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琉球王国与中国有着长期交往和密切联系。到明代,前后持续长达300余年的倭寇之惠对中琉关系影响巨大。倭患使明政府的册封和琉球使团在华朝贡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并影响到中琉之间封贡贸易的进行。琉球政府协助明朝驱逐、抗击倭寇,促进了中琉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主办的第六届中琉历史关系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10月29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应邀出席研讨会的国内外学者71人(其中大陆学者21人,台湾和香港学者12人,日本学者38人),研讨会共收到论文39篇,内容涉及明清中琉关系档案资料的研究、来华琉球留学生的考述、中琉经济文化交流探微等。  相似文献   

3.
有清一代,政府一共八次遣使琉球册封新国王。清政府极其重视对琉球新国王的册封活动,从册封使的遴选、各级官府积极备办册封事务,到册封使往返琉球的情形,在中琉关系档案中均有记载,这些档案为我们研究清代的册封体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中下叶,日本用武力开始实施吞并琉球的计划,竭力阻断中琉间长达几百年的朝贡关系,由此引发了涉及中、琉、日三方关系的“球案”事件。“球案”事件发生后,清廷朝野发表各自见解,寻求各种解决办法,无奈此时的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衰竭,已无力维持其历史上与周边邻国的传统关系,最终只能采纳李鸿章的“延宕之法”。“延宕之法”既拒绝了日本企图达到与西方国家在华既得利益均沾的目的,又粉碎了日本因中国分占部分球岛而不再反对其吞并琉球的图谋,但也造成了日本非法兼并琉球的现实长期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5.
由福建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九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 2 0 0 2年 11月 7-8日在武夷山市召开。来自日本、德国、台湾、香港和中国大陆等地的近 70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 ,并提交学术论文 3 8篇。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耀华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敏教授出席会议并作了发言。日本琉球大学高良仓吉教授和台湾学者朱德兰分别代表各方学者向大会致贺词。会议以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球案” (即“琉球处分”)为中心议题 ,旁及中琉关系史上的政治、经济、宗教及民俗问题。与会专家学者就“球案”问题、琉球社会…  相似文献   

6.
笔者最近参与了有关清代中琉关系的档案整理,接触到不少的清廷档案,这些档案有的是皇帝亲自朱批的。这些资料,对于进一步深入地研究中琉之间的友好往来,无疑都是十分珍贵的史料。笔者在整理这些档案的过程中发现,在清代的中琉友好往来中,也曾经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清政府在处理这些事件时都比较慎重,能从维护中琉的友好出发,体现了对琉球的优惠和保护。本文根据清宫中有关的档案资料,试就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察。 惩治使琉球的违纪人员 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六月,清政府派出以钦差正使全魁、副使周煌率领的大型册封使团出使琉球,他们带着皇帝的册封诏敕和赏赐该国王的礼物,分乘两艘木船从福州出发。二十四日,当一号使船驶达琉球属地姑米山(今久米岛)洋面时,遭受台风袭击,船破货失,蒙当地国民的搭救并护送到琉球。该国按照惯例,除供给衣食外,还赠送白银5000两,随船兵役136人,人均分得36两7钱。因传闻上届册封使船的兵役每人曾得到琉球国王的赠银128两,因此管队陈国栋便想通过使臣的出面交涉而获得同以前一样的银两,遂带领兵役、水手、工匠等到使臣的住所公馆禀求,遭到拒绝,陈国栋便与兵丁翁元、黄登等人借口“使臣不加怜恤”,扣住伙食,不让全体人员吃饭。后经使臣派员劝说,  相似文献   

7.
上里贤一教授所编的影印《中山诗文集》,全面展示了清代琉球诗人所创作的汉诗面貌。琉球中山诗人对中国古代汉诗的学习与承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方面,中山诗人受唐人的影响较深,在内容方面基本继承了唐诗的题材,表明中山诗人在诗歌内容上的丰富。二是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中山诗人的风格酷似唐人,同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景观。三是在形式上,诗律的掌握非常娴熟,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也有古风,平仄、对仗等都运用得工整自如。中山诗人的汉诗创作,加深了中琉文化交流,加深了中琉友谊。  相似文献   

8.
地处“天下之中”的中州地区曾是我国历史上发达的经济区,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尽管到了清代,中国经济重心早已南移,但它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经济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我们认为,探讨清代中州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揭示其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经济史的研究中,仍具有其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9.
清代民众择业观念及择业行为发生重大的变化,与中国四民观念的变化、中国皇权的发展以及中国经济的重要特征有着重要的联系,这也是清代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条件下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明清册封使及其从客在中琉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琉关系,由来已久。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其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随载入朝,贡方物”,是中琉两国政府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嚆矢。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中山王察度薨。永乐元年(1403年),世子武宁遣侄三吾良亹讣告中国。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遣行人时中赴琉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