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影片《胭脂扣》、《人在纽约》、《阮玲玉》构成了导演关锦鹏的女性三部曲。在这些影片中,体现了作为一位男性导演对女性主题的深刻的人文化的关注,对女性的欣赏甚至膜拜,同时他还善于运用各种细腻圆熟、精雕细琢的手法对女性的喜怒哀乐进行书写,构成了独特的女性化的话语诉说,为这些女性谱写了属于她们自己的哀歌、悲歌和挽歌。  相似文献   

2.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墨西哥裔女性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代表作。这部女性发展小说描写了墨西哥裔美国女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境况。作者以一种儿童的"沉默"来反映自己生活周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表达了摆脱传统西裔女性悲剧命运的决心。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A4):23-24
女导演徐静蕾执导的热播女性电影《杜拉拉升记》中的女性形象绽放出当代职场女性特有的时代风采。她们在职场苦苦打拼,追求事业爱情双丰收,自由洒脱,完全超越传统影片中男权文化对女性形象的模塑,在妇女解放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对今后妇女解放发展进程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战争影片从来都是电影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表现题材。通过对战争中残酷、血腥场景的再现来达到对战争的斥责是战争影片中惯用的模式。但一部出自女性导演之手的小成本战争影片《拆弹部队》却打破了这种常规模式:她大胆的突破传统观影习惯,突出战争丰富深刻的意义,凸显独特的纪实手法,将一部别样的战争影片展现在我们眼前。也让我们对战争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在商业经济大潮下,男性电影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多半沦为欲望的代码,跳不出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然而,冯小刚导演近十年创作的多部贺岁片展示了新的女性形象塑造趋势,一方面,影片对以往的女性形象进行解构,并弱化了传统的两性关系;另一方面,影片也着力建构崭新的女性形象,展示了更加多元化的女性社会角色。尽管受到其商业属性的束缚,影片中的女性仍然未能完全逃脱"女人被讲述和被窥看"的模式,也未完全突破传统男权话语,但影片依然展示了女性谋求独立生活、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题材电影中塑造了理想传统女性、新旧交替中奋争的女性、新时代积极向上的女性及其文人想像的女性形象,这些以女性为主体的影片,反映了农村女性的生存处境、性格特征以及农村发展的历史进程、时代面貌,其中也透视出导演的创作情怀和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7.
儿童观的后现代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理论认可世界的多样性,提倡对儿童与儿童期作多样化的理解。后现代理论分析了传统儿童观的缺陷,主张用新的视角了解儿童,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质量标准。后现代理论认为,儿童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关注当前的现实问题,努力探寻世界的意义。儿童通过填空的方式创造理论,依赖情境赋予事物意义。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儿童将事物组合成一个个“故事”,强调整体的优先性,用自己的奇思妙想认识和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8.
张艺谋的影片很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禁锢下的女性,他的影片向观众展现一个个在中国文化氛围的“铁屋子“中女性的挣扎和反抗以及她们的生活境遇.本文一一对这些典型的艺术形象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选择了近年来极具代表性的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电影中的"标志性"角色母亲作为线索来剖析是枝裕和的家庭伦理题材电影。相比起小津安二郎电影中塑造的温良恭俭让的传统日本女性,是枝裕和笔下的树木希林饰演的母亲更具现代女性色彩,既带有传统女性的特征,但又具有自己的坚韧、乐观、诙谐甚至有些狡黠的人物性格。所以本文拟从是枝裕和的几部代表影片中以树木希林饰演的母亲形象为主,探讨电影中所透视出的当前日本社会所存在的一些文化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10.
影片《看上去很美》的叙事在有关儿童成长的环境因素与个性因素间的矛盾冲突中推进,借幼儿园封闭严酷的管理制度与小主人公单纯率真的自由天性间的斗争,揭示了儿童成长过程中所需经受的挫折与困境,并由此切人儿童与成人内心的共同领地,折射出现代社会人的生存境况。其超越时空的召唤意义,也为思考当代儿童教育与成长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以《法国中尉的女人》、《薇诺尼卡的双重生活》、《滑动门》、《红玫瑰与白玫瑰》、《苏州河》等影片的出现为标志,在电影创作中出现一种可以表述为“双生花”的新的叙事模式。这些影片大都以女性角色为叙事焦点,以一种不同于常态的方式反映女性分裂的生存状态,进而展开对于女性心态、境遇的独特思考。在这种叙事模式背后,隐含着关于女性、关于性别的深刻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鬼子来了》是一部具有惊人内涵与丰富歧义的影片一影片虽惊世骇俗,却也能与主流文化中的民族主义发生强烈共振。以鲁迅思想精神传统为起点,影片的意义表达中可以发掘当代中国文化中“精英民族主义”的叙事密码。影片的现实遭遇体现了社会解读与作者对影片的意义调度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3.
影片《飞吧,许东久》讲述了一个轻微智障儿童——许东久在普通学校的就读经历,揭示了全纳教育对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特殊儿童在全纳教育中实际面临的一系列困境。影片同时也在呼吁,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特殊儿童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争取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他们才能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迪斯尼动画片《木兰》以美国主流文化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置换了原作《木兰辞》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改写了本土文化的民族身份.国产电影《花木兰》力图改变民族文化边缘化的尴尬处境,在中国真人版电影中,体现了浓重的女性文化意识和鲜明的中国文化身份.本文以女性意识和民族文化身份作为平行切入点,关注国产影片《花木兰》对既往版本的突破,分析影片首映票房成功的内在原因,以及中国电影的文化走向.  相似文献   

