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慈利楚简整理者将简文内容分为两类:一是传世文献典籍可资对勘的,如《国语.吴语》和《逸周书.大武》;一是《管子》、《宁越子》等书的佚文或古佚书。有的学者不同意整理者的意见,认为这批楚简极有可能为铎椒所作的《铎氏微》。其实从简文及《铎氏微》文体的比较来看,整理者的观点更切合简文实际。慈利楚简对于理解《国语》的编纂来说提供重要的材料,但是《国语》和《逸周书》并非像整理者所言可能是同一部书。  相似文献   

2.
<正>1993年10月在古代楚国贵族陵墓区(现湖北省荆门市纪山镇郭店村),发掘出一批竹简,世称郭店楚简:这批竹简共800余枚,计13000余字,距今已两千多年,为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原装书。内容均为先秦时期的典籍:其中有道家文献4篇,即《老子》甲、乙、丙和《太一生水》;儒家文献14  相似文献   

3.
《郭店楚简平议》对《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 1998年版 )所列楚简《老子》、《儒书》、《语丛》凡 18篇的字、词、句、篇进行了全面研究。认为 ,《老子》甲、乙是表述道家原创者以道治国、“清静为天下定”思想的两册重要典籍 ,《老子》甲所提出的“道” ,是战国道家“建之以常无有 ,主之以太一”的理论依据 ,是道家本体论的发端。《大一生水》(含老子丙 )为晚出 ,似为关尹子所作 ,当是战国早期的作品。传世本《老子》晚于《大一生水》(含老子丙 ) ,将楚简《老子》甲、乙、丙的内容全部溶入 ,“建之以无常有” ,完成了道家学派的本体论的建设 ,于是便以《老子》著称于世。《语丛》比较复杂且佚简较多 ,在编排篇目时仅据简文内容对简序作了部分调整。  相似文献   

4.
正陈于柱著《敦煌吐鲁番出土发病书整理研究》2016年1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发病书》是中古稀见典籍,十多件敦煌写本《发病书》残卷的发现,弥补了中古传世文献之不足,为解决《发病书》在历史上的存在与流行提供了有力证据,有助于保存并丰富唐宋时代的文献典籍,并为中古医疗社会史研究提供了新素材。《敦煌吐鲁番出土发病书整理研究》分为文献《整理篇》和《研究篇》两部分。《整理篇》对流散于中外各收藏机构的敦煌写本《发病书》逐一进行录文、校注,尤其注重对不同收藏单位敦煌术数书残卷之间的  相似文献   

5.
在出土楚简文献中,《老子》《太一生水》《恒先》《凡物流形》四篇是战国时期楚国道家的重要文献。楚简道家四篇的宇宙本原论和宇宙生成论学说具有鲜明的楚地特色。楚简道家四篇中,都以道为宇宙的本原,而对道的称谓,又有"恒"、"太","一"、"太一"等不同的说法。楚简道家四篇的宇宙生成论有两种类型,其一是以《恒先》为代表的"概略的宇宙生成论",其二是以《太一生水》为代表的"精致的宇宙生成论"。  相似文献   

6.
楚简《老子》甲简一有“绝智弃辩,民利百倍”,释文释“智”通“知”。“智”通“知”,音zhi,动词,“知道、知识”,楚简各篇屡见(仅《老予》三篇用例就多达十九例),但此处并不然。  相似文献   

7.
郭店楚简中的儒简是孔子至孟子之间的作品,其中有多篇与子思学派相关,通过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对比考证,《缁衣》《五行》《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性自命出》《成之闻之》《六德》《语丛二》八篇当归于子思学派。郭店楚简中子思学派的作品对认识先秦儒学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传世本《缁衣》作为戴圣辑《礼记》中的一篇,其成篇年代、作者及其后的传授情况历来不详。上世纪90年代湖北出土了一批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回购了一批楚简,这两批文献中都有《缁衣》篇,证明其成篇年代不晚于战国。传世本、郭店简本、上博简本三者互证,使我们可以对《礼记·缁衣》作一番追本溯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运用训诂方法,参稽《后汉书》与《汉书》等典籍,考释《后汉书》中的四词条,或解释原书之疑义,或纠正李贤注之错谬,或有补于辞书释义之不足。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选了《论语》中的十则短文,就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作了一些阐述,语言简练,含义深远。那么,《论语》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呢?《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现在通行的《论语》共20篇,约1.1万字。每篇都从文中第一句话里节取两三个字作篇名,如《学而》、《述而》、《公冶长》等。按历史沿习的读音,《论语》的“论”字读lún。《论语》的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  相似文献   

