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钢板树 这种树叫铁桦树。子弹打在这种木头上,就像打在厚钢板上一样,纹丝不动。这种珍贵的树木,高约20m,树干直径约70cm,寿命约300年~350年。树皮呈暗红色或接近黑色,上面密布着白色斑点;树叶椭圆形。主要分布在朝鲜南部和朝鲜与中国接壤地区,苏联南部海滨一带也有分布。  相似文献   

2.
奇异的树木     
钢板树这种树又叫铁桦树。子弹打在这种木头上,就像打在厚钢板上一样,纹丝不动。这种珍贵的树木,高约20m,树干直径约70cm,寿命约300-350年。树皮暗红色或近黑色,上面密布白色斑点,树叶椭圆形。主要分布在朝鲜和前苏联南部海滨一带也有分布。  相似文献   

3.
芳香灭火树     
我发明的芳香灭火树长着褐色的树干,柔软的枝条,彩色的叶子,美丽极了。没有发生火灾时,灭火树和其他树种一样,一边吸收二氧化碳,一边释放氧气。一旦失火。灭火树立即通过树上的蜂窝传话器发出警报声,告诉人们和动物赶陕离开现场。它还能用它那手臂般的枝条把没能及时离开的人和动物救到自己身边,  相似文献   

4.
师法自然     
谈到老师,我觉得我们生活中最好的老师就是大自然。古人有一句极深刻的话:师法自然。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大自然是我们的老师。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在两棵树间拴了一根铁丝用来挂衣服,铁丝在树上勒出了一道沟印。两年后,铁丝深深的勒进了树干里。看来树必死无疑了,但奇迹却在这时发生了——树非但没有死,反而把可怕的铁丝活活吞了下去。这一幕恰好被一位身患绝症的老人看到了。老人饱受病痛的折磨,曾经想到了自杀。但这棵树令他深受鼓舞,他决定,与疾病抗争到底。最后,他战胜了病魔活了下来。这就是大自然在冥冥中给人的启示。其实,大自然…  相似文献   

5.
底栖动物在红树林区的分布不仅限于林下,通常许多软体动物还能附着或固着于红树植物的茎、叶等地上部分.2006年11月至2007年7月共四个季度对同安湾两片人工种植红树林进行了树上底栖动物的定量调查,共获得底栖动物8种,分别隶属于软体动物门2纲6科和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均属暖水性种类.凤林树上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密度为10.74 ind·m-2,生物量为2.89 g·m-2.优势种为黑口滨螺和粗糙滨螺,前者主要分布在树干和较粗的枝条上且其密度在向海林缘达到最大,后者是唯一在6个采样点均能采到的广分布种.山后亭树上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86.51 ind·m-2和113.37g·m-2,优势种代表为角巨牡蛎和白脊藤壶,主要分布在红树主干和枝条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清史稿》相关资料的考察可以发现,清代风灾的时空分布具有如下特征:从年际分布状况看,乾隆四十年以前的130年间,风灾比较严重,是清代风灾的高发期;从月份和季节分布状况来看,风灾发生主要集中在二至八月间,夏季是风灾高发季节;从空间分布状况看,山东、浙江、河北、湖北、江苏、广东等地是清代风灾的高发省区,即风灾发生地覆盖较广但分布不均,明显集中在沿海或沿江省份。风灾危害很大,不仅损伤庄稼、树木,摧毁建筑物,而且还会伤及人畜性命;当风灾复合其他灾害,如狂风暴雨引起潮溢、海溢时,则为害更烈。  相似文献   

7.
树袋鼠是生活在树上的一种小型有袋类动物,主要生活在太平洋上的新几内亚东部和中部一带,栖息于海拔680~2865米之间的森林地带。它们与分布于澳大利亚的袋鼠有着亲缘关系,很可能是袋鼠的祖先。  相似文献   

8.
有人认为,给树穿衣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因为树木根本无温可保。这话对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搞清楚三个基本问题:一、行道树究竟需不需要保温?二、如果行道树需要保温,这些绑在树干上的稻草够不够给力?三、除了保温,这些"衣裳"有没有其他的作用?一般而言,树木不会丧失热量,所以根本不用穿衣。但是这绝不是说,植物就无须保持适宜的温度。毫无疑问,冻伤是植物在自然界遇到的大麻烦之一。因为低温首先会破坏细胞膜,使得本来严密的细胞膜上多出很多孔洞,细胞  相似文献   

