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宋代是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和理教形成到成熟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一时代人们的道德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夷坚志》是宋人洪迈的一部巨著,其中记录了大量的福报故事,为后世提供了关于宋代社会道德规范的丰富历史资料。本文通过对《夷坚志》中的福报故事统计分类和逐类分析,从而了解宋代社会道德伦理规范以及宋人的道德价值观较宋之前的新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南宋大学者洪迈编纂的《夷坚志》是中国文言志怪小说中最大的一部,是宋代文言小押说的代表。因其卷帙庞大,不便披览,宋代就有了几种选本,叶祖荣的《分类夷坚志》即为其一。因宋以后《夷坚志》散佚太多,因而叶本就成为通行本。叶本在《夷坚志》的版本、校勘,辑佚、补证方面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在中国小说分类学上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对后代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夷坚志》是宋人洪迈的一部重要的笔记小说,其中涉及到了宋代少年儿童的诸多社会问题,尤以宋代少年犯罪最为突出。分析研究宋代少年犯罪的一些类型及其原因,对更有效地保护少年、惩治少年犯罪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琼玲 《考试周刊》2012,(13):28-29
洪迈的《夷坚志》广泛地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了解宋代社会思想形态的有益资料。不孝、杀生、背信、弃义等行为均会遭受恶报,这是儒家传统伦理道德与佛教报应思想的融合,反映了作者借佛教报应观劝诫人们改恶向善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5.
《夷坚志》是宋代一部著名的志怪小说集。它是由享有“文名满天下”之誉的南宋大学者洪迈编撰。还在该书未全部告成之际,便已风靡当时,因此,自它问世后,历元、明、清直至近代,官私刻本,经久相传。但因其卷帙浩繁,刻印至艰,而散佚过半,其中以中华书局1981年整理出版的《夷坚志》,广加搜罗补订,堪称最优。兹就仅所剩的一半内容看,虽多系神狐鬼怪,异闻杂录、吉详梦卜等荒诞不经之事,但无意中却反映了宋代城乡各阶层人们的经济活动,尤以城市中的富商大贾、高利贷者、大小业主与形形色色的小工商业者及雇  相似文献   

6.
洪迈,字景卢,号容斋,谥文敏,是南宋高、孝时期著名的文臣.他曾进起居舍人,知制诰,奉命使金,可谓是当时政坛上十分活跃的人物.洪迈著作颇丰,有《容斋五笔》《万首唐人绝句》《夷坚志》《野处类稿》等行于世,诗词歌赋、小说杂事及经学史学等领域均有涉及.然而,学界对洪迈的关注多侧重于其在史学领域的成就,及其《容斋五笔》和《夷坚志》两部笔记,专门考察其诗歌创作的研究十分之少.  相似文献   

7.
《夷坚志》是我国古代文言志怪小说中的一部大作。多数学者认为《夷坚志》体现出较为浓厚的理学色彩,而王瑾《(夷坚志)与理学关系新探》一文则认为《夷坚志》不少地方表现了与理学相异的旨趣。从尊重文本事实的角度出发,细读文本,并结合艺术创作心理分析,洪迈的《夷坚志》不仅折射出理学思想,而且还存在人物的客观思想与编撰者的主观思想断裂的现象。文本所体现的理学观念当与洪迈本人的伦理道德观区别视之。  相似文献   