15.
台湾导演杨雅喆编导的影片《血观音》从女性角度出发,对时代变化中女性意识的表达予以了观照和思索。通过总结梳理影片中关于女性话语能力、女性身体控制权、女性社会身份认同等方面的表现,探讨了影片在戏剧化情节设计的表征下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以及女性意识的呈现与表达。同时,深入挖掘潜藏于各类女性角色之中的女性意识,分析影片中植根于文化土壤的女性意识的书写。  相似文献   

16.
张艺谋的很多影片都是从中国的文化意识形态出发,以各种带有暗示性、寓意性的形象构建出一种朴素的中国传统文化风范,具有本土化、民族化的符号。本文即以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为载体,从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和元素着手,探讨其以不同形式和状态的异样呈现,分析其在电影美学上的暗示,从而揭示影片中女性的独悲剧。  相似文献   

17.
《风中奇缘》和《海洋奇缘》是迪斯尼公司分别于1995年和2016年出品的两部"奇缘"系列影片,两部作品在很多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两个女主人公敢于拒绝包办婚姻,不顾世俗的目光而选择自己的真正所爱,这是女性摆脱枷锁,要求自己的命运自己主宰的进步。这种自由选择爱情的过程实质上是女性自身意识觉醒得到自我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女性获得解放的体现。基于女性主义理论,分析这两部以女性为唯一真正主人公的英雄主义影片,可以看到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英雄主义。女性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话语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和男性一样,成为拯救家园于水火的英雄。这恰恰反映了社会在男女性别方面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迪士尼出品的音乐动画《冰雪奇缘》系列电影自2013年上映以来,在全球影响巨大。这两部影片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影片中,女性和自然的价值先是被异化、被排斥;但以艾莎和安娜为代表的女性肩负起历史重任,成功保护了人类和自然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女性和自然的力量被重新认识和肯定。女性和自然从边缘走向了中心,从背景走到了前台。《冰雪奇缘》系列影片表达了一种尊重差异,男性与女性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9.
张艺谋执导的几部影片,以中原文化为其背景,揭示了一个个农业文明制度下的女性心灵的隐秘,也就无形中折射出一种哲学内涵:亚洲人共有的优点、弱点,亚洲人的伦理观及其传统中的觉醒。它们突出地表现为人性的张力、人与社会的对峙,有着某种隐隐约约新意识的农民与顽固的传统伦理、传统礼仪的抗争等一系列富有历史感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20.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经典的关于救赎的电影。影片中因为诸多象征手段的运用,才赋予了"救赎"以深刻意义。主人公安迪的隐忍、睿智和坚忍不拔不仅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狱友、监狱乃至社会。"救赎"的主题在影片中贯穿始终,是热爱生活,永不放弃的一种人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