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在新课程下,预设和生成应是矛盾对立统一体,既需要精彩的预设为美丽的生成预留生长的空间,也需要生成为进一步的预设提供操作平台。课堂本应是预设和生成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动态平衡的多元发展过程,遵循对话教学原则和实施问题教学策略是实现预设和生成动态平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程发兰 《考试周刊》2011,(17):59-60
语文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没有生成,课堂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没有预设,课堂就是胡乱无序的盲动。于是,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就成为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重构教学预设、催化课堂生成、寻求动态平衡是做到语文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的良策。  相似文献   

3.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又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弹性"预设"是生成教学的基础,动态"生成"是预设教学的精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追寻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精彩。  相似文献   

4.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所以,课堂教学实际上总是在努力追寻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动态平衡。下面以我区王益老师上的小学语文课《妈妈,我们要活下去》为实例,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芳丽 《文教资料》2013,(16):35-36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预设性课堂,而是动态生成的课堂。由此,许多教师认为生成性课堂不需要预设,而忽视、放弃预设,导致课堂生成的盲目、无效、教学质量低下。对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处理与把握,越来越为教师所关注,是课堂教学应把握的难点。本文就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二者关系的把握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教师若忽视课前预设,将使课堂教学显现出表面热闹,文本理解和主题挖掘肤浅的现象。应从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角度提出预设策略,进而探讨预设生成平衡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在课前预设与课堂动态生成之间,我们应该努力寻找到平衡点,以此激发语文课堂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7.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在努力追寻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由于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是课堂教学又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教师如果完全按照预设开展教学,结果将无视或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当然,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也会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有人说,没有预设的课,是没有效率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没有人性的课。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总是在努力追寻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如何把握二者的度,是横亘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9.
<正>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情况:有些教师为求生成而弱化教学预设,有些教师又过分强调课前预设,对动态的生成不够重视。笔者认为,让教学重视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生命体验,促进精心预设与课堂精彩生成的动态平衡很有必要。本文以笔者在2014年福建省思想政治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课题"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一课为例,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如何以生为本,促进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孙惠萍 《考试周刊》2008,(49):211-211
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中,共同服务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为此,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寻求预设与生成的动态平衡,使两者水乳交融,和谐共生,共同演绎精彩的、充满灵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江鸥 《四川教育》2006,(11):32-32
课堂讨论需要精心预设,预设与生成是一对水乳交融、和谐共生的孪生兄弟。预设,是为了课堂讨论更好地生成,但预设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不是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也不是不可为或不必为而为之的故作“姿态”。因此,课堂讨论的预设应为生成留足空间,应理性地认识生成、宽容也接纳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巧妙地利用生成,进而把生长性生成与创生性生成融为一体。怎么精心预设课堂讨论呢?  相似文献   

12.
林巧玲 《考试周刊》2012,(14):45-45
合作学习过程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预设基于教学过程的计划性,而生成是基于教学过程的灵活性。教学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在课堂教学中,它们两个相辅相成。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的精心预设让合作学习有目标,提高合作效率;教师的有效指导让合作更有价值,生成更精彩。  相似文献   

13.
<正>课堂教学中教师实施教学方案,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合理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一、甄别生成的价值课堂生成分为预设内的生成和预设外的生成。预设内的生成是教师预料之中的,而预设外的生成是出乎教师预料的。预设内的生成,教师胸有成竹,已有准备;预设外的生成,需要  相似文献   

14.
李怡 《语文天地》2014,(9):29-30
有效的预设不会成为生成的“桎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怎样的预设才是有效的预设?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门教育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预设与生成相互影响的动态平衡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教学细节,在平衡中寻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实现教学过程的动态平衡.通过关注细节达到优化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教案是教学的基本方案,决定着教学的基本程序和师生的思维流程。因此,教学必然要预设,教学也离不开预设,但教学又反对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的预设,过于拘泥预设,教学必然趋于僵化。教学的过程就是在预设与生成中寻求动态平衡的过程,要善于把握和捕捉动态生成的契机,这样的教学才会充满生机,富有活力。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预设中必须有生成,生成又离不开预设。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赋予学生发现的权利,数学课堂应是充满活力的,互动生成的。  相似文献   

18.
“预设”和“生成”是一对矛盾体。语文课堂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没有方向、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则是了无生趣、没有积淀的课堂。明确课堂的目标是预设和生成“相融共荣”的前提。设计弹性教学方案是预设和生成“相融共荣”的保证。灵活驾驭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相融共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意外"无处不在,教师如何对预设与生成进行科学的调控,使之转化为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应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一、重构教学预设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同构共建,这就要求我们为生成性教学寻求灵活的预设,让预设促进有效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两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预设是手段,生成是目的。教学需要生成,更需要预设,有效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而精心的预设又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来实现其价值。《品德与生活》课的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序曲,它体现了品德教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但不能刻意追求预设,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某一主题下充分的参与、体验.让学生在自己回味、体验、感悟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做事,通过这些活动来到达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