11.
曾其海 《台州学院学报》2009,31(2):11-13,32
赵宋时代,天台宗典籍由于唐会昌法难所失而由高丽、日本复得,研习智额、湛然典籍之风兴起,天台内部因而产生不同见解。山家派采用知识论的诠释学方法,企图穿越历史时空,返回智颉、湛然原意;山外派则采用生存本体论诠释方法,把智频、湛然理论融于时代潮流。山家派知礼指责山外派的诠释是主张“一念灵知”、“直显心性”,是受了禅宗的“顿悟”说和“真心”观的影响,并在《十不二门指要钞》中点了禅宗《永嘉集》和圭峰禅师的名。这样,知礼批判的矛头越过了山外派而指向了禅宗,从而引发了一场知礼与子凝禅师的论争。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宋史.礼志》的史源,前人的观点大致有四:一是《国史》说,二是《会要》说,三是《通考》说,四是多源说。此四种观点虽均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各自又存在诸多无法解释的其他证据。在《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官私记载与《宋史.礼志》比对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宋史.礼志》的史源,很可能是《国史》、宋代官修《会要》、《文献通考》等史料价值极高的官私著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刻书中心之一的福建建阳,刊刻了大量通鉴类图书.这一刻书背景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明代历史演义大多以"按鉴"相标榜,也确实多参照通鉴类图书通俗演义而成.这些"按鉴"演义有的艺术成就不高,但是它们在明代的大量产生有其积极意义,满足了读者阅读的需要.从小说艺术和小说观念发展的角度来说,"按鉴"演义是小说艺术精致化、小说文体独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4.
帛书《衷》篇“《键》之详说”章“史记之数书”,谓史上所掌记数术之类的书,指《蓍书》、《申乾》之类.“君子齐明好道”,齐谓知虑敏捷,明谓聪明彻达,言君子知虑敏捷、聪明彻达,乐好大道.“日自见以侍用也”,侍,读为待,言以待起用.“首福又皇”,首当训为守,言守福而得休美.“龙不侍光而僮”,光读为广,大义,言龙不待大而动.“让善之胃也”,让善即让禅,为同义重复词语,礼让之义;“善而治”,当读为禅而治,即禅让而治,表现了先秦儒家禅让治理天下的思想.“□□人与蠪相以”,阙文可补“大”,疑为“□[大]人与蠪相以”,蠪即龙,以读为似.  相似文献   

15.
<韵学集成>和<直音篇>为明代章黼所撰,均成书于明"天顺庚辰"(即1460)年,后者取名为<直音篇>,易让人误认为它是<韵学集成>所有韵字的"直音篇".本文从二书的编排体例、收字和注音等方面进行比较,认为<直音篇>具有注音并非都是"直音"、以部首为序编排、许多韵字的反切与<韵学集成>不同等特点.同时,认为二书虽然存在着诸多不同,但当属同一音系,是侧重点有所不同的姊妹篇,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整的韵书体系.  相似文献   

16.
汉字中的指事字数量较少。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列出了125个指事字,并将这些指事字分为纯指事字、象形兼指事字、会意兼指事字、形声兼指事字四类。但其目录所列的一部分指事字与正文所释有相悖之处,我们将把这些指事字分别罗列,加以整理,并对其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17.
从《汉志》诸子分类说到百家异趣中的思想趋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战国诸子及其著作的思想归属,《汉书·艺文志》做出了明确的划分。后世对此有许多批评。诸子思想本是丰富多彩的,硬性把一个思想家归入某一类,削足适履在所难免。放开看去,诸子思想之间本来就存在着许多融通之处,儒、墨、道、法、名、阴阳诸家思想交互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思想趋同是战国时代百家异趣主旋律中的一个重要音符,纯而又纯、绝对对立的两派思想本来就不存在。从庄子、荀子、韩非子、司马谈直到班固,上古时代的学术批判有认同,有别异,别异的任务重于认同,而别异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排斥异己乃至于消灭异己,因此对诸子之间的思想趋同自然不太留心。趋同与异趣并行不悖,这才是战国时代意识形态领域里的真实景象。共同的社会历史性是思想趋同存在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汉志》所载《高祖传》十三篇亡,但其轶文多存在类书、汉代文集及史书中,本文着重从这些类书和文集中勾辑出《高祖传》之轶文;其次,探讨传、纪、起居注、着纪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高祖传》以及与其并列出现在《汉志·儒家类》的《孝文传》同《穆天子传》一样皆是起居注类。最后,探求《高祖传》的目录编次问题,对于这个前人多有争议的问题,根据对辑出的轶文进行分析,认为《高祖传》以及《孝文传》乃是从《汉志·春秋类》中《汉着记》裁篇别出的,是一种别裁之法,而非班固的讹误。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研讨了《资治通鉴》(三国部分)的史源问题。《资治通鉴》在抄录、删削、改编《三国志》史料过程中,基本忠实于原始史料,其中不乏极其精到的概括,然而也存在不少错失。  相似文献   

20.
季清大儒王先谦终生致力于文献典籍的整理编辑校刊工作 ,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集众说学者 ,一生之中刊刻书籍 4 0余种。其版本可分为书院刻本、局刻本、家刻本。王先谦十分重视版本校辑工作 ,所刻印的书籍校勘精确 ,刻印精良 ,为清代晚期刻本之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