科体系的历史教科书的出现,是戊戌变法前后的事。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一些外国传教士为了宣扬宗教,曾为教会学校编写了算学、泰西历史地理、宗教、伦理等教科书,如《教会三字经》、《耶稣事略五字经》、《福音史记课本》、《旧约史记课本》等。教科书的名称在中国遂由此产生。近代由中国人自编教科书是开始于1897年(清光绪23年)上海南洋公学的《蒙学课本》。这本教科书的取材和文字表达,是“专取习见习闻之事物,演以通俗文学”,实际是小学社会课类的教科书。当时由于教科书尚在草创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教育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蒙学教材逐渐走进小学德育课堂。蒙学教材的主要德育特色:注重伦理道德的教化,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其主要德育特色对创新小学德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小学德育教材存在的突出问题:重视德育知识,忽视德育实践;部分德育活动形式化;忽视培养学生内在的道德自觉性。运用传统蒙学教材创新小学德育实践的策略:注重生活化的德育内容,制定适应儿童的德育目标,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发挥教师示范作用。以此实现提高小学生道德修养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智育、德育、美育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是融为一体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德育和美育因素,和学生共同挖掘教学内容和运用教学形式艺术化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实现德育、美育和智育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体育教学的应有之义。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中学体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体育是“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与其它各育,是紧密联系、彼此依存、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毛泽东同志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明确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过差,德育、智育的落实必将遭阻受限。所以没有体育,其它诸育则为空谈,没有体育的教育则为不完全的教育。学生体质的好坏,不仅影响其当前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而且还将影响其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乃至影响其事业的成败。因此,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15.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中小学生体质状况令人担忧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学校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身体是德、智发展的物质基础。毛泽东同志早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明确指出 :“体育一道 ,配德育与智育 ,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 ,是无德、智也。”长期以来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体质下降有目共睹 ,而这恰恰也是目前推进素质教育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学校开展体育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其健康成长。它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体育…  相似文献   

16.
顾磊磊 《成才之路》2011,(33):17-17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说:“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的教育目标之一。德育与体育教学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7.
同学们在学习《教育学》的第三个学期里,一般都要学完课本第十至第十六章的内容,这些内容讲述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我们称之为教育论。在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以教材为依据,考虑一定的逻辑体系,结合小学素质教育的实践,分别出一些思考性和练习性的题自,以帮助大家系统掌握社会主义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实施的途径和方法。一、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1.什么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它们各有什么特定的任务和内容?如何实施小学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18.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作为审美教育主导者的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进而达到  相似文献   

19.
“军国民主义为体育;实利主义为智育;公民道德及美育皆毗于德育,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蔡元培:《对于新教育之意见》转引自高级中学历史课本(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八章第一节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与德育各有其特点,要求完成的教育任务各不相同,但二者也有很多的结合点。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由此看来,体育与德育从来都是在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和德育似乎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