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2015-2025年中国锆英砂资源供需形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锆主要用于硅酸锆、锆化学制品、电熔锆、精密铸造及玻璃耐火材料等五大消费部门中,其中硅酸锆是目前最大的消费部门。由于粗放式的发展,当前锆英砂的应用水平还较为初级,随着国内锆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锆的消费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本文通过研究锆英砂的消费现状,综合考虑国家未来政策导向、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和替代等因素,对我国锆英砂未来需求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认为:①近年来我国锆英砂需求有所下降,但2015年以后由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锆英砂需求将会有一定的回升;②2015-2025年锆英砂的消费结构也将发生较大变化,其在锆化学制品行业中的用量将超过陶瓷行业中的用量成为第一消费部门;③2015-2025年由于较多锆矿山面临资源枯竭,全球锆英砂将在保持一段时间的供过于求之后出现供不应求;而我国锆英砂资源有限,未来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不会改变,国内相关企业应积极参与海外锆英砂资源的开发,以保障我国锆英砂资源供应。  相似文献   

2.
能源是城市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城市特点及其实际发展需要进行能源需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LEAP模型预测了不同情景下湖南长沙市2015-2020年的能源需求,讨论了GDP增速、产业结构和节能目标对未来能源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DP增速对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强度影响显著,对分部门能源消费结构影响较小;产业结构对分部门能源消费结构影响较显著,对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强度影响较小。节能情景(单位GDP能耗2020年较2015年降低15%)下,全市能源消费总量达4014万tce,较基础情景减少317万tce。该情景预测了工业、建筑、交通及居民生活部门实施节能政策的效果,其中第三产业相对节能率最高为13.4%;工业部门其次为6.2%,交通和居民生活部门相对节能率也均超过4%。  相似文献   

3.
新能源汽车是锂资源消费主力,回收新能源汽车报废锂电池中的锂对于增加锂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建立锂电池储电量与锂消费对应关系,利用新能源汽车生产大数据,测算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单位储电量锂消费,并在对锂电池退役相关参数作修正的基础上,测算了不同情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锂回收潜力,结果显示:①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锂...  相似文献   

4.
提高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将延长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对发展电动汽车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中科院在2013年底部署了战略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旨在集中中科院优势单位,通过纳米技术研发与突破,积极探索第三代锂离子电池、固态锂电池、锂-硫电池和锂-空气电池等电池体系。文章分析了动力锂电池研究领域的国家需求,概述了国内外动力锂电池的研发现状,同时介绍了"长续航动力锂电池"项目的技术进展情况与管理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5.
多情景视角下的中国碳达峰路径模拟——基于RICE-LEAP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实现CO2排放峰值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本文通过耦合自上而下式模型和自下而上式模型,创新性地构建了包含中国终端部门的新型综合评估模型——RICE-LEAP模型,并通过设置参考情景、碳排放约束情景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景,动态模拟了2020—2050年的中国碳达峰路径及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碳排放轨迹在3个动态情景中均呈“倒U型”曲线,其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景下,中国碳排放峰值水平最低,并将于2029年最早达峰;②中国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终端部门,其碳排放贡献可达80.00%,并保持相对稳定。此外,考察期内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终端部门的碳强度下降幅度相对较小;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景下,能源消费结构将迈入中高级形态。该情景下的所有终端部门非化石能源的消费占比均有所提高,商业及服务业部门和城镇居民部门等终端部门将形成以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因此,为实现中国碳排放尽早达峰,应强化政策导向,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优化的互进共驱。  相似文献   

6.
分析2005—2014年京津冀区域生产总值(GDP)、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及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首先运用情景预测模型预测2020年京津冀区域GDP与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其次运用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2020年京津冀区域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并分情景对2020年京津冀区域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进行调整预测,然后联立经济增速、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一次能源消费结构3个经济指标组合形成27种不同情景,计算各情景下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促使京津冀碳强度下降的幅度及其对实现京津冀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各类情景下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京津冀碳强度下降,且对实现京津冀碳强度目标具有不同程度的贡献潜力。实现京津冀碳强度目标,不能仅仅依靠调整其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相关政府部门需制定出台相关节能减排政策,积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诸如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不合理产业结构、引入先进碳减排技术、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等。  相似文献   

