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青少年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产生机制,使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父母低头行为量表、消极家庭情绪表露问卷以及特拉华社会情绪能力量表对1 92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低头行为分别与述情障碍和消极家庭情绪表露呈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情绪能力呈显著负相关.(2)消极家庭情绪表露与社会情绪能力在父母低头行为与青少年述情障碍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3)消极家庭情绪表露与社会情绪能力在父母低头行为和青少年述情障碍之间构成链式中介.这一结果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述情障碍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父母教育观念量表、自尊量表和青少年挫折承受力量表,对宁波、杭州两地的300名六年级学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探讨小学生挫折承受力、自尊与父母教育观念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小学生挫折承受力、自尊与父母教育观念有显著正相关;(2)自尊在父母教育观念和小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3)父母学历、小学生性别及其所在地区在小学生挫折承受力、自尊与父母教育观念之间的关系模式中起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越轨同伴交往在父母手机冷落与青少年攻击间的中介作用,选取河北省两所初级中学573名学生填写父母手机冷落行为量表、越轨同伴交往量表和攻击行为量表。研究发现,青少年攻击行为与父母手机冷落和越轨同伴交往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越轨同伴交往在父母手机冷落与攻击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显著。结果表明,父母手机冷落行为既能直接增加青少年攻击行为,也能通过助长越轨同伴交往间接增加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父母拒绝与青少年疏离感的关系,及情绪智力、社会支持在父母拒绝和青少年疏离感间的内在作用机制,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6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父母拒绝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疏离感;情绪智力在父母拒绝与青少年疏离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中介模型的直接路径和前半段路径上起调节作用,当社会支持水平较高时,父母拒绝对情绪智力的负向预测作用和对疏离感的正向预测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5.
父母低头行为指在亲子交流时,父母专注于手机使用而忽视孩子、扰乱其亲子互动的现象。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发现,父母低头行为对青少年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具体表现为青少年由此引发的焦虑、抑郁、孤独感和学业倦怠等内化问题和网络成瘾、手机依赖、网络欺凌行为、社会退缩等外化问题。父母低头行为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青少年的认知-情绪过程和家庭过程实现,且这一影响会因父母心理因素、父母自我反思态度、父母监控的强弱和青少年的人格特质、自尊、社会敏感性、人际敏感性以及特质自我控制等个体因素,同伴依恋和青少年感知到的社会支持等社会环境因素的不同而不同。未来研究应从丰富研究方法、拓展研究内容、进行跨文化研究等三个方面开展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基于"溢出假说"和"人-情境交互作用理论",选自北京、重庆和石家庄三所初中学校的1038名初一至初三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家庭环境中的父母关系(父母冲突和父母婚姻满意度)、亲子关系(母子依恋和父子依恋)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父母关系是否会通过亲子关系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结果表明:(1)父母婚姻满意度、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均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而父母冲突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2)母子依恋、父母婚姻满意度和父子依恋能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但父母冲突却不能;(3)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在父母冲突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在父母婚姻满意度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中只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父母忽视对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教师关怀行为量表、个人成长主动性量表和青少年自评量表对56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父母忽视对初中生内外化问题行为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个人成长主动性在父母忽视与问题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教师关怀行为在父母忽视与外化问题行为间存在调节作用。由此,父母应重视自己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第一责任人的身份,教师的关怀行为可以缓冲负性生活事件对学生外化问题行为的不良影响,帮助青少年提高个人成长主动性,能降低青少年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665名中职生的家庭冲突、父母管理对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进行调查,了解感觉寻求、冲动性在家庭因素与自伤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中职生自伤行为的发生比例为38.8%,有逐渐上升趋势;(2)家庭冲突显著正向预测学生的自伤行为,父母管理显著负向预测自伤行为;(3)感觉寻求在家庭冲突、父母管理对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4)冲动性在家庭冲突、父母管理对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应科学认识自伤行为成因,营造和谐家庭氛围,优化管理子女的方式,为子女树立积极行为榜样,培养其感觉寻求、自我控制品质积极发展,有效预防和疏导自伤行为。  相似文献   

