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将音乐传统歌唱教学与现代歌唱教学进行比较、思辨的方法,强调要切实处理好继承与发展、教唱与歌唱、内容与过程、过程与结果、合唱渗透与歌唱教学、放与收等关系,以免走进歌唱教学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歌唱状态的松与紧的把握 ,是歌唱中的关键问题。正确把握歌唱中松与紧的状态 ,就可以减少发声训练中的盲目性。在教学中 ,学生往往把该放松的部位弄得很紧张 ,而把该紧张的地方又放松了 ,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做到有控制的紧张和有控制的放松 ,使松与紧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是提高声乐教学的一个捷径。现将我学习声乐和教学声乐过程中歌唱感受和经验归纳、撰写出来 ,请教方家  相似文献   

3.
歌唱技能教学是一种高难技能、复杂技能的传授与获得。因此,歌唱技能教学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呈多级台阶式的发展过程。学生初学时好像并不难,达到一定程度就会长期地停滞不前,这就是高难技能教学过程中所谓的"第一级高原困局"。——歌唱技能教学"第一级高原困局"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一位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与学生对此问题都不会感到陌生。如何才能实现对歌唱技能教学"第一级高原困局"的突破与超越,在技能水平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提高,是每一位从事声乐教学师生所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从教学理论上对这一问题的形成原因及破解之法进行深入探讨,对歌唱技能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声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歌唱者只有以真挚的情感表现艺术形象,才能让听众得到完美的艺术享受.在歌唱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需要配合默契,学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会感染教师,让教师的教学更加兴奋;反之,教师的兴奋和鼓励会让学生更加爱学,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歌唱的“教”与“学”中情感培养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5.
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学生乐于接受和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最易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充分发挥与表达他们的内心情感。笔者从事多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及课内外童声歌唱训练,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采用"四融法"来进行歌唱技能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一、听为先导,融歌唱技能教学于听觉训练中歌唱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聆听是歌唱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音乐教育新体系已经改变了广大音乐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音乐教学新体系"新"在其双基目标,即"新双基"。"新双基"具体是指要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获得基本音乐情感体验和基础音乐活动经验。歌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在音乐教育新体系下怎样进行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呢?毋庸置疑,只有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夯实音乐教育新体系下的"新双基",才能全面实现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的"新飞跃"。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浅显论述音乐教育新体系下的初中歌唱教学。  相似文献   

7.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先有意识后有教学,即必须树立一种正确指引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和歌唱的意识。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意识是歌唱的动力源泉,正确的意识是歌唱的成功导引,因此必须先有意识后有歌唱。而意识的共性与个性培养更是声乐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浅谈歌唱状态的“放松”与“紧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歌唱的方法也就是学习如何控制和支配本身发声器官运动的方法。人体发声器官的运动状态和其它事物一样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放松”与“紧张”是最为典型的一对。在歌唱训练的过程中,“放松”与“紧张”这一对矛盾贯穿始终,正因为这样,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是经常不断地提醒每个学生“不要紧张”,强调着“放松”。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学是一个多层面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而“听”与“唱”则是这多层面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唱”与“听”是相辅相成的。在高中音乐欣赏中既要重视学生的鉴赏,更应注重教师的范唱和学生的歌唱体验。  相似文献   

10.
歌唱是一门靠演唱者思维操作和控制的艺术,歌唱"感觉"体现在歌唱者对嗓音的把握和对音乐的体验。声乐教学是技巧提升的关键环节,也是一种歌唱美感创造的心理过程,需要调动学生积极的感觉参与,歌唱感觉是全面艺术修养的体现。声乐教学需要培养歌唱者对声音的审美观,才能获得完美的歌唱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1.
浅谈歌唱中“松”与“紧”的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中“松”与“紧”的把握是歌唱整个过程的关键,在吐字、音色、呼吸、声带发音、演唱中的情绪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均存在“松”与“紧”的对比调节问题。本文着重从歌唱中的呼吸、咬字、音色调节、演唱情绪等方面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歌唱中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歌唱效果。因此,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表演中,除了要把握歌唱的技能之外,还要重点把握歌唱心理。"美感"和"快感"是歌唱心理中很重要的两种状态,对歌唱极为重要。没有"快感"的"美感"是干瘪的,没有"美感"的"快感"是低俗的,因此,在演唱时要兼而有之,要把握好两者的度与关系。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美感"与"快感"的理解和认识。一、美感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美感"与"直觉"意义相近,"美感"经验可以说是"形象的直觉"。打个比方,就好比一件物品或一幅画  相似文献   