8.
洪迈的《夷坚志》虽然是一部文人书写的文言小说集,但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民间文学的叙事特性,即真实性、传承性和奇异性。根据洪迈在《夷坚志》各志序言中的叙述,民间性的叙事特点可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即"信"、"传"、"奇"。《夷坚志》里的绝大多数故事都具有"信"而"奇"、"奇"而"信"的民间性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9.
宋代洪迈撰写的志怪小说《夷坚志》,在高丽时代就已经传入于韩国。高丽时代忠烈王时文臣秋适所作《明心宝鉴》《正气篇》中引用过的《夷坚志》文句,即可证明传入的事实。此外,《青庄馆全书》和《五洲衍文长笺散稿》等书里,有《夷坚志》传入及其他事项相关的记录。目前,韩国的《夷坚志》板本,大部分都是以清代板本为主流。文献记录当时的板本可能已失传。其中,令我们注目的板本是日本木版本(8卷8册)。它是释齐贤评,元禄6年(1693年)刊行本,现收藏于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非常值得研究。《夷坚志》传入韩国后,特别是在朝鲜时代,为韩国文化各方面带来了不少的影响。其具体影响可见于教育、医学、民间故事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宋代的太湖平原农业发达,当地农民在土地上精耕细作以求尽地力来维持生计。但由于北宋中期以后人地矛盾的不断尖锐,单纯依靠农业生产已不能满足家庭的生活开支,一些占有"尺寸之地"的农户更是出现劳动力的间歇性闲置,这也使得农民或从家庭内部着眼调整生产结构或转为"他业"来贴补家用,走上兼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南宋洪迈所作《夷坚志》记述了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社会百态,其中关于僧人的记述尤为丰富,书中描述的僧人活动空间非常广泛,社交比较活跃,从事活动丰富多样,对此时人亦有不同议论。通过对该书相关记述的梳理,以更好地了解两宋时期的社会状态尤其是该时期僧人群体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夷坚志》与南宋江南密宗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密宗作大乘佛教的一个派别传入中国 ,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 ,在唐代开元年间鼎盛一时 ,受到最高统治者的青睐。许多学者认为 :由于密宗与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存在着根本性的冲突 ,它在开元之后不久 ,很快就夭折了。其实 ,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密宗并没有因为武宗灭佛而消亡 ,它在民间依然拥有大量的信徒 ,时至宋代依然如此 ,特别是在江南则更为兴盛 ,洪迈《夷坚志》对此多有记载  相似文献   

13.
宋代温州瑞安许峰曹氏家族,自南宋绍兴二十七年曹逢时首登进士第始,相继产生50位进士(文科27名、武科3名、特奏名20名)、5位侍郎,是温州士大夫家族的典型。卢良秋《温州瑞安曹村进士数考证》谓曹村共出进士82位,为中华进士第一村。该文考证失实,统计的数字并不准确,误将乡贡进士、漕贡进士等都计算在内。本文据清孙衣言《东瓯备志长编》中《曹氏门阀》一章及其他有关史料,对曹逢时生平略作考索,订正《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之误,并对曹氏家族的宋代科第仕宦史实作一考辨。  相似文献   

14.
顾农 《天中学刊》2012,(1):69-74
根据鲁迅先生手抄本《曹植碑》,可以了解到关于曹氏家族先世的若干信息。杨修、丁仪、丁廙都是重要的建安作家,他们因为拥立曹植先后被杀,反映了宫廷政治的残酷性。  相似文献   

15.
宋代浙江地区城镇人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浙江城镇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镇商品经济的繁荣,推动了该地区城镇的发展。同时,由于人口增加,使该地区城镇居民结构日趋复杂,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尤其是工商业人口的增加和流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该地区城镇发展的水平和城镇居民贫富分化的加剧。  相似文献   

16.
在台湾和香港,张謇的著作被先后出版和重印。在台港学术界,对张謇的思想及其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的活动,所从事的工商业等,不断地续有研究。这些研究常常展示了不同于大陆学术界的探索重心和别样视野;而早年迁居台港的张謇的一些亲朋乡党、门生故旧或其同时代人留下的对张謇及其事业的记述和有关文物,也可补大陆史料的阙如。  相似文献   

17.
考订夷坚甲志的成书时间,对于确定《夷坚志》的始撰年月非常重要。于此,历来有两种争议:一说在1162年,一说在1161年。具体而准确的说法应是1161年年末。  相似文献   

18.
洪迈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夷坚志》是其创作的我国篇幅最大的笔记小说集。《夷坚志》体现了志怪类笔记小说的“简”而“粗”的特点。为何在唐人传奇出现后,笔记小说仍保留其特有的范式,仍然长盛不衰?本文以为是缘于笔记小说的创作特点类似于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19.
《夷坚志》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部文言小说集,集中有许多侠义小说,这些小说多以宋金战争为背景演绎故事,塑造了女性侠、文人侠、士子侠、市井侠等类型众多的侠义之士,他们的侠举义行不局限于为市井细民打抱不平,有时涉及国家与民族利益,融入了他们的爱国之情,从中可以看到,宋人的侠观念更宽泛了,侠内涵更丰富了,侠文化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