9.
应对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探讨影响青少年应对方式的因素及其机制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基于家庭系统理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北京、重庆、石家庄三所中学中选取1100名初一至初三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父母冲突对青少年应对方式的作用,以及亲子三角化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对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青少年积极应对方式的使用多于消极应对方式;(2)父母冲突强度越大、频率越高、冲突解决越差,青少年就会更多地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更少地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且卷入亲子三角关系的程度也更高;(3)亲子三角关系各维度中,亲职化程度越高,青少年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越多,而替罪羊和跨代同盟的程度越高,青少年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则越多;(4)亲职化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积极应对方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替罪羊、跨代同盟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消极应对方式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父母依恋对大学生身心适应的影响机制。方法:应用自编大学生父母依恋问卷、自尊量表、信赖他人量表、青少年自主性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编身心适应量表对重庆、四川、浙江2471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父母依恋的年级差异不显著;(2)男、女生父母依恋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一年级的身心适应水平显著好于其他年级;(4)身心适应的性别差异不显著;(5)父母依恋对自尊、信任他人、自主性、社会支持感知、身心适应有积极影响;(6)父母依恋以自尊、信任他人、自主性、社会支持感知为中介对身心适应产生积极影响。结论:父母依恋首先以自尊、信任他人为中介,然后通过自主性、社会支持感知的中介作用对身心适应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青少年网络欺负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自尊和网络欺负问卷对773名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显示:(1)父母拒绝与青少年自尊显著负相关,与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与青少年自尊显著正相关,与网络欺负呈显著负相关;父母过度保护与青少年自尊显著负相关,与网络欺负呈显著正相关.(2)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均可以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对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产生影响.结论:青少年自尊在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杀意念者何以抑郁——沉浸性反应类型的中介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基于概念分析和已有研究,本研究提出理论假设,即沉浸性的反应类型是解释自杀意念与抑郁关系之间的认知中介因素。方法:使用自杀意念量表(SSI)、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简版沉浸量表(BRRS)、分心量表(Ds)和问题解决量表(PSS)在645名大学生中施测,运用中介效应的验证理论假设。结果:中介检验的各路径系数显著,沉浸变量在自杀意念与抑郁的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两个与沉浸性质相反的变量:问题解决和分心在自杀意念与抑郁的关系中分别具有完全中介或者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结果验证了研究假设,即自杀意念影响抑郁的发生和维持,是由于沉浸这种反应类型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父母正念特质对亲子冲突的影响及亲职效能的中介作用,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亲职效能量表和亲子冲突量表对208名父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父母在正念水平上的得分均值为62.95,属于中等水平;亲子间在学业、做家务、日常生活安排等方面发生冲突较多,且多子女家庭的亲子冲突显著多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正念显著负向预测亲子冲突,且亲职效能在父母正念和亲子冲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探讨父母控制(心理控制与行为控制)和中学生生活满意度间的关系,检验中学生的孝道信念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通过采用父母心理控制问卷、行为控制问卷、双元孝道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湖南省三所中学的539名中学生匿名施测。结果显示:父母心理控制对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父母行为控制对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互惠孝道在父母心理控制与生活满意度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互惠孝道与权威孝道在父母行为控制与生活满意度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说明父母控制既直接影响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也可通过中学生的孝道信念间接影响其对生活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初中生未来取向与学业成绩、问题行为的关系,以及学校参与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学校参与量表、学业成绩问卷、焦虑抑郁量表和外化问题行为问卷对81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教育未来取向既直接促进学业成绩,减少外化问题行为,也通过认知、行为和情感参与的系列中介作用对其起间接影响;教育未来取向还可通过认知、行为和情感参与的系列中介作用间接减少焦虑抑郁;职业未来取向可通过行为和情感参与影响学业成绩、焦虑抑郁和外化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青少年世故性、同伴依恋与青少年行为及情绪问题的关系,检验同伴依恋在世故性与行为及情绪问题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马基雅维利主义量表中文修订版、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长处和困难问卷(自评版)对郑州市38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同伴依恋、世故性以及行为情绪问题间存在显著相关(P0.01);同伴依恋在世故性与行为及情绪问题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9.66%.结论:同伴依恋、世故性及行为情绪问题间的关系密切,世故性通过同伴依恋影响青少年的社会行为和情绪.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父母心理困扰、亲子关系、青少年基本心理需求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采用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亲子亲合问卷、基本心理需求量表与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对816名中学生及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心理困扰会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基本心理需求在父母心理困扰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之间有链式中介作用.基于以上结果,父母应注重对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并在积极改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出满足青少年心理需求的方法,以有效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  相似文献   

18.
父母低头行为是指父母在亲子互动中只顾低头玩手机,而无暇关注身边子女的行为。梳理相关研究发现,父母低头行为会对儿童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采用社会排斥理论、期望违背理论和替代假设对影响过程进行解释。建议父母要通过区分亲子时间和手机时间、树立良好榜样等方式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提升家庭亲密度。  相似文献   

19.
父母冲突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是研究者长期关注的一个话题,但是有关父母冲突对大学生自我分化作用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自我分化指个体能在理智与情感、亲密与独立之间保持平衡的能力,为了探讨父母冲突对大学生自我分化的影响及冲突评价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四所不同类型的大学中选取1023名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自我分化程度处于中上水平,在自我分化的四个方面,大学生情感断绝方面的分化程度最高,其次是自我立场,第三是人际融合,分化程度最低的方面是情绪反应;(2)父母冲突水平越高,大学生对父母冲突的评价就会越消极,大学生的自我分化程度也越低;(3)冲突评价的三个方面"冲突应对效能"、"冲突威胁认知"、"冲突自我归因"和父母冲突特征的"父母冲突解决"方面可依次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的自我分化水平;(4)大学生对父母冲突的评价在父母冲突与自我分化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而且中介模型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男生模型中,冲突评价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只有冲突应对效能的中介效应显著;在女生模型中,冲突评价起完全中介作用,且三个维度的中介效应均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职大学生同伴低头行为与人际适应之间友谊满意度和孤独感的链式中介作用,为提高大学生的人际适应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贵州省、山东省3所高职院校7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伴侣低头量表、青少年人际适应量表、友谊满意度量表、孤独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人际适应与友谊满意度显著正相关(r=0.13,P<0.01),与孤独感(r=-0.56,P<0.01)和同伴低头行为(r=-0.13,P<0.01)显著负相关。中介作用检验结果表明,友谊满意度和孤独感在大学生同伴低头行为对人际适应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显著,该中介作用包含三条中介路径:友谊满意度的单独中介作用,孤独感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友谊满意度和孤独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其中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50%,28.57%,21.43%。结论:同伴低头行为不仅能直接影响大学生人际适应,还能通过友谊满意度和孤独感间接影响大学生人际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