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语中汉字改革的运动经历近百年,汉字数量不断受到限制,但一直处于浮动状态。日本人早就注意汉字的简化问题。汉语词汇在日语中的比例占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日本的地域性关系使得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字在日语中仍被保留和使用,并且在日语中,片假名是根据汉字楷书的偏旁创造出来的,平假名则是根据汉字中的草书创造的,在日语中汉字的音读是吴音的保留与体现。日本文化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外,中国文化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日本文化的渗入。  相似文献   

3.
汉字是日语表记的重要方法之一。日语汉字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其中,最显著的就是汉字读音特点。日语汉字读音的特点有很多方面,最典型的就是音读和训读。通过对日语汉字读音的典型特点的分析和阐述,可以进一步深入地探究日语语言在使用和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性和内涵。  相似文献   

4.
即使不懂日语的人都知道中国和日本同属汉字国家,日语中有大量的词语来源于汉语。汉语的引进,大大丰富了日本人的文化生活,扩大了日本人的知识领域,促进了日本的发展。同样汉字的词语,历经时代的变迁,词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样汉字表示的词语在汉语和日语中的意义并不相同。具体的比较两种语言中的同形词,有助于区分其中的几种类型,分析各自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传统观点认为,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但近几年来,似乎有一种否定这种观点的倾向。例如有人认为:“汉字虽不是以音素为单位的拼音文字,却是以音节——词素为单位的特殊性质(即有形义成分残余)的表音文字。”(见陆锡兴:《近年来关于汉字性质的讨论》,《语文导报》1985年第10期)这说明,在关于汉字性质的问题上,学术界仍有不同的见解。造成这种不同观点的原因是什么呢?汉字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文字体系呢?我们想就这两个问题谈谈我们的见解,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6.
王易 《阅读》2011,(10)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  相似文献   

7.
日语是在汉字词汇的基础上创造的,但是因语言习惯、社会文化的不同,两国汉字词在词义和词形上有很大差异。本文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比研究中日同形类义词,同形异义词,异形同义词,进而探讨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汉字扫盲工作似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相比20世纪50年代汉字扫盲的火热场面,在当今的社会里,甚至不会有人站出来说自己是个不认字的文盲。但事实确实如此吗?我们的生活中不再存在不识字的情况了吗?本文对现在成人汉字识记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扫盲对象的新定义,并通过对对外汉字教学方法的总结,指出对外汉字教学方法对汉字扫盲教学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趣味学日语     
随着中日交流的加强,学习日语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经过调查却发现,相当多的初学者结果都是知难而退。我们不禁要问:日语真的不可攻破吗?日语真的很难吗?也许大家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英语是哭着进去笑着出来,而日语则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学习日语,应该是件很简单的事情。日语起源于汉语,有很多词语如出一辙。,如:四、国家、主席等。即便没有学习日语的经历,日本大众化的报纸和杂志也能看得差不多。  相似文献   

10.
美国汉学奠基之作《中国总论》的作者卫三畏曾说:"一但废除汉字,改用字母去拼写汉语方言,那么中国将不复存在!"是啊,文字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而汉字就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资源,是中国文化及其传承的核心!五千年来,汉字将华夏大地一个个不同的族群,一点点的焊接成了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汉字维系着我们共同的主流文化,为创造它的中华民族立下了卓越的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11.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往历史悠久。在交往的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借鉴。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古代日本没有汉字,而是借用中国的汉字。但是到了近现代情况完全相反了。在这些词汇中,有一种回归语颇有意思——它曾经在汉语中存在,而之后很少被使用或只是作为固定场合的专门用语而被使用,却被日本借用,广泛的使用。近代又随着日语词汇的借用而回归中国。本文以梁启超语录中的词汇为中心进行分析,探讨其意义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2013、2014年暑假,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一阵“汉字热”席卷而来。作为一场文化盛宴,它促进了中小学生的汉字学习,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的汉字规范要顺应汉字的性质、规律和信息时代的发展,方向上应该坚持在简明化基础上的规范化,策略上可以把社会用字的通用层面和特用层面区别开来分层规范,规范的重点则需放在现代汉语通用字种的分级定量和简繁对应上。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的汉字规范要顺应汉字的性质、规律和信息时代的发展,方向上应该坚持在简明化基础上的规范化,策略上可以把社会用字的通用层面和特用层面区别开来分层规范,规范的重点则需放在现代汉语通用字种的分级定量和简繁对应上。  相似文献   

15.
有人会认为日语很容易学,看字面能大致猜出一句话的意思,因为日语中有中文汉字。事实上并非如此,日语虽然来源于汉语,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现代日语已经演变为完全不同于汉语的一门独立语言,与其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将文化理念导入日语教学,不仅可以向学生提供日本文化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灵活使用精读课堂上所学的语法,引导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开始借鉴国外的各种先进经验。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日本慢慢变成了我国较大经济伙伴之一。一些留学日本回来的有志之士,以自己在日本求学、生活阶段的积累为基础,不但将日本的文化传到了中国,还把日本的教育和先进技术传入中国。为此,我国开始加强日语教育,学习日语的人也越来越多,使日语教育不断发展壮大。但这些年来,日语的发展也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出现了一些弊端。本文通过对我国日语教育的现状及前景的分析研究,得出社会越来越需要掌握日语的人才及应大力培养日语人才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具有间接对应的心理特征,构成认知上的困难;又可以通过图形优势,激发认知兴趣和想象。汉字容易造成整齐的句子、容易构成对偶、容易押韵,成就了"三百千"的经典教材。汉字认知不仅受汉语言文字特点的制约,而且还受汉民族文化传统以及心理特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日语的暧昧表达及其文化背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语的暧昧表达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讲,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有时很难把某些场合的日语对译成合适的汉语。正确地理解日语的暧昧表达是中国日语学习者学习的重要任务。文章主要从日语语法结构的角度对其暧昧性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又从日本文化角度对日本人的暧昧性的心理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9.
汉字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汉字难学是留学生学习的一大障碍。文章从汉字的特点、对外汉字教学的含义、任务、特点以及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了现阶段研究的成就及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汉字艺术和中国的文化一样,在五千年的历史中源远流长,已经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汉字艺术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在平面设计发展的今天,对汉字艺术的探索恰逢其时。本文具体分析了汉字艺术,介绍了平面设计的具体内容,讨论了汉字艺术在应用中要关注的问题及如何在平面设计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