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联故事     
一言 《阅读》2006,(1):30-31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我国特有的学形式。有的同学学过《春联》这篇课,春联就是对联的一种,它以对偶精巧的字描绘时代面貌,抒发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2.
最早的春联     
姜王华 《阅读》2012,(12):19-19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相似文献   

3.
张福星 《阅读》2014,(12):19-19
有一年,书法家王羲之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正值年末岁尾,王羲之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因为人们都非常崇拜王羲之的书法,春联刚一贴出,就被人趁夜揭走了。  相似文献   

4.
春联知多少     
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七册第30课是《春联》。学完了这一课,同学们对春联是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春联你了解多少呢?春联的来历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春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  相似文献   

5.
生肖趣多多     
丁益 《阅读》2023,(83):60-61
<正>生肖是我国文化及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十二地支相配的十二种动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属相”。十二生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表示出生年份的方式,也是中华文明数千年来的经典传承。牛贩子的春联相传,我国古代有位皇帝不但喜欢写春联,而且号召百姓过年贴春联,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一年除夕夜,皇帝微服出巡,察看百姓贴的春联。夜深人静,正好路过一家姓牛的牛贩子家门口,见这一家未贴春联,皇帝便进屋问明缘由。原来,  相似文献   

6.
每次中考、高考分数下来,都有家长叹息:“我家几辈都没出大学生,天生不是读书料子。”这使我想起从恢复高考以来,我任职的学校每届都要送一二位季姓学生上北大、清华。据说季氏三代28人,除了在家务农的外,只要是上了高中的都考上了大学,其中进入北大清华的有9人。是不是季家都是读书的料子,有读书的血统呢? 1997年春节我带着好奇心访问了季家。朴实的农家小院门口贴着有特色的春联:“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种好庄稼读好诗书。”横批是“耕读为本”。走进堂屋,右边的一间房门口又是一幅特色对联:“房小学习大,人勤文化高。”一进房后映入眼帘的就是两堵墙上悬挂  相似文献   

7.
漫话春联     
高怡 《阅读》2007,(1):16-17
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风俗习惯。于是,每当春节临近,大家纷纷上街购买春联,也有的自己动手写春联,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相似文献   

8.
春节前在岐城街上一个卖春联摊上见到这样一副春联:“松竹梅三阳开泰,天地人四海皆春”。看来这副春联的作者对三阳开泰这个词组的含意可能有所误解。笔者由此想到《周易》的12辟卦,进而联想到12辟卦的科学性。下面试详述之。不确之处,望能得到方家的指正。 历法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转为依据制定的。阳  相似文献   

9.
对联,俗称“对子”,被誉为“诗中之诗”。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字形式之一。它历史悠久,题材广泛,风格多样、长短不拘、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在中国几千年社会中,不同时期的对联展示了一副副描绘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的“历史画卷”,可以说对联是一座历史资料的宝库,充分利用好这座宝库,有利于开辟历史教学新途径、新空间。笔者在近年的课堂教学中引入对联教学,深受学生喜爱,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以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阅读》2010,(9):32-33
一 明代思想家顾宪成为无锡东林书院题留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对联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数百年来这副对联曾激励和鼓舞过许多仁人志士走出小家为大家,步出书斋奔天下。  相似文献   

11.
亦名 《阅读》2011,(3):23-23
这天,小布布和爷爷逛市场的时候,看见集市上一家豆芽店为了招揽顾客,在店门两侧贴了一副对联。 这副对联可真是奇怪啊!上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横批是“长长长长”。小布布读了一遍又一遍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于是就问豆芽店老板:“叔叔。你门上贴的对联写的是什么呀?我怎么读不懂呢?”  相似文献   

12.
<正>马家二号院的中堂两侧挂着一幅"原和千年富,信通万古昌"的对联,这幅对联不仅把马家的商号名字"原信昌"写了进去,还把他们的经商理念做了阐释。据说这是在上世纪20年代的时候,一个道人路过马家在昆明开设的原信昌商号时,看见商号的牌匾,便进门来大加赞赏,说商号名字起得好,随即用嘴叼着毛笔写下了这副对联。  相似文献   

13.
关于对联学习,在教学中,学生总觉得看着容易,学起来难。本文通过引导学生研习案例,组织对联游戏,鉴赏名胜楹联和建立对联资源库的方法总结了对联学习快速入门技巧。  相似文献   

14.
春节趣事     
陶宇 《阅读》2014,(1):47-48
春节中,我觉得最有趣、最有意义的要数写春联了。  相似文献   

15.
杜甫诗歌喜用“野”字,艺术上它表现为一种阔大、变幻的境界;社会意识上它表现为一种与统治阶层对立的批判意识;它还表现出一种放纵个性的人生态度。“野”的境界的形成,是杜甫受禅学思想影响的结果。它是杜甫人生态度、宗教思想与审美意识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春联大观园     
蒋岭 《阅读》2008,(12):18-19
寒假来临了,东东和西西结伴来到了大街上。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锣鼓的响声,东东和西西随着人流也围拢了过去。走到近处一看,原来是正在举行“趣味大观园”游艺活动。在一阵阵“欢迎欢迎”声中,他们向“春联大观园”走去……  相似文献   

17.
“数”与“形”是数学的基本研究对象,他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是人们认识.理解.掌握数学的意识,它是我们解题的重要手段,是根据数理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研究对象的数学特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一种数学思想。它是在一定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对理解.掌握.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能起到促进和深化的作用。切实把握好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之一。文章先阐述了数形结合的原则及途径,再在从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角度分类谈了几个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又是春节,王府上下一派迎新气氛。全府上下,里里外外齐动手,把个王府清扫整理得焕然一新。大年初一,恭亲王在一帮臣子的簇拥下,在王府里散步,边走边欣赏着一副副春联。春联上写的尽是喜庆祝福的话,把王爷乐得频频点头称好。突然,王爷的脸沉了下来,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个“福”字联上。站在身旁的大管家一看,坏了!这个“福”竟被贴反了!这时他才想起,昨天那个贴“福”的家童目不识丁。好好的一桩美事竟发生如此意外,这可急坏了大管家。王爷板着脸叫管家把干活的家童找来。管家只好苦着脸找家童,路上不停地盘算着该如何应对老爷。管家毕竟是个聪…  相似文献   

19.
射水鱼     
蒋岭 《阅读》2011,(1):59-59
射水鱼俗称高射炮鱼,它们大多生活在印度洋到太平洋一带的热带沿海以及江河中。它是一种咸淡水鱼.既能生活于咸水.也能生活于淡水.在1766年才被人们发现。  相似文献   

20.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这是悬挂在《红楼梦》中所描绘的“太虚幻境”宫门上的一副对联,它不仅高度概括了《红楼梦》的主题,而且道尽了优秀文学作品感人至深的真谛。李石生在小说的序歌中说:“任你走到海角,走到天边,你走不出无边无际的情海,你挣不断没完没了的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