7.
在掌握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领域能源消费状况基础上,构建长期能源替代规划系统(LEAP)-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模型,通过设置基准情景、能源转型情景和能源深度转型情景,模拟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领域未来的能源消费需求和节能潜力,分别从货运交通、城际客运、市内客运等部门分析其能源转型的方向和路径.研究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领域未来的节能压力巨大,基准情景下的能源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能源转型和能源深度转型情景下通过加大政策措施的实施力度,能源消费需求有望于2025-2030年达到峰值.基于分析结果,提出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转型,需要大力推进天然气、电力、氢能和生物燃油等清洁能源的应用,大力发展铁路和水路运输以及城市公共交通,并通过强化技术节能和管理水平提升实现交通运输工具的能效提升.  相似文献   

8.
不同于其他数据分析模型,本文利用钢铁行业历史数据分析预测特定年行业产量,偏重于分析终端消费群体未来发展的用钢需求变化,获取"有效需求",通过分行业的"终端消费产生有效需求"理论,预测2015年的国内钢材需求量、国内钢材产量。以2011年的产能状况为基准,设置两种情景(产能不变情景,产能过剩情景)。并分别对产能过剩的危害和产能增加维持行业健康发展的应对策略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产能不变情景下的行业产能利用率,产能过剩情景下产能年平均扩张速度与产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年初的前两个月时间,西矿集团青海锂业有限公司电池级碳酸锂热销,利润超过1.3亿元,创企业发展历史纪录。走进青海锂业深入采访,才得知青海锂业目前的高利润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据了解,2011-2015年中国锂电产业维持20%以上的年度增长率,但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大部分时间维持在4万元-5万元/吨之间。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需求传导至锂离子动力电池、锂电正极材料直至碳  相似文献   

10.
全球原镁需求预测及中国合理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艳飞  张艳  于汶加  刘璇 《资源科学》2015,37(5):1047-1058
镁被誉为"21世纪最具开发和应用潜力的绿色工程材料",是重要的战略性金属材料。本文运用部门分析预测法,对中国、北美、欧洲、日本等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原镁消费历史和未来原镁需求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未来15年全球原镁消费将持续增长,2020年、2030年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34万t和303万t;较目前增加1.87倍和2.72倍;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原镁需求的主要地区,2020年和2030年其需求全球占比将分别达到58.38%和68.97%;中国将成为未来全球原镁需求的拉动者,2013-2030年全球原镁需求增量的78.50%将来自中国。以全球需求为基础,结合全球一次和二次资源供应现状及未来趋势,针对国内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提出2020年和2030年,中国原镁合理产能分别为107~130万t和203~247万t。建议国家应提高行业准入标准,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同时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中国原镁生产和利用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刘超  陈甲斌  唐宇  张艳飞 《资源科学》2015,37(5):1038-1046
基于详实的历史数据和合理的预测模型,科学预测中国锡金属消费趋势,对于国家锡资源管理政策的制定与提升国家资源保障能力具有毋庸置疑的意义。在充分考虑影响锡金属消费的宏观经济环境、中观产业政策以及微观消费市场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选取了GDP、空调产量、罐头产量、汽车产量和彩色电视机产量等5个关联度>75%的线性因子支撑BP神经网络预测。BP神经网络模型测算得出2002-2013年我国锡消费量的相对误差最大为10.78%,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数为3.33%,对中长期而言精度较高。预测结果显示参考情景下到2020年、2025年及2030年中国锡金属消费需求量分别为26.59万t、29.63万t及31.65万t。  相似文献   

