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纽曼的大学教育目的观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纽曼的高等教育思想深刘影响了19世纪以来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其注重进行心智训练和理智培养,并强调大学教学的重要性,主张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和自由教育.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的定位与价值逐渐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对纽曼的大学观、知识观与自由教育观中所体现的大学教育目的观进行提炼,并以此为指导,探讨了目前我国大学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创业教育是集知识、精神、能力三个方面同步进行、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 ,而其中“精神”的培育则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它本质内涵着探寻自然、求真的科学精神与探寻人世、求善的人文精神。两者交融互补 ,保证了人类实践发展的正确取向和成功 ,是创业者开拓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与培育是当代大学创业教育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3.
约翰·亨利·纽曼是19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杰出的大学教育思想家,自由教育的伟大倡导者。本文对纽曼自由教育思想通识性、宗教理性、非功利性三个核心特征进行了分析解读,立足当代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阐述了自由教育思想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众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教育长期以来受"智育至上"、"经济至上"、"国家功利价值第一"等观念的影响,导致以陶冶人格、开阔视野、传承文化等为旨要的广博的文科教育的衰落,造成人文关怀、社会理想的沉沦乃至大学生社会价值感、道德感的普遍降低.寻求并实践真正的大学精神,培养通才,是大学教育之目的,也是我国杰出人才培养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和长期保障.  相似文献   

5.
大学自由教育的衰微及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向来被公认是传授人类最高知识的殿堂,担负着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重责。随着现代大学教育理念的转变,传统的大学自由教育精神不断衰微,表现为受教育者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和批判精神,难于冲破权威的设计、操纵和灌输,局限于狭窄的专业化知识,缺失道德和人文关怀等。大学充斥着功利和消费主义倾向,不知不觉中成为社会化、政治化和市场化的服务站。回归大学自由教育最好的途径就是对经典著作的阅读和研习。  相似文献   

6.
许多中学生把考大学作为终极目标,而大学新生入学后往往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此时大学新生教育就突显出其重要性。良好的新生教育方式将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做好铺垫。本文对大学新生的学习、思想、管理、生涯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大学的教育目标规定着大学教育的方向,大学的理想和使命主要通过教育目标来体现,而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和媒介是课程。课程设置的好坏是大学教育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由于理想与现实的相互转化、成人与成才的相互融合、人文与科学的共同指向,使得教育目标与课程互为依存统一。  相似文献   

8.
教育质量是教育本质规定性的纯真程度,是教育的生命。教育数量是具有一定程度本质规定性的教育活动的扩展和普及程度,是接受教育和教育形成人的多少。教育质量与教育数量相互对应,应该相互协调统一,但也可能相互矛盾。不同时代和社会对教育本质的规定和数量要求可能不尽不同,最终形成的教育本质的纯真和数量规模有不同程度和特点,但形成德才兼备的人是教育本质的最高或最纯真规定。提高教育质量和扩大教育数量,使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是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最高理想、永恒追求和主题。基本质量稳定提高,最高质量提高乏力;平均质量稳定提高,结构质量优化不足;价值追求等软质量影响科技、文化创新等硬质量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与高等教育质量缺乏协调影响整体教育质量提高,知识质量不低,能力质量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质量不高,是当代中国教育质量的基本状态。降低功利化追求、抑制应试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方式;明确学习方向,增强学习兴趣、动力和创造性,形成追求卓越、超越和永恒的理想目标;变革教育质量观,从提高教育内容质量、过程质量、方式质量及其管理质量做起;实现平等和效率相促进的教育公平目标,普遍提高民族素质;变革教育评价和选拔任用人才制度;使社会价值追求与教育价值追求相互促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雅斯贝尔斯是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什么是教育》是其论述教育的代表作。他认为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的交流活动。教育的本质是精神的,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是对终极价值和真理的虔敬和追求,而不是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他提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以促使学生自由发展。他认为大学有四大任务:研究教学和专业课程;教育与教养;生命的精神交往;学术。他的教育思想也有一种过于理想化的色彩,但对教育发展仍不失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目的是为了使受教育者的人性境界得到提升,实质是人性教育,核心是人文精神的培养。现在社会普遍重视和推广人文教育,却不知其实早在西周时期进行的六艺教育就已经从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教育精神贯穿着人文精神的培养,由此看来,中国的人文教育史源远流长,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