9.
死木的启示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森林中的死木预示着火灾和疾病,然而,生态学家的研究结果却让人耳目一新。卷叶蛾的幼虫(一种毛虫)是树木最危险的敌人。当它们大量蔓延时,大片的森林会毁灭。但通常,这样的情况少有发生。那么,是什么因素控制着这些毛虫的数量,使森林不致毁灭呢?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巨大的可以阻挡鸟的笼子罩住树木。研究结果表明,罩在笼子里的树上,毛虫的数量比自然的树上多6倍。显然,食虫鸟对控制有害昆虫的数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令科学家不解 :在有些被笼罩住的树杈上,毛虫的数量极少,或根本没有。既然鸟儿吃不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学习方式在这个新时代中也悄然发生着改变。为了扩大学习面和优化教学资源,授课方式从师生面对面的模式发展成线上授课。文章主要通过概述在线课程的概念、特点、发展情况等,阐明实行在线教育这种新型授课模式的原因,以及该模式对传统的讲授模式的冲击和影响。然后以湖北科技学院园林专业《园林树木学》在线课程为例,探讨该在线课程的建设途径及评价机制,为本专业的在线课程建设及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衡水湖”是河北衡水地区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个文化现象,其中“衡水湖”民间故事是具有吸引力和丰富潜力的文化资源,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广泛收集和整理有关“衡水湖”民间故事的大量文本,对其进行界定、分类和统计分析,进一步地从文学艺术、伦理道德、政治思想、社会历史、民俗风情几个层面来探究“衡水湖”民间故事的文化价值,揭示“衡水湖”民间故事不仅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对提升“衡水湖”成为河北省标志性文化产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往往会影响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衡水湖国际马拉松为衡水首次举办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对衡水当地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研究衡水湖国际马拉松对于衡水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衡水湖国际马拉松对于衡水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强了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衡水湖知名度,并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另一方面由于当地旅游接待能力的限制,旅游产业的发展滞后于旅游需求的增加,衡水湖国际马拉松对于衡水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3.
衡水已于2012年和2013年成功举办了两届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取得了良好的赛事成绩和办赛效果。衡水借助国际马拉松赛平台实现了力度空前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给衡水的旅游、餐饮、住宿、商贸、文化等第三产业带来了巨大的“井喷效应”;对促进衡水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实现经济社会更加健康发展都有积极意义。展示和充实了衡水文化,提升了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向衡水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相似文献   

14.
对衡水湖香蒲群落类型及其生长条件的调查研究,香蒲群落中挺水植物种类组成的数量分析,不同区域内水体的某些水质指标测定表明:衡水湖水体严重污染主要是有机物污染.其原因是香蒲长期过度繁殖及其粗放管理,湖中积累了大量香蒲残体,在高温时期,大量分解所致.同时提出了治理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衡水市虽然处于北方方言区,但是衡水方言的词汇有很多与普通话有明显的区别,有的词语表达有独特的特点.列举衡水方言的词汇和总结有关情况,可以有助于了解衡水方言的面貌,可以为衡水方言区的人们学习普通词语提供快捷方法,可以为研究衡水方言的人们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6.
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方面的价值.衡水湖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湿地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湿地污染较严重.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主要是: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法规;加强监测和研究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环保意识;加强保护衡水湖的高校合作研究;拓宽资金渠道.  相似文献   

17.
在衡水湖5个样地对1个乔木群落以及4个草本群落开展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研究.其结果表明:广生态位型的5个植物种火炬树(Rhus typhina)、柽柳(Tamarix chinensis)、芦苇(Phragmites communies)、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和碱蓬(Suaeda glauca)其生态位宽度比较大,BL和B(SW)i两个指数都是外来入侵种火炬树最大,当地土著种芦苇次之,这反映了以上物种的地位和作用;存在生态位重叠的物种对占75.6%,即各物种对资源的共享趋势比较明显;但衡水湖高度的异质化生境且最大生态位宽度种火炬树为外来入侵种,共同造成了当地宽生态位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值不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衡水湖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吸引着多方游客,要持续性地促进衡水湖休闲旅游业发展需要关注旅游区文化渗透、重视体育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和大力发展休闲精品农业,以充分发挥衡水湖旅游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效益。  相似文献   

19.
衡水湖湿地水质状况变化分析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水湖是华北平原惟一保持完整的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加强水质监测及综合污染变化趋势、单项污染年内变化趋势、分层水质变化、引黄前后水质变化趋势研究,在衡水湖水资源保护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围绕“衡水湖生态文化如何带动衡水地区特色经济发展,买现经济价值最大化”这一目的出发,从衡水湖近5年的客流量、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文化宣传3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研与分析,提出了适合衡水湖生态文化发展长效的对策和建议:部门联动、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拓宽宣传渠道、买现生态文化与历史文化融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