12.
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中长期情景预测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以来,一些国家粮食短缺,粮价飞涨,发生饥饿粮荒,最终导致通货膨胀和社会动荡.与此相对的是,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粮食自给率连续十年保持在95%以上.然而,随着我国将迎来15亿人的人口峰值对粮食需求量的巨大推动,以及城镇化率和人均收入迅速提高对人均粮食消费数量及结构的重要影响,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在未来三五十年是否依然可以继续保持乐观形势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有必要根据相关影响要素,构建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中长期变化的可能情景,在此基础上做出预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国家制定粮食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石自忠  胡向东 《资源科学》2022,44(12):2567-2579
加快种植结构合理调整对稳定饲料粮市场供需、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20年饲料粮及畜禽养殖基础数据,通过构建局部均衡模型预测饲料粮及畜禽养殖未来走势,并模拟“粮改饲”等种植结构调整政策对饲料粮供需及畜禽养殖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正常情况下,中国饲料粮供需总体保持增长,但饲料粮产量呈现下滑态势,国内饲料粮供给需依靠进口补充。2025年中国饲料粮供给将达到3.36亿t,其中国内产量2.09亿t,进口1.27亿t,出口23.10万t;畜禽养殖规模将达到42.45亿个羊单位,畜禽养殖饲料粮需求将达到3.06亿t;饲料粮价格将涨至3.04元/kg。②“粮改饲”政策实施仍具可行性和必要性,继续调减饲料粮种植面积对畜禽养殖规模增长的推动作用要强于扩大饲料粮种植面积的作用。“粮改饲”政策实施推动饲料粮产量下滑,助推畜禽养殖规模持续扩大,使饲料粮进口保持增长,同时推升饲料粮价格上涨。若“粮改饲”政策以畜禽养殖规模增长为目标,“十四五”时期继续保持较大调减规模更合适,同时可考虑加大粮饲兼用型玉米种植支持力度。研究结论可为“粮改饲”等种植结构调整方案设计、夯实畜禽养殖饲料饲草安全基石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从石油供需缺口论我国石油安全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周总瑛 《资源科学》2004,26(6):111-117
我国石油生产形势比较严峻,今后产量只能保持稳中略有上升的势头。但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石油需求增长幅度较大,今后石油供需缺口占国内石油需求的比例将不断上升,预计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将分别为38.6%、46.0%和53.4%。为此,本文根据我国油气资源勘探现状、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等特点,对未来我国石油安全策略提出五条具体建议:立足国内,保障石油基本供应;大力发展天然气,以气代油,减轻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的压力;积极利用国际石油资源,弥补国内石油供应缺口,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可持续发展方针;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畜产品供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畜牧业经过18年的持续发展,供求关系已发生质的变化。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对我国畜产品供求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以更好地指导生产。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畜产品供求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全球铜资源状况,总结了全球铜生产、消费的变化规律和行业需求趋势。总体而言,全球铜资源丰富,基本能够满足需求。铜储量约一半集中在美洲地区,但全球对美洲地区铜资源的依赖正在降低。同时,全球铜的生产与消费呈现增长率快慢交替的周期性变化,且增速逐渐递减。全球铜消费由欧美发达地区向亚洲地区转移,建筑业对铜的需求巨大。通过对人均铜累积量的测算预测了全球矿山铜需求量,全球铜的需求将长期保持增长。  相似文献   

17.
生物柴油产业发展与植物油供求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柴油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其所利用的原料资源归纳起来主要有植物油脂、各种废油和动物油脂,而植物油是目前世界上制取生物柴油的最主要原料。随世界石油价格上升,包括欧盟、美国及中国等国家在内的世界生物柴油生产能力和生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生物柴油产业快速发展,致使CBOT豆油价格持续上升,而且面临继续上升的巨大压力。我国植物油供给严重不足,直接和间接进口植物油占中国植物油总供给量的比例已达到56%,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所需的大量植物油只能依赖直接大量进口,这将进一步加剧世界植物油市场的供求紧张局面;受世界植物油价格的上升,增加了生物柴油生产成本,使生物柴油产业投资面临风险。为此应根据我国农业资源特点,制定长远的生物柴油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生物柴油原料多样化,并合理引导生物柴油行业投资,以实现中国生物柴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天然石墨未来需求与发展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天明  陈其慎  于汶加  沈镭 《资源科学》2015,37(5):1059-1067
天然石墨是传统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必须的矿物原料,成为支撑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本文从天然石墨消费的主要部门,核算各产业石墨的需求量及未来发展方向。对耐火材料、钢铁铸造、密封材料、制动材料、润滑剂、吸附剂、电池电极等产业的未来需求预测,结论为:到2020年中国石墨需求量将达到100万t,是2010年的1.42倍;耐火材料行业需求量将减少,而密封、制动材料,润滑、吸附剂及电池电极等行业需求将翻番。石墨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2020年前石墨烯产业难以改变天然石墨的消费格局。未来石墨的消费格局决定了中国石墨产业将从材料级产品向专业级产品深加工方向发展,重点培育电碳石墨材料产业链和新兴材料产业链,开发石墨红外电热材料、石墨高分子材料添加剂、氟化石墨、各向同性石墨等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