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诵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诵读课该怎样来上?我认为诵读课的特色体现在"精气神"三个字上:诵读课的内容要精,诵读课要学会美读,诵读课的神在于对文本的把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唐嫒媛 《语文天地》2011,(12):20-21
在新课改背景下,诵渎教学仍存在很多误区,如:把朗诵理解成了背诵,把背诵的熟练度与默写的准确性作为衡量诵读教学成效的唯一尺度;诵渎的范围、方式选择不当;语文课上朗读成了必有的环节,但缺少点拨指导,流于形式;等等。有感于此,笔者以为要理解诵读教学的内涵,课堂上的诵读要适度、精当,并且要抓好平时的诵读与积累,以课下促课上,二者相结合,才能创造成功的诵读教学。  相似文献   

3.
<正>一、诵读课,课堂环节要简单不繁复一堂好的诗词诵读课应该以诵读为主线,在诵读中穿插赏析,课堂活动环节简单明了。不能繁杂琐碎,环节之间衔接自然紧密。一堂课40分钟,要让教学内容丰实,学生活动充分,教学环节就不宜太多,尤其是诵读课,教师教学设计时应删繁就简,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入朗诵者的角色,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在课堂中有充分的诵读体验并获得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候课,即等候上课,小学生一天要上6节课,每天的候课时间就有12分钟。我们不妨把这些零打碎敲的时间利用起来,组织和引导学生在课前两分钟里自主开展诵读活动,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诵读的内容为:每周积累至少4个成语,2则名言,1首古诗,1个优美片段。  相似文献   

5.
诵读课也是教学的最常见的课型,我认为一堂好的诵读课,就是以诵读为主,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乐于读,乐于诵,乐于思,乐于听,创设读的意境,营造氛围,基于对内容的理解达到朗读的最高境界,声情并茂,口诵心悟,在朗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在学习古诗时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因此,在教学四年级上册20课<古诗两首>时,我确定古诗教学的重点是:在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情景.  相似文献   

7.
董玉奇 《教师》2012,(27):25-26
长期以来,部分语文教师对诵读课的认识不到位,造成了学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不注重语言表达,忽视诵读的重要作用,使诵读课成了“哑巴课”。诵读课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就加强中学语文诵读教学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申亚娟 《学周刊C版》2014,(6):162-162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诵读课是指以诗文,尤其是古典诗文为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积累语言,最后达到将古典诗文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类阅读课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诵读课得不到重视,实效不强。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特别对诵读课的特点进行了简要梳理,希望能对优化小学语文诵读课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9.
诵读让孩子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人对自然生命的关心,对劳动的尊重,对朋友情谊的珍惜。本文从发现诵读课中的美,到创设诵读课中的美,最后内化诵读课中的美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在低年段诵读课教学中让美浸润到每个孩子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正"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诵读课是指以诗文,尤其是古典诗文为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积累语言,最后达到将古典诗文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类阅读课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诵读课得不到重视,实效不强。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特别对诵读课的特点进行了简要梳理,希望能对优化小学语文诵读课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诵读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课、口语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口才的表现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诵读的意义入手,就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诵读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和人们对多年来语文教学失误的反思,诵读越来越受到重视,课上,学生的读书声也开始多起来了。现在的问题是,要加强对诵读的指导;否则,读是读了,却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结合多年来的语文教学,我认为指导学生诵读  相似文献   

13.
我从 1999年下半年开始给学生专辟诵读课 ,现将个人对诵读课的有关做法和思考总结如下。一、自由诵读 ,整体感受。每上一课 ,即使课前有预习 ,我也要让学生先自由诵读一小段时间 ,一方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另一方面也可营造学习气氛 ,有人听课时还可缓解紧张心理 ,酝酿师生情绪。这个环节我一般要求学生自由放声地读三遍 :第一遍 ,慢读 ,对照注解 ,读通文句并存疑。第二遍 ,中速 ,读顺文句 ,思考基本读法。第三遍 ,快读 ,尽自己最快的速度读完 ,连贯绵延 ,一气呵成。当然 ,前两个环节往往会在预习中完成。有了这三遍诵读 ,学生对课文就比较…  相似文献   

14.
正临近期末,学校要求任课老师写一份诵读课总结。回首一学期来,我带领孩子们在诵读课上尝试了各种方法,可谓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一切"为我所用"。孩子们享受着经典诗文的乐趣,背诵了不少诗文。其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正欲下笔,忽又计上心来:何不让孩子们来写呢?从学生的角度来总结诵读课怎么学的?学到了些什么?看看学生眼里的诵读课究竟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诵读教学高度关注,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各部分均对诵读教学作了全新的表述。笔者认为诵读指导课是内涵深广、形式丰富的课程,应该呈现出课型多样化的特点。但综观若干节诵读指导设计课或常态课,发现课型结构大同小异,教学设计形式单一、结构僵化。课型设计应该依据教学内容而定。诵读指导课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在学习古诗时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因此,在教学四年级上册20课&lt;古诗两首&gt;时,我确定古诗教学的重点是:在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情景.……  相似文献   

17.
<正>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基础,也是重点。根据课标要求,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用字,满足其阅读和简单书写的需求。从课标来看,小学生的识字需求量很大,单凭课堂上简单的传授显然是无法达到目标的。如何提高效率,丰富学生的识字量,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苦苦探索的问题,现根据自身的经验谈谈体会。一、一读二用,反复诵读诵读识字,顾名思义,就是采用诵读的形式,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18.
一、诵读———文言文入门途径古语云 :置之齐则齐语 ,置之楚则楚语。学习语言 ,就是到什么地方说什么话。学习语言须从口语训练入手。这大概是学习语言的普遍规律。文言 ,是在古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 ,有很强的可读性 ,通过诵读 ,许多词、语、句、篇都会装进头脑里。诵读是文言文入门的一条正确途径。二、诵读课的一般进程1、诵读的准备一般应在课前预习中完成 ;在特殊情况下 ,也要占用少量的课堂时间 ,以不超过 15分钟为宜。课前预习在诵读课教学中十分重要 ,因为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要用于…  相似文献   

19.
诵读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是由于缺乏正确认识以及指导等因素,诵读教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结合初中语文诵读教学中呈现的不足,结合具体的课例对诵读教学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对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没有积累,就没有写作,积累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下面,笔者就写作积累谈谈在教学巾的一些实践. 一、利用诵读做好积累 新课改实施以来,由于学校都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使得语文课少了,学牛用来诵读的时间也少了,单凭课堂的诵读是远远不够的.于是,笔者就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开设了"经典诵读"栏目.每天上课前五分钟由一名学生到讲台上,或朗读或背诵自己选择的精彩的片段或诗文,并说明喜欢的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