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朱学艳 《成才之路》2010,(36):I0021-I0021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开展课堂讨论,收到了如下效果:  相似文献   

2.
郑书兰 《考试周刊》2009,(52):164-164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学习,使其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6.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能否组织好课堂讨论直接  相似文献   

8.
<正>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  相似文献   

9.
讨论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学生不是机械地接受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高中历史课上的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本文主要介绍了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田茹 《考试周刊》2014,(9):120-120
<正>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学习,并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要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一、对命题技巧的研讨(一)注意命题的综合性。如:"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  相似文献   

12.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3.
<正>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一、教师必须充分掌握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比如,对高中学生则可设计侧重分析、理解、综合、应用、评价及包容量大、角  相似文献   

14.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交流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高中历史教学也一样,很多问题要通过讨论在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探求真理。它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中解放出来,自主探究、自主探寻真理。在此,把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些想法和做法说出来与同仁们交流,敬请同志们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6.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讨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廖其法 《考试周刊》2011,(14):67-68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激发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研究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通俗地讲,"探"是探本求源,探求真理;"究"就是研究、研讨。  相似文献   

18.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堂讨论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的“满堂灌”.学生在讨论中增加了对知识的求知欲望,通过讨论,掌握历史知识的内涵和真理。  相似文献   

19.
张小艳 《教师》2011,(17):45-45
长期以来,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关系是给予和接受的关系。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新课改向这种教学过程提出了挑战,它倡导师生之间知识的传递是双向交流和驱动的过程——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即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的"索求者"。笔者认为在生物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张锦红 《考试周刊》2011,(47):121-122
近年来,在英语教学中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工作者关注的话题。本文介绍了教师如何以"金字塔"模式进行英语教学。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而促使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