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对女性作家的小说改编后的电视剧往往消解原著中的性别意识,回归到既定的性别形象和性别关系图式。由于创作者不同的社会性别观念和意识,在文本叙事中会体现出不同的性别视角。本文以《橘子红了》为例,通过对小说和剧本两个文本进行细读。从聚焦选择、人物描写、人物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文本的叙事学分析,揭示文本中隐藏的性别视角,分析不同性别视角下文本的性别内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女性主义叙事切入,围绕细节描写、女性视角、改写与改装三个方面对张爱玲的小说文本进行分析,论述张爱玲小说是如何从叙述方面消解父权制语境的权威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标倡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在探讨小说主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一元解读的禁区,除了从社会历史视角进行解读外,还可从文化视角、形式视角、心理学视角、人类学视角等角度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小说的主题。为了避免对小说主题的任意解读,教师要把握好多元解读的"度",注重整体把握,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小说叙事是一个紧密而复杂的系统,对小说文本的视角分析是现代叙事学很热门的一个研究点。《雪地里的期蝴采用了不定点内聚焦的叙述方式达到了独特的叙事效果。本文试从老人的内聚焦视角、狼的内聚焦视角以及内聚焦视角的局限及其弥补三个方面加以论述这篇小说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标倡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在探讨小说主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一元解读的禁区,除了从社会历史视角进行解读外,还可从文化视角、形式视角、心理学视角、人类学视角等角度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小说的主题.为了避免对小说主题的任意解读,教师要把握好多元解读的"度",注重整体把握,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小小陌生人》是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莎拉·沃特斯的第五部小说,小说从乡村医生法拉第的视角,用第一人称讲述了百厦庄园古宅中发生的故事。文章采用苏珊·弗里德曼(Susan S.Friedman)的空间化叙事的文本解读策略,从水平叙事轴和垂直叙述轴两个层面剖析小说是如何建构一个关照作者、读者、文本、其他文本及社会历史语境的多维的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7.
柏拉图"洞喻"之说阐释了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真与伪的二元对立关系,可以用来拓展研究小说文本的理论视角。爱尔兰当代著名小说家艾玛·多诺霍在其小说《房间》中利用五岁男孩杰克的不可靠叙事,讲述了杰克在"房间"内外的认知变化与发展,该小说可被视作柏拉图"洞喻"理论的形象化文本注脚。"房间"作为象征意义上的洞穴,体现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路径轨迹。从"洞喻"视角研究文本,既丰富了从柏拉图"洞喻"理论视角对文本的解读,又有助于多角度完善多诺霍小说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小说、诗歌等文本的赏析开辟了新的视角。意象图式对看似不相关请求模式背后一致的认知机制有一定的解释力,从意象图式视角分析《乔家大院》中的直接请求语,找出实施直接请求策略的动因,有助于读者在更深层次上理解言语行为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好地了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提高对作品的鉴赏力,从而为小说文本的解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爱玛》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经典之作,其精湛的叙事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一直吸引着读者。本文从认知诗学的视角出发,运用心理空间理论分析《爱玛》中多元叙事视角的认知识解的心理运作机制及视角转换的认知叙事功能,分析读者如何对叙事视角转换及其意义建立心理表征,并由此领悟文本更深层的主题内涵。通过阐释文本叙事的深层认知机制和读者的认知理解过程,可以更好地展现小说艺术光彩,增强读者对于小说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文本批评的角度入手,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对小说《勒波雷拉》的叙事特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小说《勒波雷拉》的叙述特点主要体现在零聚焦视角的限制、心理现实主义运用以及非叙事性话语意义的含混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邱畅 《文教资料》2012,(16):19-20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的经典作品,目前对这部小说的评论主要集中于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和纳博科夫的写作特色方面。黑色幽默小说继承了法国存在主义及荒诞戏剧的内容和基调,体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心和思考。文章抛弃传统的评论视角,从黑色幽默的角度分析小说,即从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艺术特色入手,通过分析小说的叙事语气、叙事技巧和文本形式中的黑色幽默因素,得出《洛丽塔》是一部典型的黑色幽默小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小说《暗夜行路》是日本白桦派作家志贺直哉一生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以弗洛伊德的相关理论作为阅读和批评的视角,从小说文本入手,阐释主人公时任谦作在无意识深处所具有的俄狄浦斯情结,试图对小说的文学文本提出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从法国翻译家安托万.贝尔曼和我国翻译家鲁迅的翻译视角出发,通过比较两者对异化理论的解释和文本分析,得出在文学翻译尤其小说翻译上异化翻译是优化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厄休拉·勒奎恩的《一无所有》,试图通过分析奥多、茹拉格、维娅和塔克维这四位主要女性角色,发掘小说中的朴素女性主义观。小说文本呈现了消除性别的绝对"平等"的社会,是社会意义上的雌雄同体。  相似文献   