13.
声乐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师范院校声乐课教学目标不同于普通艺术院校表演专业。后者是为专门培养歌唱演员的,前者主要是为普通学校培养音乐师资,要求其掌握必需的歌唱理论知识、歌唱技能技巧及歌唱教学能力。因为培养目标的不同以及因扩招而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师范院校的声乐课教学形式在“一对一”的传统教学形式基础上又增设了集体课教学。尤其是在中等师范学校,声乐课教学以集体为主。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可以证明,集体课教学形式与“一对一”教学形式在声乐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一、集体…  相似文献   

14.
歌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表现,而注意作为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歌唱与发声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演唱和发声的全部过程中,都必须有注意的品质伴随,因此了解注意的品质,并充分利用它进行声乐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声乐艺术不仅仅是一项生理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心理活动,其中心理因素对歌唱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好的歌唱行为会有效调整歌者的不良心理。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学生个体不良情绪对歌唱状态的干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实现歌唱的"身心和谐"。"身心和谐"的歌唱理论,要求我们在歌唱的过程中,"以人为本"从整体上去看问题,把握方向,把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有机结合,以达到歌唱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16.
冯路 《儿童音乐》2014,(8):56-59
正歌唱是艺术,艺术的本质是审美。加强歌唱教学的文化意蕴,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要使歌唱教学尽可能地具备审美品格。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美,并学会表现音乐的美。为在新的课程背景下极具审美地完成唱歌教学任务,我们尝试构建与之相适的"小学音乐审美式唱歌教学模式",本文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一、问题的提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或活动程序。音乐教学模式就是音乐教学过程模式化,它体现了教学的组织、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教材的组合等教学思路,能将音乐教学理论直观化、简单化,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7.
"字"与"声"的关系问题是声乐歌唱中的一对矛盾,也是声乐教学与演唱中所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对于这矛盾的解决,西方美声学派与中国传统歌唱理念不同,解决的方法各异。民族声乐是中西声乐艺术结合的产物。在与外来文化融合的过程中立足于本土。民族声乐教学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声乐人才之双重责任,故在教学中更应体现出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幼儿园歌唱教学开始关注幼儿在其自然游戏状态中的歌唱学习,这也是教学游戏化对幼儿歌唱教学领域的必然要求。如今的问题是,对于歌唱教学游戏化的理解,许多教师仍习惯于将"游戏"与学习剥离开来,认为幼儿必须在"正正经经"地学会了歌唱之后,才可以得到最后欢欢喜喜游戏的"犒赏"。当然,其中也有可喜的进步,就是许多教师开始考虑在教唱歌曲的环节丰富练  相似文献   

19.
歌唱时“大脑”是歌唱的总指挥,“想象思维”在歌唱过程中操控着各发声器官。积极、科学的“想象”有助于歌唱。文章论述了歌唱时“想象”在呼吸状态中起到的重要调整作用;在追求“美好的声音”过程中创造性地想象有利于歌者找到最佳的歌唱状态;歌唱中的“想象”,是情感表达的先知先觉,预示着歌者的演唱是否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0.
黄银娥 《中国教师》2014,(Z1):160-161
目前初中的歌唱教学不容乐观,边缘化现象仍严重。歌唱是最能走进音乐的方法之一,关于歌唱教学,笔者认为可以"定位导航,要素丰润,重塑心声"。即:研读每首歌,找寻好方法;细节扣要素,体验情韵美;重整体感知,体验再升华。从而实现歌唱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