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96年创办的上海南洋公学,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南洋大学,后又改名为交通大学。1897年南洋公学成立师范学院,首次招了40名学生。当年秋天师院又设附小,但一无教师二无教材,只好由师院学生轮流上课,教材也由学生自己编写。陈懋治、杜嗣程、沈叔逵三人在《蒙学课本》第  相似文献   

2.
知识窗     
上海南洋公学创办于1896年,是我国最早的学校之一,辛亥革命后改为南洋大学,后又改为交通大学。1897年4月,南洋公学首批招收40名学生,成立了师范学院。是年秋季,院方依照日本师范学校附设小学的做法,又开设了附小。由于初办,既无教师,也无教材,教师由师范学院的学生轮流担任,教材《蒙学课本》也由学生共同编写。编写者陈懋治、杜嗣程、沈叔逵,在《蒙学课本》第三册的“编辑大意”中写有这样一段话: “秦西之学,其旨万端,而以德育、智育、体育为三大纲。德育者,修身之事也;智育者,政知格物之事也;体育者,卫生之事也;蒙养之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教育史上,上海南洋公学首先提出教育“三大纲”。上海南洋公学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学校之一,它始建于1896年。1897年4月,南洋公学首批招收了40名学生,成立了师范学院。这年秋天,院方仿照日本师范学校附设小学的做法,开设了附小。教师由师范学院的学生轮流担任,教材也由这些学生共同编写。教材叫《蒙学读本》,  相似文献   

4.
廖世承先生,生于1892年,1970年病逝,上海市嘉定县人。我国著名的现代教育心理学家。1909年就读于上海南洋公学,1912年考入清华学校高等科,1915年赴美留学,在布朗大学攻读教育学和心理学,并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19年廖先生学成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东南大学)教授兼附属中学主任、上海光华大学副校长。抗日战争时期,任蓝田国立师范学院院长。抗战胜利后继任上海光华大学副校长、校长。解放后,1951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师教育从1897年4月南洋公学师范学院正式上课开始,迄今已经有108年的历史了。在短短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教师教育走过了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回顾与反思中国教师教育百年历史,对于我们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不断完善、发展和创新教师教育,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要刊速览     
《教育》2007,(16)
我国教师教育的历史启示与战略取向中国教师教育自十九世纪末盛宣怀于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师范学院以来,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曲折发展的历史中,一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传统与优势,另一方面也在中西交融与时代变革中走过一些弯路,留下了诸多  相似文献   

7.
一、南洋公学的创立甲午战争后,中国近代实业巨子盛宣怀认为欲图自强,当以培育人才,筹设学堂为先,以兴学堂为己任。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天津海关道时,盛宣怀奏准设立天津中西学堂,成为中国新式大学设置的雏形(后改名为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的前身)。1896年(光绪22年)12月,他又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相似文献   

8.
学校设音乐课,并采用五线谱或简谱配歌词,现在大家已习以为常。我从看到的几个资料上知道,原来这还是引进加上改造的产物。据说,在本世纪初,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在学习外国的基础上首先开始把唱歌作为课程之一,并用简谱配歌词。当时,这所学校的教师,是南洋公学1897年成立的师范院的毕业生。南洋附小在创办时担任校长的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浙江女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1868-1940)和黄炎培(1887-1965)都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都是我国倡导职业教育的先驱,恰恰又都是我校前身浙江女子职业学校的校董。追寻前辈史迹,探索前辈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指导今日的职业教育是极其有益的。蔡元培,字鹤卿,号子民,浙江绍兴山阴县人。曾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1900年,弃官南返,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南洋公学特班教授、宣传民权、女权思想。1902年创立中国教育会,任会长。1912年任教育总长。黄炎培,字任之,上海浦东川沙县人,清朝末年举人,1901年入南洋公学特班成为蔡元培的学生,辛亥革命后任江…  相似文献   

10.
沈心工是中国首届师范生,1897年参编南洋公学《蒙学课本》是中国人自编的第一套新式教科书,为近现代教科书发展指明方向。1904年,他在南洋公学附小开设唱歌课以歌作戈  相似文献   

11.
清末新式学堂的教师群体是在晚明以来西学东渐的文化交流趋势下,在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随新式学堂的出现,新式教育体制的建立而产生的.教师群体的产生,源于甲午以来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教育改革思潮的滥觞及近代社会结构的分化与重组.教师群体的形成,以1902年南洋公学学潮后成立爱国学社为标志.教师群体产生后,又推动和加剧了这一社会变革的总趋势,二者互动导致中国近代化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2.
最近,重读了革命文化战士邹韬奋同志的回忆录《经历》。其中曾讲到他在南洋公学读书时;一位语文教师怎样圈点学生的文章,另一位教师又怎样在课堂上神采飞扬地对学生的作文逐个讲评。已经是名作家、名记者的邹韬奋,在几十年后仍然牢记着中小学时期从作文批改中得到的教益。这使我联想到,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确有加强作文批改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快乐阅读》2012,(35):2
张元济,一八六七年生,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清光绪进士,曾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等。因参加维新运动,戊戌政变后被革职,后在上海致力文化事业,曾任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南洋公学总理。一九〇二年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等、校印百衲本《二  相似文献   

14.
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创办于1896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南洋公学的创办宗旨,是在当时列强入侵,国势衰颓的严峻历史关头,顺应潮流,求新求变,通过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大力创建各类实业,以担负起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神圣历史使命。一代实业巨子盛宣...  相似文献   

15.
从清末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至今,中国的教师教育已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百年风雨,几多坎坷.  相似文献   

16.
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师范教育带入21世纪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中国的师范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培养与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体系1中国的师范教育已有一百年历史。我国的师范教育已经走完100年的历程。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其内设师范院,从此拉开了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序幕;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开学,开...  相似文献   

17.
考察解读校名更易的具体过程与内在根源,可以窥见我国现代教育诞生和成长的特殊轨迹。南洋公学(1896-1905)是盛宣怀倾注心力最多、办学成绩最突出的一所学堂,其校名数经变更。在现代教育起步之初,以盛宣怀为代表的绅商阶层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其创办的南洋公学借鉴西方,定名"公学",采取由工商实业出资支持的"公学"发展模式。然而,当时中国社会还远未形成成熟稳定的工商阶层,而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主导社会的传统却异常发达,"公学"办学模式注定缺乏可持续性。在晚清政府主持学制改革后,"公学"模式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转而融入到由国家政府主导的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滚滚洪流之中。  相似文献   

18.
俞可 《上海教育》2013,(15):62-63
1897年4月8日,地处徐家汇的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开办师范院,此举为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之圭臬。师范院亦为该校首个教学机构,后人遂尊该日为校庆日。因此创举,南洋公学首任总理(校长)何嗣煜得以彪炳中国教育史册。  相似文献   

19.
一、创“公学”立“模范”我国古代学校只有两级,即小学和大学。现有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制度,是在近代创立的。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外院、中院、上院三级的南洋公学,是我国近代学制的肇端。公学的外院即为小学,公学的中院即为中  相似文献   

20.
“唯天生才皆有用,他人爱子亦如余。”这副对联是我少年时代在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读书的时候,在校长沈叔逵老师的办公室里看到的。后来,这个学校演变成为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小学毕业8年后,我又回到这个母校当教师,见这副对联已经挂在教师办公室里了。天天接触,印象十分深刻。这副对联的涵义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说: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成绩和表现町能各有不同,但将来都是可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我们必须树立起教好每一个学生的信念。同时,每一位家长也都是望子成才的。家长把子女委托给我们来教育,我们应该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