15.
周阿敏 《文教资料》2012,(32):76-79
新世纪乡村小说创作已经走过第一个十年,产生了大批优秀的小说文本,与之相对应的文学研究却呈现重视不足的境况。本文从文本主题的解读、文本形式的发掘、多元研究视角的突围三个方面,对新世纪乡村小说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新世纪乡村小说研究的前景和潜在空间。  相似文献   

16.
英国作家拜厄特的《占有》以其丰富庞杂的宏大叙事、抽象的时空观和近乎完美的艺术表现被一致看成其代表作。以空间解读的视角,分析小说中的空间意象和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发现正是小说中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实的并置和重叠、交错和互动,构成了小说充满张力和魅力的想象世界。《占有》的文本结构和叙事有意打破故事的线形发展模式,采取了共时性的叙述模式,通过多重叙事、多维视角、主题重复、多元文本等形式的精心建构,使小说的涵义从确定到不确定,结构从封闭到开放,阐释由单维到多维,从而取得了小说叙事的空间化效果。空间书写不仅拓展了小说的景深,也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叙述视角"是理解小说的关键因素之一,其选择不仅直接影响作品的结构与内容的表达,也关系到读者对作品的接受情况。运用叙事理论与具体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全知叙事、限制叙事、纯客观叙事视角进行深入的探讨,叙述视角不仅具有结构功能,更具有意义内涵;不仅是形式的表达,更是内容的呈现。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作家对叙事视角的探索与运用,呈现了文本形式和故事内容相互依存的意义与价值,体现了作家独特的艺术眼光与审美敏感。  相似文献   

18.
爱·伦坡小说内容怪诞诡谲,风格多变,其小说的主题更是复杂多样。本文主要从神话原型的视角,通过对具体文本的分析,探究爱·伦坡小说中逃离"情结"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9.
刘迪 《海外英语》2014,(9):133-134,140
小说《阿Q正传》作为中国和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其英译本亦千差万别,而现有的研究较少通过叙事学、文体学结合研究其翻译的文体学特征以及导致译本差别的原因。由此,该文应用双语平行语料库,以《阿Q正传》两个英译本为例,从人称代词主语转换和叙事视角转换两方面,对译文与原文进行翻译文体特征的比较。研究发现:汉英小说翻译中,无论译出或译入,人称代词主语在数量和频次上都有所增加,同时都呈现出语际显化的转换类型。但从译出和译入视角考查发现,对比于译出文本,译入文本的显化程度更高一些;叙事视角方面,译出文本倾向于保留原文中的客观视角,译入文本则多采用主观视角。  相似文献   

20.
本文借鉴新历史主义的视角解读《白鹿原》 ,依次从三个方面展开对作品分析 :小说的意义是在特定历史语境中显现的 ;小说本身是历史文本性的一种具体体现 ;小说中异己意识形态因素的存在与化解 ,起到了加强主导意识形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